數學教案五年級下冊5篇

時間:2023-04-02 作者:Fallinlove 備課教案

教案的書寫方式,相信教師們一定都特別熟練了,教案在撰寫的時候,老師一定要考慮與時俱進,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數學教案五年級下冊5篇,供大家參考。

數學教案五年級下冊5篇

數學教案五年級下冊篇1

課題:

列方程解應用題復習(行程問題)

學情分析:

相遇和追及問題的應用題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個物體的簡單行程問題的基礎上,初次接觸有關兩個物體運行的較復雜的行程問題,其中體現(xiàn)了“運動方向”“出發(fā)時間”“運動結果”等新的運動要素,給學生的思維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教學時應以一個物體運動的特點和數量關系為基礎,讓學生認識“相遇及追及”的特征,掌握此類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課時目標):

1、初步理解兩個物體在一定距離中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所涉及到的幾種常見的數量關系;

2、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尋找等量關系,知道“相遇問題”的等量關系;一般為: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兩者相距的路程;知道“追擊問題”的等量關系,一般為: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

3、逐步掌握畫線段圖分析題目的方法。

教學重點:尋找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間的等量關系,從而列出方程,得出應用題的解。

教學難點:認識相遇的過程中理解運用等量關系的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ppt、練習本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教學說明

一、復習引入

1、揭題

2、常見的相遇問題類型(手勢演示)

(1)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

(2)一車先行,另一車再行,相向而行

(3)同時出發(fā),途中一車暫停,相向而行

二、基礎練習

1、ab兩地相距1000千米,甲列車從a開出駛往b地,2小時后,乙列車從b地開出駛往a地,經過4小時與甲列車相遇,已知,甲列車比乙列車每小時多行10千米,甲列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1)畫線段圖分析題意

(2)找出等量關系

(3)列式

2、兩車同時從兩地出發(fā)相向而行,2小時候相遇,這時甲車比乙車多行99千米,已知甲車的速度是乙車的1、4倍,求甲乙兩車各自的速度。

小結:(1)相加=總路程

(2)相差=路程差

3、一列快車從甲城開往乙城,每小時行75千米,一列客車同時從乙城開往b城,每小時行60千米,兩列火車在距離兩城中點30千米處相遇,相遇時兩車各行了多少千米?

小結:(3)到中點相等

4、小巧和小胖同時從學校出發(fā)去少年宮,小巧每分鐘走80米,小胖每分鐘走60米,小巧到達少年宮后立即返回,且在距少年宮400米處與小胖相遇,求相遇的時間。

小結:(4)總路程相等

三、鞏固提升

5、一輛客車和一輛貨車同時從相距250千米的兩地出發(fā),相向而行,客車由于上下車??繋渍竞蟮⒄`了半小時,結果貨車行了2小時后與客車相遇,客車平均每小時行80千米,貨車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6、一輛摩托車以90千米/時的速度去追趕先出發(fā)的汽車,已知汽車的速度是60千米/時,摩托車4小時后追上汽車,汽車比摩托車早出發(fā)幾小時?

7、有甲乙兩個人,甲每分鐘走83米,乙每分鐘走49米,如果乙先走6分鐘后,甲從后面追乙,甲要追多少時間剛剛追到離乙40米?

8、一輛汽車從甲地出發(fā),行了60千米后,一輛摩托車也從甲地開出,3小時后與汽車同時到達乙地,已知摩托車的速度是汽車的1、5倍,求兩車各自的速度。

四、思維訓練

9、甲乙兩人相隔若干米,若相向而行,1分鐘相遇,若同向而行,甲5分鐘能追上乙,乙的速度是60米/分,求甲的速度。

五、總結評價路程,速度,時間是行程問題中3個最關鍵的量,所以在新知學習前先搞清他們之間的關系尤為重要。

“相遇問題”的概念較多,如“同時出發(fā)”、“相距”、“相遇”、“相對而行”、“相向而行”等。怎樣把這些抽象的概念讓學生感性地接觸并且深刻地理解呢?我借助肢體語言讓學生弄明白這些概念,通過生動有趣肢體動作刺激學生的感官,形成兩個物體運動的空間觀念,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也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概念。

通過畫線段圖理解了兩車行的路程與總路程的關系,然后放手讓學生嘗試解答例題,這樣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最后通過檢驗求證學生的做法,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板書設計:列方程解應用題(行程)

相遇問題(1)相加=總路程

(2)相差=路程差

(3)到中點相等

(4)總路程相等

教學反思:

行程問題應用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而對于學生來說卻是學習的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應如何突出重點,特別是突破學生學習的難點,一直以來是我們數學教師不斷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是行程問題復習,包含了相遇問題和追及問題,教學重點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能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通過課前的準備,上課的反思,我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較深的理解。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有很多收獲:

1、合理組織安排教材,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首先復習“速度×時間=路程”這一行程問題的數量關系,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必要的準備,然后用動作語言讓學生了解相遇問題中經常出現(xiàn)的幾個要素,這樣學生觀察起來直觀、易懂,興趣容易調動起來,并以此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然后再通過例題讓學生讀題,說等量關系,畫線段圖等手段理解相遇問題的解決方法。

追及問題與相遇問題都屬于行程問題,追及問題比相遇問題較難理解,避免學生學習枯燥無味,我在引入環(huán)節(jié)是以學生身邊的實例為背景引入的?;A練習1,由學生畫圖獨立完成,達到復習相遇問題的特征及相等關系;練習2的出現(xiàn)是對比追及的特征,引出本節(jié)課所復習的第二個內容,相遇和追擊形成對比,區(qū)別不同。由于例題及變式練習是以遞進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其內容又處在同一背景下,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幾個問題間的聯(lián)系和差異,使學生明白此類應用題的特征,進一步提煉解應用題的一般思路。

2、運用線段圖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觀察能力

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需要有一個長期的培養(yǎng)過程,要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解應用題的關鍵是審題,理解題意,找到相等關系。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借助學生畫線段圖,分析線段圖中各量間的關系找到題目中隱含的相等關系,從而解決問題。在講解例1時,安排學生讀題畫關鍵詞語,動手演示理解題意,教師教給學生畫線段圖,運用線段圖找到相等關系。在變式練習及例2教學中,由學生嘗試畫線段圖尋找相等關系,學生能很快列出方程進行求解。運用線段圖分析比較數量關系,能夠變抽象為具體,變繁為簡,使等量關系更明確,為學生理解題意加起橋梁。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便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分析的空間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把分析問題、尋找等量關系作為重點來進行教學,不斷地對學生加以引導、啟發(fā),努力使學生理解、掌握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上課的過程中雖然有學生合作學習,動手畫圖找相等關系,但時間短,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真正體會線段圖的作用。學生認真畫圖后,我感到純是模仿較多,不會借助線段圖找相等關系。應該好好分析線段圖的用途,是解決較復雜問題常見的工具。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注重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逐漸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使我深刻體會到:課前備課時除了要認真研究教材設計好教學內容外,一定要研究學生,研究教學方法與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真正促進師生的共同發(fā)展。

4、分層遞進,滿足不同層次需求

在練習中組織了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練習。運用變式練習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相遇問題的題意,開闊學生的思路,讓學生理解題變意不變,方法也不變。拓展題的設計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再思考,以體現(xiàn)“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傊?,讓學生經過多層次的練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總之,在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教學中,我們要借助各種教學手段,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理清題意,尋找各量的關系。我感到學生的困惑是讀不懂題意,找不到各量間的關系,不會列方程。通過反思,我再講應用題時,不要快,題目不要貪多,要精,有典型性,適時變式練習,抓各量之間的關系,盡量列出不同方程求解,達到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時刻伴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有針對性的思維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

數學教案五年級下冊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頁的例1、例2和試一試,完成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1~2題。

教學目標要求:

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體會方程就是一類特殊的等式。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會列方程表示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圖,讓學生觀察。

提問:圖中畫的是什么?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導:

(1)讓不熟悉天平不認識天平的學生認識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學生能主動列出等式,告訴學生:像“50+50=100”這樣的式子是等式,并讓學生說說這個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學生不能列出等式,則可提出“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二、教學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圖,引導學生分別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

2、引導:告訴學生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數;觀察這些式子,說一說寫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3、討論和交流:寫出的式子中,有幾個是等式,有幾個不是,而寫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數,在此基礎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練一練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將每個算式中用圖形表示的未知數改寫成字母。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1題

先仔細觀察題中的式子,在小組里說說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訴學生,方程中的未知數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還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學生誤以為方程是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

2、完成練習一第2題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六、作業(yè)

完成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方程的意義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數學教案五年級下冊篇3

活動目標

通過發(fā)豆芽活動,了解生活中的相關知識,運用多種途徑查詢和收集相關資料,并能運用數學的方法記錄和描述豆芽的生長情況,培養(yǎng)同學們動手實踐、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師收集相關資料,并先做一次實驗。學生分組準備黃豆、綠豆各50g,以及發(fā)豆芽的器皿。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豆芽的生長過程嗎?你自己發(fā)過豆芽嗎?

2.學生根據查詢的資料和咨詢科學教師得到的知識進行交流。

3.根據學生的交流,提出:我們也來試一試發(fā)豆芽。

揭示課題:發(fā)豆芽。

二、討論交流,得出活動步驟

1.提問:發(fā)豆芽要做哪些準備?怎樣記錄發(fā)豆芽的過程呢?對最后的記錄如何分析呢?

結合學生的交流,得出本次活動的主要步驟:調查與收集;發(fā)制與記錄;整理與分析;推測與應用。

2.學生結合教材了解4個環(huán)節(jié)應該做什么,并在全班交流。

教師重點提問:發(fā)豆芽的統(tǒng)計圖畫什么好?為什么?如何計算發(fā)豆芽的盈利情況?

三、學生分組活動

1.教師演示發(fā)豆芽的過程。

2.教師提出要求:

(1)發(fā)豆芽活動要做的事情比較多,我們要分組進行,每組5個人。

(2)為了方便觀察與記錄,我們都將豆芽統(tǒng)一放在教室里進行觀察,每天每個組在固定時間進行澆水。

3.各組學生進行發(fā)豆芽實驗。

時間大約是6天。教師對各組實驗的情況進行適時的指導,對各組的記錄進行及時督促與檢查。各組在發(fā)豆芽完成后,及時進行數據分析,制作好相應的統(tǒng)計圖表,寫好分析總結。

四、小組交流,感受價值

交流發(fā)豆芽的具體做法和注意事項。

五、觀察、記錄、分析

1.觀察豆芽的生長情況。(大約6天時間)

2.記錄豆芽的生長情況。(每天進行記錄)

3.把豆芽的生長情況制成統(tǒng)計圖表。

4.分析統(tǒng)計圖表,寫好總結。

六、總結反思

小組結合統(tǒng)計圖匯報豆芽生長情況,說說在發(fā)豆芽活動中的收獲。

注:五、六兩個教學過程在課外進行。

[簡評:本課設計采取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方式,突出發(fā)豆芽的相關資料收集,討論發(fā)豆芽的活動步驟,對發(fā)豆芽活動進行分析、交流、評價。通過分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統(tǒng)一在教室進行,便于學生觀察、比較、交流、互相激勵。同時,把發(fā)豆芽活動的重點放在依據實驗數據制作、分析統(tǒng)計圖表上,以體現(xiàn)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現(xiàn)綜合應用的數學味。]

數學教案五年級下冊篇4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正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棱長的含義;

2、掌握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體會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

二、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三、教學難點:

正方體與長方體的比較。

五、教法學法。

實踐法、討論法。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昨天,我們學習了長方體。請大家回顧一下:長方體有哪些特征?

2、口答:說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設疑:第4個圖形的長、寬、高相等,說明:這樣的物體叫作正方體。大家想不想研究它?這節(jié)課我們要研究它的有關知識。(揭示課題:正方體的認識)

(二)概括特征。

1、以小組為單位發(fā)學具。

2、以小組為單位研究手中的正方體。建議:用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來研究。

3、自主探究。讓學生結合手中的實物進行探究,再讓他們小組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匯報交流。

(1)讓生結合實物說說面有什么特點?你是怎樣驗證的?從中明確:正方體的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讓學生說說棱有什么特點?你是怎樣驗證的?從中明確:正方體的12條棱長度都相等。

(3)讓生說說有幾個頂點?你是怎么驗證的?

5、提問:誰能完整地說一說正方體有什么樣的特征?多指名幾個同學說特征。

6、結合直觀圖小結:正方體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有12條棱,每條棱的長度都相等。它還有8個頂點。

7、提問:依據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8、請同學們小組合作,運用手中的學具驗證一下我們今天學習的正方體的特征。然后找代表說一說。完成表格。

(三)觀察比較,體會異同。

1、提問: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

2、讓學生結合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進行觀察、歸納,再同桌交流觀察的結果。

3、匯報交流。相同點是: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4、根據比較結果,想一想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么關系?

不同點:長方體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正方體6個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正方體每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板書設計:

正方體的認識

6個面 (完全相同,都是正方形)

立體圖形→正方體 12條棱 (長度相等)

8個頂點

數學教案五年級下冊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思考與問題解決:經歷觀察討論,操作等學習活動,能對分數的基本性質作出簡要的,合理的說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鼓勵學生敢于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學生勇于解決問題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探索,發(fā)現(xiàn)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并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自主探索,歸納概括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正方形紙,彩筆。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分別出示兩張不同的孫悟空的照片。師:學們仔細看看這兩張照片,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指名回答)。

2、教師引導交流:孫悟空本人沒有改變,只不過是外表的打扮裝飾發(fā)生了改變。

3、學生初步感知了什么變了而什么卻沒有變的概念。

4、教師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什么變了而什么沒有變的有關內容。教師板書課題:分數的基本性質設計意圖: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圖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觀察能力,為下一步學習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氛圍。

二、探究新知。

(一)

1.師:在我們在學習這個新的內容之前,我們首先來復習一下除法與分數的關系。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被除數=課件出示:120÷30=(120×2)÷(30×2)=(120÷10)÷(30÷10)=

2.同學們說說這幾道相等嗎?(指名回答)。

3.教師引導說出商不變的性質,課件出示商不變的性質的定義。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商不變的性質,為下一步更容易的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

(二)教學新知。

1.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正方形紙,把手中的紙平均折成4份,其中把3份圖上你喜歡的顏色。

2.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并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平均分”。

3.展示學生的作業(yè)。

4.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8份,16份,分好之后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指名回答)。

5.教師歸納總結,并課件出示:設計意圖:同一張紙能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6.引導學生觀察:

觀察它們的分子和分母是怎樣變,學生觀察,思考,交流后,教師集體指導觀察,并板書:

教師歸納總結后,學生完成課本66頁的填空題,完成后集體回答。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一些表象,但這些表象還須上升為科學理論,這就需要學生能透過表象識別表現(xiàn)后蘊藏的規(guī)律,這才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便于以后舉一反三,解決同類相關問題。

7.課件出示:(通知互相討論)

(1)相比較,看看分子分母有什么變化?

(2)在這個變化中,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8.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師特別強調“同時”“同一個數”)。

9.教師提出疑問:為什么要0除外呢?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因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而分數的分母是不能為0的。

10.同學們,現(xiàn)在你們來看看分數的基本性質和你們以前學習過得商不變性質有什么不同呢?(課件出示兩性質作對比)

師: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性質的規(guī)律是一致的。

三、鞏固強化,拓展應用。

(1)課件出示:(集體回答)。

(2)指出下列分數是否相等。(指名回答)。

(3)把和化成分母是10而分數大小不變的分數。(指名到臺上板演)。

(4)課件出示小故事。

有位老爺爺把一塊地分給三個兒子。老大分到了這塊地的,老二分到了這塊地的。老三分到了這塊的。老大、老二覺得自己很吃虧,于是三人就大吵起來。剛好阿凡提路過,問清爭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來,給他們講了幾句話,三兄弟就停止了爭吵。

你知道,阿凡提為什么會笑嗎?他對三兄弟講了哪些話?(讓學生課后去思考)

設計意圖:多樣的練習可以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有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四、回顧總結,梳理新知。

同學們,你們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呢?板書設計:分數的基本性質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反思: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出示孫悟空的照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手腦并用,在操作中深入感知分數。請同學們用一張正方形紙片,動手折一折,通過三次的對折,每次找出一個和相等的分數,比較涂色部分大小有沒有變化?(沒有)。那么得到了什么結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子,分母的變化,經歷總結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學生對此進行鞏固后,再引導學生說出:0除外。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動腦思考,很快地突破了重難點,取得很好的效果。

3.鞏固練習,圍繞中心。在設計練習的過程中,采取多種形式呈現(xiàn),使學生加深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理解所學知識,學有所獲,并進一步學習約分和通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