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魯版三年級上冊教案7篇

時間:2022-12-11 作者:tddiction 備課教案

在任何時候,制定教案都是能夠幫助我們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得提高以及教研活動的順利開展,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湘魯版三年級上冊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閱。

湘魯版三年級上冊教案7篇

湘魯版三年級上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提出問題—估算—口算—筆算”的計算過程,在多樣化的算法中能自主最優(yōu)化。

2.使學生在嘗試寫豎式、小組討論交流算法的過程中掌握筆算乘法的書寫格式和算理。

3.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多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聯(lián)系生活學數(shù)學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在嘗試寫豎式、小組討論交流算法的過程中掌握筆算乘法的書寫格式和算理。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多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聯(lián)系生活學數(shù)學的思想。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口算:10×6 8×60 12×2

700×8 12×4 6×500

2、筆算:12×4 180×3 105×7 832×9

3、談話:同學們,你們有過和爸爸、媽媽一塊兒購物的經(jīng)歷吧。在購物的時候,你幫助爸爸、媽媽算過一共需要付多少錢嗎?請同學們看這里的購書情境。(課件出示例1購書的情境圖)。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口算和一位數(shù)乘多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喚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引出新知;通過情景導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明白數(shù)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體現(xiàn)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例1的畫面,讓學生觀看圖畫內(nèi)容。讓學生說一說。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請學生說一說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根據(jù)乘法的意義列出算式為:24×12。

2、各組討論:怎樣計算24×12。

請把想出的計算方法寫在紙上。提出要求:

①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時,要把計算過程說清楚。

②要認真傾聽別人的介紹,想一想他這樣算有沒有道理。

③把正確的方法確定下來。

3、組織溝通。

(1)口算

各組展示本組的算法。不容易說明白的,就寫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10=240

24×2=48

240+48=288

多讓學生說一說口算的過程和方法。

(2)同學們會口算了,會用豎式計算嗎?試著算一算。師巡視輔導。

(3)學生展示匯報,據(jù)生答完成板書。再現(xiàn)豎式,理清筆算過程及算理:先用個位上的2乘24,得48;再用十位上的1乘24,得24。設問:這個24表示……接著,邊敘述邊書寫:它表示24個十,是240,是24乘10的積。個位的0不寫,4要對著十位。然后,把兩次乘得的數(shù)相加,算出兩個因數(shù)相乘的積。

邊敘述、對話,邊書寫成:

方法二:

2 4

× 1 2

————

4 8 ……24×2的積

2 4 ……24×10的積(個位的0不寫)

————

2 8 8

3、師生評議。

(1)請學生說一說,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2)老師對學生發(fā)表的意見作以肯定或補充。

(3)重點評議筆算,寫算法時應該注意什么。

研討豎式每一步計算的方法,再現(xiàn)筆算過程。重點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要做到數(shù)位對齊,數(shù)位應該如何對齊。

4、小結(jié),筆算乘法的方法。先請多個學生說一說然后總結(jié):筆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先用第二個因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去乘,乘得的數(shù)的末位與因數(shù)的個位對齊;再用十位上的數(shù)去乘,乘得的數(shù)的末位與因數(shù)的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數(shù)加起來。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口算,使學生明白算理,在掌握算理的基礎(chǔ)上,再進行筆算,使學生掌握算法,重點說數(shù)位如何對齊的問題,加深了學生對筆算乘法方法的理解。)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嘗試練習。

用豎式計算63頁“做一做”的8道題。請幾名學生上黑板板演,講評。

2、獨立完成練習十六第1題,重點輔導后進生。

3、判斷并改正:

21 13 34 23

×12 ×22 ×11 ×12

42 26 34 46

21 26 34 23

252 52 374 69

( ) ( ) ( )( )

4、我會解決:植樹節(jié)到了,同學們?nèi)ブ矘?,一共種植了12行,每行有21棵,請問同學們一共植了多少棵樹?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我檢測,綜合測試自己,找到成功與失敗的地方,有利于及時改正錯誤,有層次的練習,滿足了部分學生的學習要求。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既鞏固算法,又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請學生討論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么問題,并溝通。

2、老師強調(diào):用豎式計算時,每次乘得的數(shù)的末位應當和那一位對齊。還要注意記住進位數(shù),精確處置進位問題。

板書

筆算乘法

方法一:

24×10 = 240

24×2 = 48

240+48 = 288

方法二:

2 4

× 1 2

————

4 8 ……24×2的積

2 4……24×10的積(個位的0不寫)

————

2 8 8

湘魯版三年級上冊教案篇2

教學目的:

1、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jié)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zhuǎn)一轉(zhuǎn)、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jié)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可能性”舉例子說明。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

教案《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可能性》教案》,來自網(wǎng)!

關(guān)于“可能性”的知識。

二、實踐探索新知

1、教學例3(比較兩種結(jié)果的可能性大小)

(1)觀察、猜測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shù)量,(四紅一藍)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你們猜猜他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

和同桌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猜?

(2)實踐驗證

學生小組操作、匯報實踐結(jié)果。

匯總各小組的實驗結(jié)果:幾組摸到紅,幾組摸到了藍色。

從小組匯報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

小結(jié):摸到紅色多,摸到藍色的少,因為盒中球紅多藍少。

(3)活動體驗可能性的大小

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活動匯報、小結(jié)

實驗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到兩點:一、每次摸出的結(jié)果是紅色還是藍色,這是隨機的,不以人的主觀意愿而變化。二、但摸的次數(shù)多了以后,在統(tǒng)計上就呈現(xiàn)某種共同的規(guī)律性,就是摸出藍的次數(shù)比紅多。

(4)小組實驗結(jié)果比較

比較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出示多組的實驗結(jié)果,雖然數(shù)據(jù)不一致,但呈現(xiàn)的規(guī)律是相同的

2、教學例4

(1)出示盒內(nèi)球(一綠四藍七紅)

(2)猜一猜,摸出哪種顏色的球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種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最???為什么?

3、p106“做一做”

圖中每種顏色進行了分割,此時學生可以用數(shù)份數(shù)的方法來看三種顏色所占的區(qū)域大小。

利用前面學過的分數(shù)的知識讓學生說一說每種顏色占整個圓面的幾分之幾,為以后學習可能性的精確值做鋪墊(因為概率與這些分數(shù)相等)。

三、練習

p1094

第4題,是一種逆向思維。并體現(xiàn)開放性,如第1小題,只要紅比藍多,就能滿足條件。第2小題,只要藍比紅多,都滿足條件。

p1095

教學反思:

湘魯版三年級上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以舊引新

1、出示蘋果,讓學生說一說一個蘋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蘋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質(zhì)量單位,克與千克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車蘋果的重量是2()

二、自主探究研究問題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出示教材例題,集裝箱,火車車廂,汽油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zhì)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2)讓學生根據(jù)對噸大致的了解及課外資料的補充說說生活中那些物體通常使用“噸”來作單位。

(3)課件展示:卡車、火車車廂、輪船、飛機、鯨魚、樓房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提問:通常以“噸”作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學生分小組觀察討論

②學生分小組交流匯報

③師生合作得出結(jié)論:通常大件物體及較重的物品“噸”來作單位。

目的:用課件出示圖片,豐富了感性材料的種類。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再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結(jié)論。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認識千克與噸之間的關(guān)系

(1)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感受它們的重量。

①學生匯自己的體重。

②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

③說說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噸

(2)課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問:需要幾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個)

(課件演示)請同學們觀察:有這樣的幾袋大米?(10袋)提問: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書:1000千克。

你是怎樣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個同學抬起來,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0個)。說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較重。

通過小組同學反復掂物體的重量,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自經(jīng)歷和體驗,感受物體的實際重量。遷移出1噸的重量。

師引導: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噸。

即:1噸=1000千克。師補充板書:1噸=1000千克

(3)鞏固千克與噸之間的關(guān)系。

師生做個猜體重的游戲。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個老師的體重按50千克計算,那有多少個老師的體重合起來是1噸?你是怎樣想的?

(4)填空練習: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是()千克,是()噸。

三、看書質(zhì)疑

學生自己看書,標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么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2、在()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使每種東西的總重恰好是1噸。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條鯨魚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噸

一輛卡車載質(zhì)量5噸,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總結(jié),解決問題

提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不斷地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湘魯版三年級上冊教案篇4

一、案例背景

那是在這學期的一天,我在三年級上音樂課,根據(jù)教學計劃安排,這節(jié)課是讓同學們學唱《賣報歌》。可在學xxx曲之前,卻發(fā)生了一件有趣而“出格”事,至今讓人記憶猶新,從而引出了本案例。

二、情景描述

那天上課前,我進行了認真?zhèn)湔n,心想這節(jié)課應該能完成教學任務。上課鈴聲一響,我充滿自信地走進了教室。隨著組織教學、師生問好、視唱訓練(發(fā)聲訓練)各環(huán)節(jié)的結(jié)束,進入了導入學唱新歌《賣報歌》環(huán)節(jié)?!跋旅嫖覀兙蛠硇蕾p一下這首新歌《賣報歌》?!?/p>

當我正要播放錄音時,忽然聽到教室后面的一個角落里像春雷一樣響起了一句“怪聲”,隨之教室里爆發(fā)出了一陣哄笑聲。我一聽這腔調(diào)就知道是誰在唱。說起來有趣,這位同學在課余時,經(jīng)常在走廊上或上下學路上即興式地演xxx曲,有的是自己新編的,有的是將流行歌曲改了歌詞并“變了調(diào)”“瞎唱”的。因此,同學們把他xxx叫作唱“洋戲”,我從同學們的哄笑聲中可以感受到同學們在嘲笑他。就在這一剎那之間,我想了許多關(guān)于如何處理這突發(fā)事件的方法。為他竟然敢在課堂上瞎唱,實在是膽大妄為。他明顯違反了課堂常規(guī),應該受到嚴厲批評。然后繼續(xù)上課,聆聽錄音《賣報歌》??僧斘野涯抗馔断蜻@個同學時,我發(fā)現(xiàn)他低下了頭,還用音樂課本擋住了自己的臉。我明顯感受到,他正在等待“挨訓”。我的心被觸動了。在剎那間把他的行為再反思了一下:這一行為雖然違反了課堂常規(guī),但它有沒有閃光點呢?“新課標”理念告訴我,我們應“鼓勵創(chuàng)造”。難道這不是即興創(chuàng)造嗎?難道我也能像其他同學一樣認為他在“瞎唱”?雖然聽起來并不是很優(yōu)美,但是否可以借機鼓勵其他學生進行即興創(chuàng)作呢?“新課標”理念告訴我,我們在教學中應“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難道這不就是他在課外表現(xiàn)出來的最大興趣嗎?如果我嚴厲批評他,他還會對唱“洋戲”感興趣嗎?

“新課標”理念告訴我,我不能撲滅他本能的“創(chuàng)造火花”;我不能扼殺他對創(chuàng)編音樂的興趣;我不能歧視行為習慣上有偏差的他。相反,我要利用好這次難得的機會,促進每一個學生音樂創(chuàng)造潛能的開發(fā)。于是,我心平氣和地對同學說:“剛才,我們被你突然演唱的歌聲嚇了一跳。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但我覺得你編的歌還是很風趣的,否則,同學們也不會被你的歌聲逗笑了。你能再為大家唱一遍嗎?”他似很羞澀地站了起來,又唱了一遍。不知道是誰帶的頭,教室里一下子爆發(fā)出了熱烈的掌聲。

我笑著對大家說:“你們不要小看他這一句演唱,你們可知道,我們有許多作曲家也是這樣哼唱出來的。但要編唱得好聽,也是很困難的。不信,我們來試試!”于是,教室里就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哼唱聲。經(jīng)過同學們的嘗試哼唱,我讓一些同學進行展示,并讓其他同學評評哪位同學編唱得好聽。這時,課堂氣氛非?;钴S。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要求演唱自己的新作,他也恢復了生機,積極參與到表演的行列。創(chuàng)作結(jié)果真的豐富多彩,五花八門,展現(xiàn)了每個同學不同的個性。有的情緒比較歡快,有的情緒比較抒情,有的很有情趣性……,我及時地對每一位同學進行了鼓勵。讓他們能體驗到創(chuàng)作的樂趣,體驗到創(chuàng)作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這時,同學們沉浸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我看到他們一張張充滿自信和喜悅的臉,知道他們已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已經(jīng)完全打開。最后,我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了鼓勵:“有的同學能把電視里經(jīng)常播放的歌曲用笛子吹奏出來,今天又能把同學編唱的歌曲吹奏出來,這說明我們的同學有一雙靈敏的耳朵。今后,只要我們多聽、多比較、多動腦,相信你們會編唱出更動聽的歌曲。”

三、分析與思考

創(chuàng)作教學是引導學生發(fā)掘創(chuàng)造性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lǐng)域,也是引導學生積累音樂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重要學習領(lǐng)域。這個領(lǐng)域?qū)ε囵B(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型社會主義建設人才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新課標”下的音樂教師,應該在音樂教學中善于捕捉時機,助燃學生的創(chuàng)新火花,誘導學生進行各種創(chuàng)新活動。本案例中,一個“調(diào)皮學生”唱了一句“洋戲”,觸動了我對創(chuàng)作教學的思考,并以此為契機,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即興編唱音樂短句。在音樂教學中,這樣的機會其實是非常多的,但這種時機往往稍縱即逝。如果教師不能做有心人,就不能捕捉住這種時機。因此,音樂教師必須成為音樂課堂中的“有心人”,睜亮眼睛,從復雜多變的課堂教學中尋找和捕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的有利時機。

我通過對本案例的反思,覺得下列幾點對我啟發(fā)很大:

1、保護學生本能的創(chuàng)作興趣是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的基礎(chǔ)。

本案例中,該同學表面上是隨意“瞎唱”,其實是他內(nèi)心真情的自然流露,表現(xiàn)了他本能的創(chuàng)作興趣。我們不能隨意地將本能的創(chuàng)作興趣扼殺在搖籃之中。

2、保持與發(fā)展創(chuàng)作興趣是保持創(chuàng)作教學充滿生命活力的關(guān)鍵。

本案例中,采用學生展示、教師及時進行鼓勵等方法,讓學生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體驗成功的愉悅,并將創(chuàng)作教學融于審美體驗之中,較好地保持與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參與、愉悅的狀態(tài)。

3、創(chuàng)作教學應從學生音樂創(chuàng)造天性和實際經(jīng)驗出發(fā),循序漸進,注重實效。

某些人的頭腦里存在著一種十分固定的概念:音樂創(chuàng)作就是寫譜。誰都明白,對于“譜”而言,“樂”才是本體。音樂可以不依賴樂譜而存在,音樂才能是人類的天性,人人生來就有。對于他們來說,哼唱比寫譜容易得多。如果要求缺乏感性經(jīng)驗的學生用寫譜進行創(chuàng)作,勢必會扼殺他們的創(chuàng)作興趣,影響創(chuàng)作教學的實效性。本案例中,從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天性出發(fā),根據(jù)學生實際的識譜經(jīng)驗,從感性到理性,先讓學生哼唱,再引向?qū)ψx譜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較好地落實了“雙基”教學。從整個教學過程來看,從一個學生到每一個學生富有個性和成功的創(chuàng)作,我們不難看出孩子們的音樂創(chuàng)作能力、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表現(xiàn)力獲得了很大的提高。

4、開放教學過程,實施生成教學。

課堂教室永遠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每位教師在課前都不可預測課堂上學生的反應是怎樣的。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突發(fā)事件。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迅速捕捉到學生輸出的各種信息,隨時反思,隨機應變。傳統(tǒng)教學以“教案為本位”,導致教學過程的“程序化”。課改倡導“開放教學”,倡導實施“生成教學”。本案例中,教師把“以教案為本位”轉(zhuǎn)變?yōu)椤耙陨蔀楸疚弧?,不只是忠實地實施課前所制定的計劃,而是針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和實際需要,隨時對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策略進行調(diào)整,使教學過程顯示出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

5、教師要學會寬容、學會欣賞學生。

成長中的學生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但是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老師完全可以寬容、諒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與引導,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并自己改正錯誤。本案例中委婉地指出了他的錯誤,因此,他能非常樂意地接受。同時,教師還學會了欣賞學生,把他的閃光點放大,引導其他的學生像他一樣來進行編唱,從而使他獲得了自信。如果我們把寬容和欣賞換成指責、批評,我想我們都將會看到另一種情景:他肯定會有逆反情緒,恐怕從此對音樂課都會失去興趣。

湘魯版三年級上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建構(gòu)面積的概念,知道平面圖形或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2、知道如何用數(shù)學的方法表示圖形的面積,認識1平方厘米,會用統(tǒng)一大小的方格的數(shù)量和1平方厘米表示圖形的面積。

3、在對“面積”知識的學習與表達中,體會方法多樣化,感受數(shù)學美。

教學重、難點:建構(gòu)圖形面積的概念。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師:這兩個字你們認識嗎?我們來讀一讀。

師:你們知道面積是什么嗎?

(預設:(1)房間的大小,(2)書封面的大?。?/p>

2、師:今天的學習,我們要認識面積。

通過活動,感知面積

1、認識生活中物體的面

師:如果老師請你把課桌面和凳子面擦干凈,擦哪個用的時間短一些,為什么?

生:擦凳子用的時間會少些,因為凳子的面比課桌的面小。

師:誰能再來說一說。因為凳子面比課桌面小,所以擦凳子用的時間少。(指名說)

我們來摸一摸課桌面和數(shù)學書的封面的,哪個大?

師歸納:我們剛才說的課桌、凳子的面、數(shù)學書的封面,這些物體的表面是有大小的。

感知平面圖形的大小

師:物體表面有大小,那平面圖形呢?

出示:

師:這些平面圖形的面在哪里?請小朋友們選擇2個圖形,用你手中的彩色筆來涂一涂。(板書:平面圖形的面)

(2)反饋

問題1:這些圖形的哪一部分是它的面?

(預設:學生用彩色筆描了圖形的一周)。

師:某某同學用彩色筆表示的部分是這個平面圖形的面嗎?

屏幕演示:一周的線段首尾相連,成為一條直線。教師說明,這些線段表示的是這個圖形一周的長度,而不是這個平面圖形的面。)

師:(電腦演示)涂色部分就是這個平面圖形的面。

問題2:涂色的時候,哪個圖形你涂色比較多?哪個圖形你涂色比較少?你是怎么看的?

(生:第一個涂色最多,第三個圖形涂色最少。因為第一個圖形的面比較大。)

師:看來平面圖形的面也有大小。

三、自主探究,感悟面積

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出示:小胖家的房間平面圖(2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

教師:小胖搬新家,他和爸爸媽媽都想把最大的房間給爺爺、奶奶住,你們知道小胖爺爺奶奶住哪一間嗎?

(引導學生猜測,推理,然后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解決問題)

教師:老師把房間的平面圖剪了下來,放在你們的信封里,想請你們比一比,哪個房間的平面圖最大?

1、(信封里:2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

(1)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借用正方形的比較得出一個長方形比正方形小,另一個不能直接比)

(2)反饋

教師:①比出圖形的大小了嗎?(預設:比出長方形a、b都比正方形c小。)

②你比的是圖形的哪一部分?(面的大?。?/p>

③怎么比的?(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媒體演示:重疊在一起)

小結(jié):我們通過把兩個圖形疊在一起比較出了正方形c的面最大。所以爺爺奶奶住在正方形c的這個臥室里。

(3)師:小胖準備住最小的一間,要比較哪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呢?請你們比比看。會嗎?(學生,不能比)

問題(1)用剛才的辦法不能直接比出面的大小,能夠想什么方法來解決呢?

(啟發(fā)學生討論,引出工具)

2、教師:現(xiàn)在老師為你們提供了幾個工具,看一看,有什么?

(1)學生打開工具信封,了解教師提供的工具。

(2)你打算用哪個工具去表示面的大?。浚A設:①用●表示,②用■)

教師:請你們4人小組為單位,每人選一種圖形工具,用所選圖形的個數(shù)表示面的大小,把結(jié)果記錄下來。

出示要求:(1)用選用圖形的個數(shù)表示圖形的面的大小

(2)比較兩個長方形平面圖的大小

(二)嘗試解決問題

1、學生解決問題

8cm 12cm

6cm

4cm

(教師為學生提供若干個)

2、反饋交流:

師:下面請一個小組的小朋友來匯報。

(1)你是用什么圖形工具來表示長方形平面圖的大小的? 是幾個?

(教師根據(jù)學生討論結(jié)果,媒體演示兩種情況)

(2)現(xiàn)在可以比較出這兩個平面圖形的面的大小了嗎?

(預設:可以)

(3)怎么比呢?

?預設:

生1:我用的是圓形紙片,比較得到這兩個圖形一樣大。

因為長方形a最多能擺12個,長方形b最多也能擺12個。

生2:我用的是正方形紙片,比較得到這兩個圖形一樣大。

因為長方形a最多能擺12個□,長方形b最多也能擺12個?!?/p>

小結(jié):你們都比較出了長方形a和長方形b一樣大。

3、討論:這兩種工具哪一種最能夠表示平面圖形的面的大小?為什么?

(使用測量會出現(xiàn)不能布滿的情況,所以使用□是最合適的。)

(備注:引發(fā)學生思考發(fā)言)

4、現(xiàn)在我們用□來驗證一下,正方形c是不是比長方形a和b都大。

(學生動手操作)

5、師:長方形a和b最多能擺12個□,正方形c最多能擺16個□。剛剛測量到的12、12和16就能用來表示這些平面圖形的大小,這都是這些平面圖形的面積。我們可以說,長方形a和長方形b的面積是12個□,正方形c的面積是16個□。

(三)感悟測量的標準的統(tǒng)一性

師:現(xiàn)在小朋友們會用小正方形的個數(shù)來表示平面圖形的面積了,小丁丁也用正方形的個數(shù)表示圖形的面積,比較下面 兩個圖形的大小:

“第一個圖形的面積是4個□,第二個圖形的面積是9個□,4

問題:對于小丁丁的回答,你們同意嗎?怎么想的?

1、出示:

2、反饋:

生:不同意!因為測量這兩個圖形所用的小正方形的大小是不一樣的。

師:對呀!雖然小丁丁都是用正方形來測量這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但是由于使用的正方形的大小不一樣,所以不能夠直接比較出這兩個圖形面的大小。

3、師:在表示平面圖形的面積時,我們可以用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平方厘米。(板書,齊讀單位)

(1)學生認讀平方厘米

(2)1平方厘米多大?我們身上哪一部分的大?。娣e)比較接近1平方厘米?

(三)練習

師:下面的圖形都是由邊長為1cm的小正方形組成的,它們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厘米?

依次出示下列圖形:

1cm2 2cm2 4cm2 6cm2

師:有幾個1cm2 的小正方形組成的圖形,它的面積就是幾平方厘米。

出示:書本 p61 第一和第三個圖形

師:為了測量的方便,數(shù)學家把邊長為1cm的小正方形拼在一起,成為了一張方格紙。請大家來數(shù)一數(shù),這兩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師:為什么有的小朋友這么快能得出第一個圖形的面積?

生:我是通過計算得到的。先數(shù)一列有7個小正方形,有這樣的4列,就是4×7,再加中間的一個,就是4×7+1=29cm2。

師:原來數(shù)的時候我們還能用算式來表示數(shù)的方法。下面請大家用這個好辦法來算一算第二個圖形的面積。

生:我發(fā)現(xiàn)每一行都有6個涂色的小正方形,有這樣的5行,5×6,這個圖形的面積就是30cm2。

師:你們真棒!那這個圖形的面積你知道是多少平方厘米嗎?

出示:

生:這個圖形的面積是8平方厘米。

師:這個圖形中有半格的,你是怎么數(shù)的?

生:先數(shù)整格的,有6個平方厘米;再數(shù)半個的,有4個,其中的2個半個可以拼成1個平方厘米,4個半格可以拼成2個整格,所以6+2等于8個平方厘米,。(學生邊說,邊媒體演示)

小結(jié):在數(shù)小正方形時,遇到不滿一個正方形的時候,我們可以先整格的,再把2個半格拼成一個整格來數(shù)。

拓展:在方格紙上涂出面積是12平方厘米的圖形。

師:我們已經(jīng)會用數(shù)小正方形的方法得到圖形的面積,現(xiàn)在,老師想請你在方格紙上用彩筆涂出一個你認識的圖形,這個圖形的面積為12平方厘米。

1、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中交流。

2、反饋。

師:你涂的是什么圖形,怎么涂的?是幾平方厘米?

生1:我涂的是長方形,我在一行里涂了12格,面積是12平方厘米。

生2:我涂的是長方形,我在一列里涂了12格,面積是12平方厘米。

生3:我涂的是長方形,我在一行里涂6格,涂2行,面積是12平方厘米。

生4:我涂的是長方形,我在一列里涂6格,涂2列,面積是12平方厘米。

生5:我涂的是長方形,我在一行里涂4格,涂3行,面積是12平方厘米。

生6:我涂的是長方形,我在一列里涂4格,涂3列,面積是12平方厘米。

比較:它們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生:它們的面積都是12平方厘米,但是形狀卻不同。

五、總結(jié)交流

師: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面積”,用你自己的話說說你所認識的“面積”?

湘魯版三年級上冊教案篇6

【教學要求】:

1.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讀懂例文《山坡上》。

2.引導學生有順序的觀察田野里的迷人秋景,注意抓住主要景物,要有動有靜。

3.觀察郊外一片田野,有條件的可讓學生選其認為最美的幾樣畫下來或拍成照片。指導學生結(jié)合圖畫和照片,按照觀察順序?qū)懸欢卧挕?/p>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主要景物的選擇(動靜結(jié)合),觀察順序。

難點:抓住景物的特點,筆下含情,把景物寫美。

【課前準備】:

1.課本插圖投影片。2.例文錄音。

3.帶領(lǐng)學生有順序地觀察郊外的稻田,做好記錄或拍攝下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在這個涼爽宜人、天高云淡的秋天,我們走出了校園,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那份舒暢的感覺至今是不是還令你們回味呢?今天我們就用手中的筆把美景寫下來,作為永久的紀念,樂意嗎?

二、讀懂例文

1.學生自讀、思考:例文中寫了什么?用“——”畫出來。

2.交流以上問題。

三、再讀例文,討論寫法

1.播放例文寫草部分的錄音,同時投影幻燈片。(山坡上草的圖景)

學生邊聽邊觀察,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草的?

討論交流:草——高矮顏色(板書)

2.播放例文寫花部分的錄音,同時投影幻燈片。(山坡上花的圖景)

學生邊聽邊觀察,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花的?

討論交流:花——顏色名字(板書)

3.小結(jié):以上這些景物都是靜的,作者是從顏色、高矮等方面寫的。

4.過渡:文中除了寫這些靜的.景物,還寫了什么?怎樣寫的?

5.播放例文最后一部分錄音,同時出現(xiàn)“我”、蝴蝶、螞蚱的投影。

學生邊聽邊思考問題。

討論交流:蝴蝶、螞蚱(板書)

小結(jié):這些屬于動的景物。

6.再次演示投影,揭示觀察順序

作者是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由遠到近、先動后靜的順序觀察的。

7.讀讀習作指要,總結(jié)寫法:

(1)抓住主要景物。

(2)寫出景物的主要特點。

(3)按照景物的方位遠近和觀察的先后順序,把要寫的景物恰當?shù)倪B接在一起。

四、遷移仿作

1.明確寫作要求:下面我們就用剛才學到的方法來寫一寫我們在秋游時看到的那片美麗田野。

2.習作指導。

(1)交流學生所畫的圖和拍攝的照片。

(2)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和圖畫予以展示。

(3)創(chuàng)作的同學介紹畫的意圖、順序或拍攝的角度,說說為什么畫這些、拍這些。

(4)學生評議,說圖意。

(5)指導學生寫稻田。

a 幻燈投影稻田圖片:小朋友,現(xiàn)在老師想請你來介紹這片稻田,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來介紹呀?

b 學生自由練說。

c 指名從不同角度說。

d 出示好詞語籃和好句子筐:一望無際顆粒飽滿

一陣風吹過,金黃色的稻子隨風起舞,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浪推過一浪,非常壯觀。

那顆粒飽滿的稻穗仰起臉驕傲的向人們炫耀自己的強壯!

(6)寫好圖上其它的景物,豐富習作。

小朋友,你看在稻田中,誰在那兒蹦蹦跳跳地忙碌呀?

那快活地飛來飛去的又是誰呢?他們在說些什么呢?

還有那彎著腰,揮舞鐮刀的人們呢?他們的表情如何?那轟隆隆響著的應該是收割機吧!我們也把它們搬進我們的作文簿里好嗎?

(7)學生練說習作,要求把景物連起來說。

(8)指名說,評議。

(9)學生寫草稿,師生評議。

(10)學生謄寫習作,自主展示繪畫、攝影作品和習作。

板書設計

寫一處秋天的景色

草——高矮顏色

野花——顏色名字

蝴蝶、螞蚱——動作

湘魯版三年級上冊教案篇7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1~2頁的例1、例2和“做一做”,練習一的第1~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用一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整千的的數(shù)的口算。

2.使學生會用兩種讀法讀一個乘法算式。

3.使學生知道一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的簡便算法。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6捆小棒(每捆10根),以及例2的圖;學生準備6捆小棒(每棒10根)。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算。(教師每題讀一遍,學生寫得數(shù),集體訂正。)

6×4 9×3 5×3 9×7 7×3

8×5 7×5 4×8 6×8 2×9

2.指名回答問題。

(1)6個十是多少?

10個十是多少?

12個十是多少?

(2)8個百是多少?

10個百是多少?

12個百是多少?

3.先讀數(shù),再回答問題。

(1)40讀作什么?它是幾個十?

(2)800讀作什么?它是幾個百?

(3)1200讀作什么?它是幾個百?

二、新課

1.教學例1。

先讓學生擺小棒,每堆擺2捆(每捆10根),擺3堆。在學生擺的同時,教師也在黑板上擺出來。然后提問:

“每堆有多少根小棒?”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用加法和乘法)

“用加法怎樣計算?”(20+20+20=60)

“用乘法怎樣計算?”(20×3)“你能說一說這個算式的意思嗎?”(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堆,也就是3個20,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0×3。)

“20×3得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想:每捆是10根,3個2捆是6捆,也就是3個20是60,所以20×3=60。

教師可以結(jié)合敘述,在算式下面對照寫出想的過程,如:

接著請兩個學生說一說思考的過程。

然后教學乘法的另一種讀法。

教師告訴學生乘法的讀法除了已經(jīng)學過的一種外,還有一種,即20×3還可以讀作“3乘20”。

齊讀兩遍。

2.做第1頁“做一做”中的題。

第1題,教師先出示題目讓敘述用兩種讀法讀出3個乘法算式??梢韵茸寧讉€學習好的學生做示范,然后把每個算式齊讀兩遍。接著再讓學生口算這3道題目。先讓學生獨立做20×4,訂正時讓幾個學生說一說思考過程。然后再分別做200×4和20xx×3。做200×4時,可提醒學生:你能不能按照剛才學的方法想出怎樣算?如果學生有困難,還可以啟發(fā)他們想:200是幾個百?2個百乘以4是幾個百?必要時在200下面注明“2個百”。使學生明確:2個百乘以4是8個百,也就是800,所以200×4=800。 最后讓學生做20xx×3。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第2題,讓學生一欄一欄地做。在學生獨立做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巡視,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并及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輔導。訂正時,指名說一說左邊兩欄的計算過程。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可有意讓學生在讀乘法算式時用新學的讀法讀。

3.教學例2。

教師分步出示例2的圖。先出第一組圖。問:“這幅圖中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帶著學生數(shù)出是300個。再出第二組圖。問:“這組里面有多少個小正方體?”(300個)“現(xiàn)在有幾個300了?”(2個300)類似地,出示第三、第四組圖。最后問:“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出乘法算式?”(300×4)“這個算式還可以怎樣讀?”(4乘300)“你能根據(jù)前面的計算方法,想出這道題該怎樣計算嗎?”可以讓學生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