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多樣性和特殊需求,我們可以根據教案的反饋來調整課程內容,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選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1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第1教案
教學目標
1. 能結合實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相關概念。
2. 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體會化陌生為熟悉,化復雜為簡單的“轉化”思想方法。
3. 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數學應用意識,體會數學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1..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據實際問題列不等式組。
教學方法
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 引入課題:
1. 估計自己的體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過多少千克?若沒體重為x千克,列出兩個不等式。
2. 由許多問題受到多種條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 探索新知:
自主探索、解決第2頁“動腦筋”中的問題,完成書中填空。
分別解出兩個不等式。
把兩個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數軸上表示出來。
找出本題的答案。
三、 抽象:
教師舉例說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滲透交集思想)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2
平行線的判定(1)
課型:新課: 備課人:韓賀敏 審核人:霍紅超
學習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fā)展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能力.
2.掌握直線平行的條件,領悟歸納和轉化的數學思想
學習重難點:探索并掌握直線平行的條件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一、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
平行線的判定方法1:
二、練一練1、判斷題
1.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內錯角也相等.( )
2.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內錯角互補,那么同旁內角相等.( )
2、填空1.如圖1,如果∠3=∠7,或____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如果∠5=∠3,或筆________,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如果∠2+ ∠5= ______ 或者_______,那么a∥b,理由是__________.
(2)
(3)
2.如圖2,若∠2=∠6,則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三、選擇題
1.如圖3所示,下列條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
a.ab∥ef,cd∥ef b.∠5=∠a; c.∠abc+∠bcd=180° d.∠2=∠3
2.右圖,由圖和已知條件,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由∠1=∠6,得ab∥fg;
b.由∠1+∠2=∠6+∠7,得ce∥ei
c.由∠1+∠2+∠3+∠5=180°,得ce∥fi;
d.由∠5=∠4,得ab∥fg
四、已知直線a、b被直線c所截,且∠1+∠2=180°,試判斷直線a、b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五、作業(yè)課本15頁-16頁練習的1、2、3、
5.2.2平行線的判定(2)
課型:新課: 備課人:韓賀敏 審核人:霍紅超
學習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
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能力.
毛2.分析題意說理過程,能靈活地選用直線平行的方法進行說理.
學習重點:直線平行的條件的應用.
學習難點:選取適當判定直線平行的方法進行說理是重點也是難點.
一、學習過程
平行線的判定方法有幾種?分別是什么?
二.鞏固練習:
1.如圖2,若∠2=∠6,則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第1題) (第2題)
2.如圖,一個合格的變形管道abcd需要ab邊與cd邊平行,若一個拐角∠abc=72°,則另一個拐角∠bcd=_______時,這個管道符合要求.
二、選擇題.
1.如圖,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因為∠1=∠4,所以de∥ab
b.因為∠2=∠3,所以ab∥ec
c.因為∠5=∠a,所以ab∥de
d.因為∠ade+∠bed=180°,所以ad∥be
2.如圖,直線ab、cd被直線ef所截,使∠1=∠2≠90°,則( )
a.∠2=∠4 b.∠1=∠4 c.∠2=∠3 d.∠3=∠4
三、解答題.
1.你能用一張不規(guī)則的.紙(比如,如圖1所示的四邊形的紙)折出兩條平行的直線嗎?與同伴說說你的折法.
2.已知,如圖2,點b在ac上,bd⊥be,∠1+∠c=90°,問射線cf與bd平行嗎?試用兩種方法說明理由.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3
學習目標
1. 理解有序數對的應用意義,了解平面上確定點的常用方法
2. 培養(yǎng)用數學的意識,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習重點: 理解有序數對的意義和作用
學習難點: 用有序數對表示點的位置
學習過程
一.問題導入
1.一位居民打電話給供電部門:"衛(wèi)星路第8根電線桿的路燈壞了,"維修人員很快修好了路燈同學們欣賞下面圖案.
2.地質部門在某地埋下一個標志樁,上面寫著"北緯44.2°,東經125.7°"。
3.某人買了一張8排6號的電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分析以上情景,他們分別利用那些數據找到位置的。
你能舉出生活中利用數據表示位置的例子嗎?
二.概念確定
有序數對:用含有兩個數的詞表示一個確定的位置,其中各個數表示不同的含義,我們把這種有順序的兩個數a與b組成的數對,叫做有序數對,記作(a,b)
利用有序數對,可以很準確地表示出一個位置。
1.在教室里,根據座位圖,確定數學課代表的位置
2.教材40頁練習
三.方法歸類
常見的確定平面上的點位置常用的方法
(1)以某一點為原點(0,0)將平面分成若干個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點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來確定點的位置。
(2)以某一點為觀察點,用方位角、目標到這個點的距離這兩個數來確定目標所在的位置。
1.如圖,a點為原點(0,0),則b點記為(3,1)
2.如圖,以燈塔a為觀測點,小島b在燈塔a北偏東45,距燈塔3km 處。
例2 如圖是某次海戰(zhàn)中敵我雙方艦艇對峙示意圖,對我方艦艇來說:
(1)北偏東方向上有哪些目標?要想確定敵艦b的位置,還需要什么數據?
(2)距我方潛艇圖上距離為1cm處的敵艦有哪幾艘?
(3)要確定每艘敵艦的位置,各需要幾個數據?
[鞏固練習]
1. 如圖是某城市市區(qū)的一部分示意圖,對市政府來說:
北偏東60的方向有哪些單位?要想確定單位的位置。還需要哪些數據?火車站與學校分別位于市政府的什么方向,怎樣確定他們的位置?
結合實際問題歸納方法
學生嘗試描述位置
2. 如圖,馬所處的位置為(2,3).
(1) 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嗎?
(2) 寫出馬的下一步可以到達的位置。
[小結]
1. 為什么要用有序數對表示點的位置,沒有順序可以嗎?
2. 幾種常用的表示點位置的方法.
[作業(yè)]
必做題:教科書44頁:1題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4
七年級數學教案
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
2.2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
2.3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1)
第10教案
教學目標
1.會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解簡單應用題,并能檢驗結果的合理性。
2.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組是反映現實世界量之間相等關系的一種有效的數學模型。
3.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滲透將來未知轉達化為已知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點
1.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簡單問題。
2.徹底理解題意
教學難點
找等量關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組。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小剛與小玲一起在水果店買水果,小剛買了3千克蘋果,2千克梨,共花了18.8元。小玲買了2千克蘋果,3千克梨,共花了18.2元?;丶衣飞希麄冇錾狭撕门笥研≤?,小軍問蘋果、梨各多少錢1千克?他們不講,只講各自買的幾千克水果和總共的錢,要小軍猜。聰明的同學們,小軍能猜出來嗎?
二、建立模型。
1.怎樣設未知數?
2.找本題等量關系?從哪句話中找到的?
3.列方程組。
4.解方程組。
5.檢驗寫答案。
思考:怎樣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比較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用二元一次方程組求解誰更容易?
三、練習。
1.根據問題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組。
(1)甲、乙兩數和是40差是6,求這兩數。
(2)80班共有64名學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8人,求這個班男生人數,女生人數。
(3)已知關于求x、的方程,
是二元一次方程。求a、b的值。
2.p38練習第1題。
四、小結。
小組討論: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有哪些基本步驟?
五、作業(yè)。
p42。習題2.3a組第1題。
后記:
2.3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2)
第11教案
教學目標
1.會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簡單的應用題并能檢驗結果的合理性。
2.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根據實際問題列二元一次方程組。
教學難點
1.找實際問題中的相等關系。
2.徹底理解題意。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本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二、新課。
例1. 小琴去縣城,要經過外祖母家,頭一天下午從她家走到個祖母家里,第二天上午,從外外祖母家出發(fā)勻速前進,走了2小時、5小時后,離她自己家分別為13千米、25千米。你能算出她的速度嗎?還能算出她家與外祖母家相距多遠嗎?
探究: 1. 你能畫線段表示本題的數量關系嗎?
2.填空:(用含s、v的代數式表示)
設小琴速度是v千米/時,她家與外祖母家相距s千米,第二天她走2小時趟的路程是______千米。此時她離家距離是______千米;她走5小時走的路程是______千米,此時她離家的距離是________千米。
3.列方程組。
4.解方程組。
5.檢驗寫出答案。
討論:本題是否還有其它解法?
三、練習。
1.建立方程模型。
(1)兩在相距280千米,一般順流航行需14小時,逆流航行需20小時,求船在靜水中速度,水流的速度。
(2)420個零件由甲、乙兩人制造。甲先做2天后,乙加入合作再做2天完成,乙先做2天,甲加入合作,還需3天完成。問:甲、乙每天各做多少個零件?
2.p38練習第2題。
3.小組合作編應用題:兩個寫一方程組,另兩人根據方程組編應用題。
四、小結。
本節(jié)課你有何收獲?
五、作業(yè)。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經歷數據離散程度的探索過程
2、了解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三個量度極差、標準差和方差,能借助計算器求出相應的數值。
教學重點:
會計算某些數據的極差、標準差和方差。
教學難點:
理解數據離散程度與三個差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計算器,投影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投影課本p138引例。
(通過對問題串的解決,使學生直觀地估計從甲、乙兩廠抽取的20只雞腿的平均質量,同時讓學生初步體會平均水平相近時,兩者的離散程度未必相同,從而順理成章地引入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一個量度極差)
2、極差:是指一組數據中最大數據與最小數據的差,極差是用來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一個統(tǒng)計量。
二、活動與探究
如果丙廠也參加了競爭,從該廠抽樣調查了20只雞腿,數據如圖(投影課本159頁圖)
問題:1、丙廠這20只雞腿質量的平均數和極差是多少?
2、如何刻畫丙廠這20只雞腿質量與其平均數的差距?分別求出甲、丙兩廠的20只雞腿質量與對應平均數的差距。
3、在甲、丙兩廠中,你認為哪個廠雞腿質量更符合要求?為什么?
(在上面的.情境中,學生很容易比較甲、乙兩廠被抽取雞腿質量的極差,即可得出結論。這里增加一個丙廠,其平均質量和極差與甲廠相同,此時導致學生思想認識上的矛盾,為引出另兩個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量度標準差和方差作鋪墊。
三、講解概念:
方差:各個數據與平均數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數,記作s2
設有一組數據:x1,x2,x3,,xn,其平均數為
則s2=,
而s=稱為該數據的標準差(既方差的算術平方根)
從上面計算公式可以看出:一組數據的極差,方差或標準差越小,這組數據就越穩(wěn)定。
四、做一做
你能用計算器計算上述甲、丙兩廠分別抽取的20只雞腿質量的方差和標準差嗎?你認為選哪個廠的雞腿規(guī)格更好一些?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通過對此問題的解決,使學生回顧了用計算器求平均數的步驟,并自由探索求方差的詳細步驟)
五、鞏固練習:課本第172頁隨堂練習
六、課堂小結:
1、怎樣刻畫一組數據的離散程度?
2、怎樣求方差和標準差?
七、布置作業(yè):習題5、5第1、2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