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小蝌蚪教案5篇

時間:2022-09-28 作者:Iraqis 備課教案

憑借計劃好教案,可以更好地依照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作計劃分析,在新學期前,相信教師們一定都有制定一份完整的教案,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小班小蝌蚪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小班小蝌蚪教案5篇

小班小蝌蚪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樂意探究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激發(fā)探究動物小時候的興趣。

2、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3、積極參與兒歌表演,體會小蝌蚪的成長變化。

活動準備

電子大書、小蝌蚪圖片、青蛙圖片、小蝌蚪頭飾、青蛙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體驗。

——教師出示小蝌蚪的圖片,請幼兒猜猜這是什么小動物,說說它的特點。

——師:這是小蝌蚪,它全身黑黑的,尾巴細細的,頭大大的。

二、欣賞兒歌。

1、感知體驗。

——師:大家知道小蝌蚪長大以后變成什么了?(青蛙)教師出示青蛙的圖片,大家想不想知道小蝌蚪是怎么樣變成青蛙的呀?

——出示電子大書,介紹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小蝌蚪在水里游呀游,然后吃了一些水草和蟲子,慢慢地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前腿。小蝌蚪繼續(xù)游呀游,吃一些水草和蟲子,慢慢地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后退。小蝌蚪可高興了,繼續(xù)往前游呀游。不知道過了多久小蝌蚪的尾巴不見了,長成了一只小青蛙,可以跳到岸上捉蟲子吃了。

2、教師朗讀兒歌《小蝌蚪》。

3、教師帶領幼兒看圖片念兒歌。

4、教師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

三、表演游戲。

教師帶領幼兒戴上小蝌蚪的頭飾,邊念兒歌邊做故事表演。(把水草和蟲子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小蝌蚪游到水草和蟲子那里的時候就吃一些。把小青蛙頭飾放在最后,當小蝌蚪變成小青蛙的時候,讓幼兒戴上青蛙的頭飾)

活動應變

教師表演的環(huán)節(jié)也可以用動畫片來代替。

活動延伸

1、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抓幾只小蝌蚪養(yǎng)在教室內(nèi),讓幼兒觀察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2、可以將小蝌蚪變青蛙過程的圖片打印出來裝訂成一本小書,放在圖書角,供幼兒翻閱。

區(qū)角活動

表演區(qū):投放小蝌蚪和青蛙的頭飾,讓幼兒分角色扮演,表演兒歌。

養(yǎng)殖區(qū):飼養(yǎng)小蝌蚪,觀察小蝌蚪的變化。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將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圖片貼在主題墻“池塘”里。

家園同步

請家長在家里和幼兒一起表演小蝌蚪變青蛙的游戲。

隨機教育

日??吹叫游?,引導幼兒思考它小時候的樣子。

相關鏈接

觀看《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視頻。

小班小蝌蚪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添畫曲線的方法,表現(xiàn)各種動態(tài)的小蝌蚪。

2.培養(yǎng)和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3.作品展示,欣賞作品并相互交流,分享成功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培養(yǎng)和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能力。

難點:幼兒對小蝌蚪各種動態(tài)的表現(xiàn)。

活動準備:

課件,黑色水粉顏料,彩筆,畫紙,抹布。

環(huán)節(jié)教師行為

一、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二、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態(tài)。

三、教師示范講解畫法。

四、交代作畫要求,教師巡回指導。

五、評價欣賞作品。

六、結束活動

1、手指歌導入

2、猜謎語;小小動物圓溜溜,細長尾巴游啊游。游來游去找媽媽,長大以后吃害蟲。

教師

1、小蝌蚪是什么顏色?

2、小蝌蚪的外部形狀是什么樣的呢?。

3、小蝌蚪的生活方式是單獨進行活動還是成群結伴?

4、出示青蛙圖片,引出小蝌蚪找媽媽。

1、教師示范: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顏x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后按在紙上再提起,這樣小蝌蚪圓圓的身體就出來了。

2、畫尾巴的時候,用彩筆畫上彎彎細細的尾巴,這樣小蝌蚪就在游動了。

小結:如果小蝌蚪要往不同的方向游,只要把尾巴畫在身體的不同地方。

1、注意點畫方法,畫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2、畫完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凈手指,再拿筆添畫。

3、大膽作畫,保持畫面整潔。

將幼兒作品布置到黑板,幼兒觀看作品,教師給予簡單評價。

幼兒集體唱《我上幼兒園》

教學反思:

1、在備課過程中,我考慮到以講故事形式進行引入,略顯單一,于是采用ppt的形式,將故事以動畫形式播放給幼兒觀看,并加以將講述,這樣讓幼兒很直觀地觀察小蝌蚪的各種動態(tài),以及青蛙的模樣,青蛙與其它動物的相同與不同;

2、在活動過程中,在保證幼兒有自由發(fā)展空間的基礎上,我引導幼兒先進行觀察,讓幼兒發(fā)表自己的想法,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再進行繪畫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兒自己操作的過程中,我加以指導一些常規(guī)教育,以此來鞏固幼兒的良好習慣;

4、不足之處在于:從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給幼兒進行繪畫操作示范的同時,限制了孩子的思維,不少孩子畫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這堂課的話,我會在這方便多加以引導,讓幼兒更具想象力。

小班小蝌蚪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體驗游戲的快樂及表演的樂趣。

2.培養(yǎng)幼兒動作的創(chuàng)造性。

3.能簡單復述故事內(nèi)容,并進行角色表演。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青蛙媽媽、鯉魚媽媽、鴨媽媽、烏龜媽媽頭飾各一個;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重難點:重點:

體驗表演的樂趣。難點: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蝌蚪游的動作,學說各角色的話。

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學蝌蚪游。

1.師:小朋友,老師帶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小蝌蚪找媽媽》的音樂。你們想聽嗎?(彈奏唱)

2.提問:小蝌蚪長什么樣子?小蝌蚪在水里怎樣游?誰來學小蝌蚪游泳?有誰想出的小蝌蚪游的動作是不一樣的?(請幼兒來學一學小蝌蚪游泳)

3.教師示范游。師:小蝌蚪游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樣在水里游的。

二.在音樂伴奏下學蝌蚪游,吃食。

(1)[1~8]小節(jié):在音樂伴奏下重復三遍。師:蝌蚪姐姐請蝌蚪弟弟妹妹一塊兒來水里游。

(2)[9~12]小節(jié):老師帶領在xxx處咂嘴表示吃東西。師:蝌蚪弟弟妹妹游了那么久肚子餓了,我們來吃點東西吧。

(3)重復[1~8]小節(jié)兩遍:師:吃飽了,小蝌蚪一起游來游去做游戲吧。

(4)[9~12]小節(jié):師:吃飽了,姐姐帶你們?nèi)フ覌寢尠?。(音樂[13~16]上)

三.蝌蚪姐姐帶小蝌蚪找媽媽。

(1)音樂[13~16]結束,鴨媽媽出現(xiàn),蝌蚪姐姐帶小蝌蚪上前問:“你是不是我們的媽媽?”鴨媽媽{配班老師扮}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p>

(2)音樂再起,蝌蚪繼續(xù)游,到最后一句“媽媽,媽媽在哪里”時鯉魚出現(xiàn),蝌蚪上前問:“你是我們的媽媽嗎?”鯉魚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p>

(3)音樂起,蝌蚪游。音樂結束,烏龜出現(xiàn),蝌蚪上前問,烏龜回答,同上。

(4)音樂起,蝌蚪游。音樂結束,青蛙媽媽出現(xiàn),叫“呱呱,我就是你們的媽媽?!毙◎蝌娇焖儆蔚綃寢屔磉叄黄鹋氖终f:“媽媽找到了!媽媽找到了!”

四.學說角色的話。

1.學說蝌蚪的話及其他角色的話。提問:剛才去找媽媽時第一個遇到誰?小蝌蚪是怎么問的?(學說小蝌蚪的話)它是怎么回答的?(學說鴨媽媽的話)

2.學說鯉魚、烏龜?shù)脑捦稀?/p>

五.游戲重新開始。

請四位幼兒來做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和青蛙媽媽(配班老師在一旁幫助)其他幼兒做小蝌蚪,老師做蝌蚪姐姐。

六.結束。

師:小蝌蚪們,我們在小河里快樂地游泳、找東西吃、做游戲,還找到了媽媽,你們高興嗎?那我們下次再來玩小蝌蚪找媽媽的游戲,好嗎?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個篇幅比較大,相對比較復雜的故事。而托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對于此類情節(jié)復雜、角色較多的故事是不能夠完全理解的。雖然在平時的課間活動中我們有講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但是,要讓托班的幼兒記住故事中的語言,把它表演出來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我們對故事進行了精簡,考慮到托班幼兒對于重復的語言對話比較感興趣,也容易讓他們理解和記憶,我們把小蝌蚪的對話都設計為:你是我們的媽媽嗎?而其他動物我們也同樣遵循這個特點:“不是,你的媽媽是……”,這樣的設計不僅簡單,易理解,也為后面幼兒的角色表演減低了難度打下了基礎!

小百科:蝌蚪古時寫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體,又稱蛤蟆蛋蛋。剛孵化出來的蝌蚪,身體呈紡錘形,無四肢、口和內(nèi)鰓,生有側扁的長尾,頭部兩側生有分枝的外鰓,吸附在水草上,靠體內(nèi)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yǎng)。以群居為主。當蝌蚪成熟了,它們開始脫變,漸漸長出四肢,然后(對于蛙和蟾蜍)則透過細胞凋亡(控制細胞死亡)逐漸退化了它們的尾巴。

小班小蝌蚪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體味體育游戲的樂趣。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動作進行爬行及跳躍。

3、培養(yǎng)幼兒不畏艱險的意識。

活動準備:

圓圈數(shù)個、小椅子數(shù)把、青蛙的生長過程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與幼兒一起聽音樂進行熱身運動(跳、爬……)

二、基本部分:

教師:“小朋友們,青蛙媽媽找不到她的寶寶,很著急,你們想不想去幫助她?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青蛙媽媽的寶寶長什么樣子 。(重點講述青蛙的生長過程)教師:“讓我們一起去找找看,好嗎?“

教師帶領幼兒來到‘池塘邊’(用小椅子搭成)

幼兒模仿小蝌蚪爬過‘池塘’,幼兒邊爬邊把小蝌蚪的圖片撿起來。教師:“小蝌蚪變成小青蛙了,“請幼兒模仿跳躍動作從擺成‘之’字型的圓圈中循序跳過,幼兒依次進行。

對能力強的幼兒予以表揚,能力弱的幼兒予以鼓勵。

體育游戲可反復進行,教師可隨機增加難度。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蝌蚪找到媽媽啦!它邀請小朋友和它一起跳支舞?!庇變郝犚魳纷龈鞣N動作表示愉快的心情。

小班小蝌蚪教案篇5

[游戲背景]

一群小蝌蚪在玻璃缸里快樂地游著。錄音機里放著《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提供放大鏡。

教師:“咱們經(jīng)常觀察就會知道的。”

教師:“那么,小蝌蚪的頭上究竟長著什么呢?”

一天后……

教師:“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你們可以一起看書,查找資料?!?/p>

根據(jù)需要投放投影儀。蝌蚪游水的樣子通過投影儀反映到了墻上。

幾天后。

第三周左右。

又過了一段時間。

小蝌蚪長到蠶豆般大小的時候……

提供故事和圖書,使孩子們了解青蛙的食物和它們的作用。

來到宣武公園。

[幼兒游戲表現(xiàn)]

孩子們圍著看小蝌蚪。

大澤:“老師,小蝌蚪真的能像故事里講的那樣變成小青蛙嗎?”

孩子們觀察小蝌蚪的長相。

楊子萌:“小蝌蚪的頭有點尖,身體是圓圓的?!?/p>

胡心歌:“小蝌蚪是黑色的。”

王逸飛:“小蝌蚪還有細細的尾巴??墒俏舶蛢蛇叺念伾悬c發(fā)白,像是透明的?!?/p>

大家:“有嘴、眼睛、鼻子?!?/p>

王逸飛:“哪兒呢?我怎么看不見呀?”

王吳晨:“就有!要不然它怎么吃東西、看東西呀?”

孩子們在自然角發(fā)現(xiàn)了放大鏡,爭著用放大鏡觀察。

楊子萌:“小蝌蚪吃什么呀?”

大澤:“它什么都不吃?!?/p>

楊子萌:“不對,什么都不吃就該餓死了。”

王昊晨:“我們家有一本書,上面什么動物都有,我回家看看小蝌蚪吃什么。”

李書晴:“我媽媽什么都懂,我回家問問我媽媽。”

胡欣宇:“老師,快來看,小蝌蚪在吃小蝌蚪呢!”

其他幼兒紛紛圍過來看。只見幾只小蝌蚪正在對著一只小蝌蚪“撞”。那只小蝌蚪已經(jīng)死去,而且只剩下半個身體了。

李書晴:“它們可真壞!是壞蛋!”

王昊晨:“哦,原來它們喜歡吃植物,可是咱們這兒沒有植物能給它們吃。”

胡欣宇:所以那只小蝌蚪死了才被它們吃掉的!

孩子們繼續(xù)觀察小蝌蚪吃東西的樣子。

王逸飛:“它的嘴肯定是長在前邊,眼睛也能看見東西?!?/p>

劉字珩:“我覺得小蝌蚪游水的樣子特別像小魚?!?/p>

幼兒紛紛圍過來看。但是人太多,看不清。

王黛茜看看蝌蚪,又看看小魚:小蝌蚪長的也很像小魚。

楊珞菡:“對,小蝌蚪像小魚,不像小青蛙?!?/p>

胡欣宇:“都好幾天了,小蝌蚪為什么還變不成青蛙?”

王曉慧:“是不是變成青蛙時尾巴就斷掉了?”

孩子們每天都來看小蝌蚪是否有變化。

孩子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很小的后腿。

后腿長長了,前腿也長了出來。而且身體的顏色也悄悄地發(fā)生了變化(有些發(fā)黃綠色了)。蝌蚪的眼睛也有些鼓出來。孩子們還觀察到,隨著小蝌蚪的不斷變化、長大,它們的尾巴也不是想像的那樣斷掉,而是逐漸變小。

大家:“真好玩!小蝌蚪變青蛙真有意思。”

胡欣宇:“青蛙在我們班吃不到蟲子會餓死的。”

李錦妍:“我們把它們放了吧?讓它們?nèi)コ院οx。”

潘盂喬:“讓它們?nèi)フ覌寢尠?!?/p>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幼兒親自將青蛙放回池塘。

[游戲目標與幼兒發(fā)展分析]

游戲中幼兒能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并通過與游戲材料的探究、互動與觀察獲得直接的經(jīng)驗。

順著小朋友對小動物的好奇之心,孩子們學會了有序的觀察,了解了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引導,孩子們積極地參加討論。他們已對身邊的事物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教師的提問和引導給幼兒留下了下一步需要觀察和思考的問題。

充分利用家長這一有效的教育資源。

一個突然的發(fā)現(xiàn)又引起了孩子們觀察的興趣。

孩子們具有一定的同情心,關心、同情死去的小蝌蚪。他們初步具有了判斷行為對錯的能力。

孩子們對小蝌蚪所吃的食物有所了解了,知道它們吃同類是正?,F(xiàn)象。

通過與環(huán)境、材料的互動獲得經(jīng)驗。

孩子們學會了用對比的方法進行觀察。

蝌蚪的變化規(guī)律產(chǎn)生了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大家對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很感興趣,認為和故事里邊所講的是一樣的。

孩子們養(yǎng)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能夠運用感官去探索事物的變化規(guī)律。

孩子們學會了關心、愛護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