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教案6篇

時間:2022-11-04 作者:tddiction 備課教案

我們在寫教案的時候,一定要明確好自己的教學目標,教案在編寫的時候,你們務必要考慮邏輯思路清晰,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新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新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教案6篇

新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教案篇1

教學內(nèi)容:

書第50——51頁,體積單位的換算,想一想、試一試第1、2題,練一練第1、2、3、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探究、推導,使學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過程與方法:能夠正確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知道常用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并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

體積單位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教學準備: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盒子和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填空: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師: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計算:

(1)一個長方體盒子,長5分米,寬4分米,高3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一個長方體水池,它的底面積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質疑:猜測一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么方法驗證你的猜想?

2.師:我們是怎樣推導出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

3.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

(1)說一說:你準備怎樣利用學具來操作。

(2)四人小組活動。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過程:1排擺10個,每層正好擺10排,也就是說,每層可以擺100個。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擺10層。

(4)師:如果用分米作單位,大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如果改用厘米作單位呢?

(5)師: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據(jù)學生回答板書:1分米3=1000厘米3

師: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

你還能想到什么?

據(jù)學生回答板書:1升=1000毫升

4.探索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

(1)師:關于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你有什么想法?

(2)四人小組交流。

(3)抽生匯報,師注重引導學生表述準確、完整:體積為1米3的正方體,它的棱長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長為10分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dm3。

三、新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yè)設計:

1.書第50頁試一試第1題,獨立完成。

2.書第51頁試一試第2題,獨立完成,引導學生比較。

3.書第51頁練一練第1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書第51頁練一練第2題

通過計算第三種包裝比較合算。如果學生有其他的比較方式,只要合理,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5.書第51頁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對電視機包裝箱上“60×50×40”這個數(shù)據(jù)信息進行解釋,然后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并計算。體積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也可以換算成120立方分米。

6.書第51頁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說說是怎么想的,實際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體積。50×20×1.5=1500(立方米)

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的換算

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分米3=1000厘米3 1米3=1000 分米3

1升=1000毫升 1m3=1000 dm3

新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鏡子的反射的圖案有什么特點。

2、能夠根據(jù)鏡子的反射畫出對稱圖形。

3、使學生經(jīng)歷探索鏡面對稱現(xiàn)象的一些特征的過程,培養(yǎng)并發(fā)展學生的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能力。

4、充分挖掘課程資源,進而培養(yǎng)學生鉆研數(shù)學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

一面小鏡子、美術字“王”、收集一些照片。

教學過程

一、觀察導入

事先準備一個小鏡子夾在一本書里,然后說:“老師的書里夾了幾張偉人的照片,誰想來看一看?但是看完的同學不能夠說出來?!?/p>

問:你看到了什么?在鏡子中看到的是誰?你想到什么?

揭示課題:鏡子中的數(shù)學。

二、學習新課

1、引導談話:

鏡子能做什么?鏡子里的圖象和實際中的圖象有什么關系?鏡子中也有很多的數(shù)學知識等著我們?nèi)ヌ剿髂?/p>

老師演示:把鏡子放在“王”字的上面,你觀察到了什么?

放在一半的蝴蝶圖形上面,你又看到了什么?

問:和原來的圖有什么不同?這是什么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

2、從鏡子中看到的圖象是一個什么圖形?哪一條線是它的對稱軸呢?

3、是不是所有在鏡子中形成的圖象都是一個對稱圖形?觀察圖3,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在鏡子中看到的數(shù)字和實際中的數(shù)字是相反的,但是形成的圖形也是對稱圖形。

4、運用這個原理,你能想到什么?用鏡子觀察物體時需要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討論:鏡子有什么作用?它能幫我們做什么?你能用鏡子做哪些事情?

在學生的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小結。

三、鞏固練習

(一)反饋練習:

1、完成18頁第1題:

從鏡子中看到的是哪一個圖形?

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想象、操作,正確地進行判斷:鏡子中的圖象和實際的圖象是相反的,并是對稱的。

1、第2題:

把鏡子放在一個對稱圖形的適當?shù)奈恢?,使你仍然能看到圖的全部。

小組討論,把鏡子放在哪里合適?為什么?

實際上鏡子放在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上就可以了,想一想這是什么道理?

(二)拓展練習:

從鏡子里反射的時間有什么特點?

實踐操作:從鏡子中觀察一個鐘表的時刻:5時整。鏡子中的時刻是7時整。

再讓學生觀察一些這樣的時刻,引導學生注意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

四、全課總結

本課你學到了什么?小小的一面鏡子中蘊藏了哪些知識?

五、布置作業(yè)

收集一些對稱的圖形、圖案和照片,班里展覽。

新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2、在想象、操作等活動中,發(fā)展空間觀念,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難點 :

通過動手操作,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準備:

1、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各一個。

2、把附頁1中的圖形剪下來。

前置作業(yè):

1、把一個正方體盒子沿著棱剪開,得到一個展開圖是(可以畫一畫也可以貼一貼)

2、把一個正方體盒子沿著棱剪開,得到一個展開圖是(可以畫一畫也可以貼一貼)

3、做一做

(1)下面哪些圖形沿虛線折疊后剛好能圍成正方體?

(2)下面哪些圖形沿虛線折疊后剛好能圍成長方體?

教學過程:

課前3分鐘內(nèi)容

一、動手操作,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

1、通過剪盒子,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帶來的正方體紙盒,沿著棱剪開,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樣的展開圖。

學生在剪、拆盒子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剪的方法進行適當?shù)闹笇А?/p>

由于剪法不同,展開圖的形狀也是不同的。學生剪好后,教師展示不同形狀的展開圖。

師:請同學們再將一個長方體盒子沿棱剪開,看看又能得到怎樣的展開圖。

2、體會展開圖與長方體、正方體的聯(lián)系。

教科書第16頁做一做第1、2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要求,利用附頁1中的圖形進行操作,獨立地想一想哪些圖形符合題目的要求,再組織學生交流。

二、練一練

1、教科書第17頁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看展開圖進行思考,并把結果寫下來,然后再利用附頁中的圖試一試。

2、教科書第17頁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按展開圖說說哪兩個面是相對的面,再聯(lián)系長方體說說展開圖中的各個長方形對應的是長方體中的哪個面。

板書設計:

展開與折疊

新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教案篇4

教學內(nèi)容:

本節(jié)內(nèi)容屬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長方體(二)”最后一節(jié)的內(nèi)容:有趣的測量(求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的知識,了解了容積的內(nèi)容的基礎上呈現(xiàn)的。要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掌握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的求法,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滲透了轉化的思想。

學情分析:

本班級學生,大部分學習認真、踏實、自覺,基礎扎實,好學上進,部分男生活潑好動,愛思考。對于探索數(shù)學問題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喜歡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在他們身上還明顯地存在著兒童的天性,好動、好奇等。對于本單元的知識,大部分學生掌握得比較扎實。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測量芒果、石頭、水瓶的體積的實驗過程,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滲透轉化的思想。

2、握不規(guī)則物體的測量方法,并能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3、踐與探索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提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掌握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魔方、芒果、圓柱體量杯、長方體水槽、石塊、蘋果醋若干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同學們,周末老師在整理房間的時候,從柜子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魔方,我特別喜歡。

從數(shù)學的角度來講,魔方是一個什么樣的物體?(正方體)

怎樣求出這個正方體的體積呢?(板書:v正=a3)

它的棱長是10cm,體積是多少呢?(1000cm3)

2、除了正方體,你還會求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板書:v長=abh)

3、像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樣,都能夠直接通過公式求出它們的體積,這樣的物體,我們把它們叫做“規(guī)則物體”。(板書:規(guī)則物體)

4、現(xiàn)在請同學們再觀察老師手中的魔方,它還是正方體嗎?(旋轉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狀的物體呢?

像這樣,無法用語言準確地說出具體形狀的一類物體,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稱它們?yōu)椤安灰?guī)則物體”。(板書:不)

5、現(xiàn)在這個魔方的體積是多少呢?(還是1000cm3)你是怎么想的?(板書:轉化)

?設計意圖:我用正方體魔方引入,把本節(jié)課主要用到的數(shù)學思想滲透給學生,為后面的實驗做鋪墊,同時又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p>

6、魔方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物體。再看,現(xiàn)在老師手中拿的這個芒果也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物體,我們能直接把它轉化成規(guī)則的物體嗎?

那它的體積是多少,又該怎樣求呢?

這節(jié)課,我們就通過有趣的測量,共同來研究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二、新授

(一)測量芒果的體積

1、你想怎樣測這個芒果的體積呢?(學生匯報)

2、桌面上,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兩種測量工具:量杯和一個長方體容器。

你認為選擇哪一種測量工具,能夠很快地求出芒果的體積?為什么?(選擇量杯,因為它有刻度)

3、這樣做確實能比較快的求出芒果的體積,你來看(ppt演示)

量杯中裝有一部分水,正好是300ml,這300ml指的是什么?(水的體積)

仔細觀察,將芒果放入水中后,水面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水面會上升呢?那么,現(xiàn)在的400ml指的是什么?(水和芒果的體積)

現(xiàn)在,你知道芒果的體積是多少嗎?

100是芒果的體積,它也是什么的體積?(上升的水的體積)

4、在剛才的實驗中,我們借助量杯完成了一次轉化。是將什么轉化成了什么呢?(將芒果的體積轉化成了上升的水的體積,也可以說是將不規(guī)則的芒果轉化成了規(guī)則的圓柱體)

5、像剛才這樣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方法,我們把它叫做“排水法”。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第一個實驗:用量杯和水試一試、測一測芒果的體積。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觀察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初步的明白應用轉化的思想,可以把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轉化為上升部分的水的體積,也就是測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基本方法?!?/p>

(二)測量石頭的體積

1、現(xiàn)在老師也想進行一次測量,我想測的是這塊石頭的體積。

我應該選擇什么工具來測量呢?為什么?(選擇長方體容器,因為石頭太大了)

2、用這個長方體容器怎樣求出這塊石頭的體積呢?在小組內(nèi)和你的同伴說一說。(討論后,學生匯報)

3、在測量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強調(diào):要從里面測量)

出示數(shù)據(jù):長25cm,寬18cm,水面高度8cm。慢慢將石頭放入水中,觀察水面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

這樣放行不行(豎著)?為什么?(石頭沒有完全浸入水中)

石頭已經(jīng)完全浸入水中,此時水面的高度是10cm

4、你能根據(jù)屏幕上顯示的數(shù)據(jù)計算出這塊石頭的體積嗎?(學生動筆計算)

5、剛才,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測得了這塊石頭的體積。

在這次實驗中,我們又完成了一次轉化,是將什么轉化成了什么?(將石頭的體積轉化成了上升的水的體積,也可以說是將不規(guī)則的石頭轉化成了規(guī)則的長方體)

?設計意圖:學生有了第一個實驗的基礎,教師調(diào)換實驗用品進行第二個實驗,把量杯換為長方體容器來進一步探索求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學生有了第一個實驗的基礎,會很容易的探索出把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轉化為可計算的長方體的體積,從而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適時強調(diào),測量時要把石頭完全浸入水中,才能應用轉化的思想求體積。】

6、你還有其他的方法能夠測量出這塊石頭的體積嗎?(出示“溢出法”和“排水法”的逆運用)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其他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方法,從而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p>

7、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大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就曾經(jīng)用過剛才同學們說到的方法幫助國王解決了一個難題,出示“數(shù)學萬花筒”,學生讀。

(三)測量蘋果醋瓶的體積

1、現(xiàn)在你們想不想親自測量一下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機會就在眼前,每個小組的桌面上都有一瓶蘋果醋。在大家動手之前,請你先猜猜看“這個瓶子的體積是多少?(凈含量:260ml)

2、現(xiàn)在就動手來驗證一下吧。將記錄填寫在實驗報告單中。

?設計意圖:新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強調(diào),教學中“做”比“知道”更重要。數(shù)學活動課要把握好實踐活動的時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設計的,就讓學生親自去發(fā)揮;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就讓學生親自去動手?!?/p>

3、在剛才的實驗中,我們又完成了一次轉化,誰能來說一說?

(四)總結

通過這幾次的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不管是“排水法”還是“溢出法”,實際上都是在完成一次轉化,是將什么轉化成什么呢?(將不規(guī)則物體轉化成規(guī)則物體)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轉化”思想的實質。】

三、質疑

看書 頁,對于今天我們學習的知識,你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四、課堂練習

(一)填空

1、一個量杯水面刻度200ml,放入一個零件后,量杯水面刻度450ml,這個零件的體積是( )。

2、一個長方體容器裝滿水,底面長8dm,寬5dm,高3dm,放入一個不規(guī)則物體后,溢出30升的水,這個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是( )。

3、一個長方體容器,從里面量長3分米,寬2分米,高5分米,里面裝有水,水深3分米,如果把一塊小長方體放入水中,小長方體的長是10厘米,寬8厘米,高5厘米,上升的水的體積是( )。

?練習目的:強化“轉化”思想的實質?!?/p>

(二)解決問題

第一組

1、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長4dm,寬2dm,放入一個石塊后水面上升了0.5dm,這個石塊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個正方體的容器,棱長20厘米,現(xiàn)裝有深度為5厘米的水。在放入一個物體后,水面上升到8厘米,放入物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練習目的:通過對比練習,由直觀到抽象,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與效益。】

第二組

1、一個長方體容器,長20厘米,寬15厘米,高10厘米。將一塊鐵塊放入容器中,裝滿水,再將鐵塊取出,這時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是6厘米,這塊鐵塊的體積有多大?★★

2、一個正方體容器裝滿水,當放入一個長方體后,容器中溢出了48升水,已知長方體長8分米,寬2分米,求高是多少厘米?!铩铩?/p>

3、一個棱長為15厘米的正方體容器內(nèi)水深8厘米,浸入一個不規(guī)則的鋼塊后,水面上升到距容器口3厘米處,這個鋼塊的體積是多少? ★★★★★

?練習目的:由淺入深,層層深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全過程,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五、全課小結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匯報)

2、生活中有許多不規(guī)則的物體,我們可以把它們轉化成規(guī)則的物體來計算出體積。在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時候,往往需要我們用一種變通的方法去思考。

3、拓展練習:那么,你能想辦法測出一粒黃豆的體積嗎?(學生匯報)

一粒黃豆非常小,把它放入水中,我們很難看出水面的升高情況,也就很難算出它的體積。我們可以先測量出一定數(shù)量的黃豆的體積,再除以黃豆的數(shù)量,就能得出一粒黃豆的體積了。

新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通過實踐活動和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及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結論”的過程,體驗其中的成就感,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計算法則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紙等。

教學過程:

一、舊知復習,蘊伏鋪墊

復習時我安排了兩道練習,引發(fā)學生記憶的再現(xiàn),為學生選擇原有知識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鋪墊。

1、展示問題:

(1)什么是倒數(shù)?

(2)你能舉出幾對倒數(shù)的例子嗎?

(3)如何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

2、展示多媒體:笑笑和淘氣去買白糖。

問題1:他們每人買了兩袋白糖,一共買了多少袋白糖?

問題2: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問題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二、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意義

展示多媒體: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1、利用準備好的紙,先把紙平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將這4份平均分成2份,將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這部分占整張紙的幾分之幾。

2、匯報

三、大膽猜想

學生通過操作,明白2/7是怎樣得到的。那么到底應該怎樣計算分數(shù)除法呢?讓學生大膽猜想分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學生根據(jù)剛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變,被除數(shù)的分子除以整數(shù)得到商的分子”的計算方法。

四、再次探究

1、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有些算式是無法用以上結論計算出來的,如4/7÷3,分子4除以3是除不盡的。

2、讓學生動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讓他們進行小組交流。

3、得出分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除以一個整數(shù)(零除外)等于乘這個整數(shù)的倒數(shù)。

板書: 分數(shù)除法(二)

除以一個整數(shù)(零除外)等于乘這個整數(shù)的倒數(shù)。

新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教案篇6

一、情境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

平移和旋轉這一概念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講比較抽象,不易理解。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其實平移和旋轉的現(xiàn)象在生活中能經(jīng)??吹剑瑢W們也曾親身經(jīng)歷過。周老師以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游樂場為切入點,分別出示了纜車、摩天輪、旋轉木馬、滑梯和升降梯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運動方式、比畫運動軌跡、討論運動特征、比較兩者異同,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數(shù)學活動中感知平移和旋轉的含義,初步建立兩種運動方式的數(shù)學模型。

二、教學設計層層遞進。

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準確描述平移的方向和距離。三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正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周老師以童趣的小螞蟻搬運食物為模型,依次呈現(xiàn)小螞蟻運豆子、小螞蟻運薯條和小螞蟻運三角形餅干的場景,對應數(shù)學中點的平移、線段的平移和圖形的平移。巧妙的設計使孩子們在愉快的情境中學習,知識結構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完善和提升。周老師將本節(jié)課的難點分層攻破,并在每一層次中加以相應的練習。其中周老師選取的松樹圖、蘑菇圖、電腦圖和小船圖的平移描述,給了孩子們充足的時間去獨立研究和展示交流,在交流時強調(diào)先要找出一對對應點,再數(shù)一數(shù)格數(shù),輕松解決難點。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充分體現(xiàn)了“獨立探究、講授、踴躍展示”的十二字精神,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也使孩子們及時內(nèi)化了新知。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本節(jié)課內(nèi)容是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如果本課教學時,沒有動態(tài)素材的呈現(xiàn),是很難達到教學目標的。研究平移距離時,課件上動態(tài)演示了點的平移、線段的平移和三角形的平移,以此驗證之前的探究結果,突破了教學難點;綜合應用時,動態(tài)呈現(xiàn)了富有情趣的練習,提高了練習的樂趣。

周老師從學生的知識基礎出發(fā),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生對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有了豐富的表象積累,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也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體現(xiàn)了教學的有效與快樂。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一節(jié)課是完美的。對于這節(jié)課我也有一些個人的想法。本節(jié)課按照教材安排還有一個環(huán)節(jié),畫出平移后的圖形,這個部分周老師把它作為了課后練習,沒來得及講。講授,踴躍交流的結果必然導致課堂時間不足,不知道在教學時該如何把握?作為一節(jié)公開課,我很想看到所學內(nèi)容的實際應用價值,在本節(jié)課中似乎沒有呈現(xiàn)。在課的結尾,是不是可以設計一個平移的實際問題去解決,讓孩子體會到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或者可以讓孩子們欣賞一些平移的花邊等,讓孩子感受數(shù)學的生活美??赡芪业挠^點還比較膚淺,我將把握每次的學習機會,不斷思考,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