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必須了解教案的組成,作為教師在制定教案時一定要保持邏輯思路清晰,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八年級數學上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閱。
八年級數學上教案篇1
一、教學目的:
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義及性質1、2;會用這些性質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會計算菱形的面積.
3.通過運用菱形知識解決具體問題,提高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
4.根據平行四邊形與矩形、菱形的從屬關系,通過畫圖向學生滲透集合思想.
二、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菱形的性質1、2.
2.教學難點:
菱形的性質及菱形知識的綜合應用.
三、課堂引入
1.(復習)什么叫做平行四邊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邊形和矩形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2.(引入)我們已經學習了一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矩形,其實還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邊形,請看演示:(可將事先按如圖做成的一組對邊可以活動的教具進行演示)如圖,改變平行四邊形的邊,使之一組鄰邊相等,從而引出菱形概念.
菱形定義: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叫做菱形.
?強調】 菱形(1)是平行四邊形;(2)一組鄰邊相等.
讓學生舉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見到過的菱形的例子.
四、例習題分析
例1(補充)已知:如圖,四邊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點,df交ac于e.
求證:∠afd=∠cbe.
證明:∵四邊形abcd是菱形,
∴ cb=cd,ca平分∠bcd.
∴∠bce=∠dce.又ce=ce,
∴△bce≌△cob(sas).
∴∠cbe=∠cde.
∵ 在菱形abcd中,ab∥cd,∴∠afd=∠fdc
∴ ∠afd=∠cbe.
例2(教材p108例2)略
五、隨堂練習
1.若菱形的邊長等于一條對角線的長,則它的一組鄰角的度數分別為.
2.已知菱形的兩條對角線分別是6cm和8cm,求菱形的周長和面積.
3.已知菱形abcd的周長為20cm,且相鄰兩內角之比是1∶2,求菱形的對角線的長和面積.
4.已知:如圖,菱形abcd中,e、f分別是cb、cd上的點,且be=df.求證:∠aef=∠afe.
六、課后練習
1.菱形abcd中,∠d∶∠a=3∶1,菱形的周長為8cm,求菱形的高.
2.如圖,四邊形abcd是邊長為13cm的菱形,其中對角線bd長10cm,求(1)對角線ac的長度;(2)菱形abcd的面積.
八年級數學上教案篇2
教學目的:
1、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讀、寫11-20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建立數位的概念。
2、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填寫算式。
3、在教學中滲透數的順序,并進行社會秩序教育。
4、學會與人合作,體會計算的多樣化,發(fā)展學生思維。
教學重點:
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數的概念
教學準備:
每組一個數位計數器及40-50根小棒等。
教學方法:
抓問題,用多種游戲,把抽象的數位具體化。
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尋找關鍵問題
1、數學課研究數學問題,一些小棒會有什么數學問題。
(每張桌子發(fā)40-50根小棒,玩小棒時間為3-5分鐘)
2、你發(fā)現了什么數學問題。
(目的:練習20以內數的順序,也可以在玩小棒中發(fā)現十根捆一捆)
3、游戲,看誰的手小巧。
老師報數,學生用棒子表示,討論:快的同學的訣竅。
出示:十根可以捆一捆。
再進行游戲,讓學生習慣中把1捆當作10根用。
4、完成:
()個一()個十
試一試,在計數器拔出10
個位只有幾顆珠子,怎么辦?(10個一是1個10)
在個位拔上一顆珠子,表示1個十,也表示10個一。
二、自主合作,解決數位順序。
在解決了10是1個十也是10個一后,還能過度試一試在計數器上表示。接下來就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數位,組成和算式結合,理解11-20各數。
1、11-20各數在計數器上怎么表示呢?
問題提出后,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并加以解決,并結合p68的圖示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實現生生互動。
(這兒注意11-20的表達多樣,只要求至少一樣,方法選擇,方法應用應由學生通過自主交流來確定。)
2、
1個十,1個一是1110+1=11
10和11,十位上是1,沒有變,個位由0變成1,就是11。
3、15、19、20的數位可重點檢查。
(20的數位可由10-20,也可19-20來描述。)
4、小結,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數位不一樣,數也不一樣,十位上1表示1個十,個位上1表示1個一。
5、練習:(口算)
10+910+810+710+610+5
10+410+39+108+107+10
6+105+104+103+10
三、實踐應用,實現知識延伸
1、尋找粗心丟失的數。
游戲報數。(報數時丟一些中間數)
2、開火車順數
游戲:數數(順數和倒數)
3、拔珠游戲(師生――生生)
報數13,拔13并寫出13,同時說13的含義,還可畫珠。
4、p691-6自己完成。
四、課外實踐,拓展知識應用。
1、完成10-20各數數位圖及小棒圖。
2、和父母互說10-20各數組成。
八年級數學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拼圖活動,讓學生感受無理數產生的實際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斷給出的數是否為無理數,并能說出理由.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生親自動手做拼圖活動,感受無理數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過回顧有理數的有關知識,能正確地進行推理和判斷識別某些數是否為有理數、無理數,訓練他們的思維判斷力.
(3)借助計算器進行估算,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在活動中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1)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大家學習數學的熱情.
(2)引導學生充分進行交流,討論與探索等教學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與鉆研精神,借助計算器進行估算.
(3)了解有關無理數發(fā)現的知識,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yǎng)他們?yōu)檎胬矶鴬^半的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
1、讓學生經歷無理數發(fā)現的過程,感知生活中確實存在著不同于有理數的數.
2、會判斷一個數是否為有理數,是否不是有理數.
3、用計算器進行無理數的估算.
教學難點
1、把兩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的動手操作過程.
2、無理數概念的建立及估算.
3、判斷一個數是否為有理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兩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剪刀,短繩.
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章節(jié)引入(2分鐘,學生閱讀感受)
內容:.小紅是剛升入八年級的新生,一個周末的上午,當工程師的爸爸給小紅出了兩個數學題:
(1)兩個數3.252525……與3.252252225……一樣嗎?它們有什么不同?
(2)一個邊長為6cm的正方形木板,按如圖的痕跡鋸掉四個一樣的直角三角形.請計算剩下的正方形木板的面積是多少?剩下的正方形木板的邊長又是多少厘米呢?你能幫小紅解決這個問題嗎?
b.你能求出面積為2的正方形的邊長嗎?你知道圓周率的精確值嗎?它們能用整數或分數(即有理數)來表示嗎?
第二環(huán)節(jié):復習引入(3分鐘,學生口答)
內容:閱讀下面的資料,在數學中,有理數的定義為:形如的數(p、q為互質的整數,且p≠0)叫做有理數,當p=1,q為任意整數時,有理數就是指所有的整數,如:=-2等,當p≠1時,由p、q互質可知,有理數就是指所有的分數,如,-,-等,綜上所述,有理數就是整數和分數的統(tǒng)稱.
請用上述材料中所涉及的知識證明下面的問題:
a.直角邊長分別為3和1的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是不是有理數?
b.復習前面學過的數,有理數包括整數和分數,有理數范圍是否滿足實際生活的需要呢?
第三環(huán)節(jié):活動探究(15分鐘,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究)
(一)發(fā)現新數
內容:將課前已準備好的兩個邊長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設法得到一個大正方形.
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其中一種剪拼過程,并拋出下面的議一議:
(1)設大正方形的邊長為,應滿足什么條件?
(2)滿足:2=2的數是一個什么樣的數?可能是整數嗎?說明你的理由?
(3)可能是分數嗎?說說你的理由?
引出課題《數怎么又不夠用了》
(二)感受新數的廣泛性
內容:面積為5的正方形,它的邊長b可能是有理數嗎?說說你的理由。
(三)鞏固驗證,應用拓展
內容:ab,c是一個生活小區(qū)的兩個路口,bc長為2千米,a處是一個花園,從a到b,c兩路口的距離都是2千米,現要從花園到生活小區(qū)修一條最短的路,這條路的長可能是整數嗎?可能是分數嗎?說明理由.
b如圖(1)是由16個邊長為1的小正方形拼成的,試從連接這些
小正方形的兩個頂點所得的線段中,分別找出兩條長度是有理數的線段,兩條長度不是有理數的線段
第四環(huán)節(jié):介紹歷史,開闊視野(3分鐘,學生閱讀)
內容:早在公元前,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萬物皆“數”,即“宇宙間的一切現象都能歸結為整數或整數之比”,也就是一切現象都可用有理數去描述.后來,這個學派中的一個叫希伯索斯的成員發(fā)現邊長為1的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長不能用整數或整數之比來表示,這個發(fā)現動搖了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信條,據說,為此希伯斯被投進了大海,他為真理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真理是不可戰(zhàn)勝的,后來,古希臘人終于正視了希伯索斯的發(fā)現.
第五環(huán)節(jié):課時小結(2分鐘,全班交流)
內容談談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與體會?有哪些困難需要別人幫你解決?
b感受數不夠用了,會確定一個數是有理數或不是有理數.
c本節(jié)課用到基本方法:動手、操作、觀察、思考,猜想驗證,推理,歸納等過程,獲取數學知識.
第六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
八年級數學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經歷用數格子的辦法探索勾股定理的過程,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合情推力意識,主動探究的習慣,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邊之間的數量關系,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說理和簡單的推理的意識及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勾股定理的由來,并能用它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難點:勾股定理的發(fā)現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導入課題
出示投影1(章前的圖文p1)教師道白:介紹我國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貢獻,并結合課本p5談一談,講述我國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國家之一,介紹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數學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貢獻。
出示投影2(書中的p2圖1—2)并回答:
1、觀察圖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個小方格,即a的面積為______個單位。
正方形b中有_______個小方格,即a的面積為______個單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個小方格,即a的面積為______個單位。
2、你是怎樣得出上面的結果的?在學生交流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直接發(fā)問:
3、圖1—2中,a,b,c之間的面積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交流后形成共識,教師板書,a+b=c,接著提出圖1—1中的a.b,c的關系呢?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書中p3圖1—4)提問:
1、圖1—3中,a,b,c之間有什么關系?
2、圖1—4中,a,b,c之間有什么關系?
3、從圖1—1,1—2,1—3,1|—4中你發(fā)現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形成共識后,教師總結:
以三角形兩直角邊為邊的正方形的面積和,等于以斜邊的正方形面積。
三、議一議
1、圖1—1、1—2、1—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邊長表示正方形的面積嗎?
2、你能發(fā)現直角三角形三邊長度之間的關系嗎?
在同學的交流基礎上,老師板書:
直角三角形邊的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這就是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說: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為a,b,斜邊為c
那么
我國古代稱直角三角形的較短的直角邊為勾,較長的為股,斜邊為弦,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來。
3、分別以5厘米和12厘米為直角邊做出一個直角三角形,并測量斜邊的長度(學生測量后回答斜邊長為13)請大家想一想(2)中的規(guī)律,對這個三角形仍然成立嗎?(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想一想
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電視機,指的是屏幕的長嗎?只的是屏幕的款嗎?那他指什么呢?
五、鞏固練習
1、錯例辨析:
△abc的兩邊為3和4,求第三邊
解:由于三角形的兩邊為3、4
所以它的第三邊的c應滿足=25
即:c=5
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題,首先應具備直角三角形這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可本題
△abc并未說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沒有依據。
(2)若告訴△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邊c也不一定是滿足,題目中并為交待c是斜邊
綜上所述這個題目條件不足,第三邊無法求得。
2、練習p7§1.11
六、作業(yè)
課本p7§1.12、3、4
八年級數學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別條件,并能進行簡單應用;
2.進一步發(fā)展數感,增加對勾股數的直觀體驗,培養(yǎng)從實際問題抽象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建立數學模型.
3.會通過邊長判斷一個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會辨析哪些問題應用哪個結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敢于面對數學學習中的困難,并有獨立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進一步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發(fā)展運用數學的信心和能力,初步形成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
教學重點
運用身邊熟悉的事物,從多種角度發(fā)展數感,會通過邊長判斷一個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會辨析哪些問題應用哪個結論.
教學難點
會辨析哪些問題應用哪個結論.
課前準備
標有單位長度的細繩、三角板、量角器、題篇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請學生復述勾股定理;使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條件是什么?
已知△abc的兩邊ab=5,ac=12,則bc=13對嗎?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由課前準備好的一組學生以小品的形式演示教材第9頁古埃及造直角的方法.
這樣做得到的是一個直角三角形嗎?
提出課題: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嗎
講授新課:
⒈、如何來判斷?(用直角三角板檢驗)
這個三角形的三邊分別是多少?(一份視為1)它們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
就是說,如果三角形的三邊為,,,請猜想在什么條件下,以這三邊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當滿足較小兩邊的平方和等于較大邊的平方時)
⒉、繼續(xù)嘗試:下面的'三組數分別是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長a,b,c:
5,12,13;6,8,10;8,15,17.
(1)這三組數都滿足a2+b2=c2嗎?
(2)分別以每組數為三邊長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們都是直角三角形嗎?
⒊、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滿足a2+b2=c2,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滿足a2+b2=c2的三個正整數,稱為勾股數.
⒋例1一個零件的形狀如左圖所示,按規(guī)定這個零件中∠a和∠dbc都應為直角.工人師傅量得這個零件各邊尺寸如右圖所示,這個零件符合要求嗎?
隨堂練習:
⒈、下列幾組數能否作為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長?說說你的理由.
⑴9,12,15;⑵15,36,39;
⑶12,35,36;⑷12,18,22.
⒉、已知?abc中bc=41,ac=40,ab=9,則此三角形為_______三角形,______是角.
⒊、四邊形abcd中已知ab=3,bc=4,cd=12,da=13,且∠abc=900,求這個四邊形的面積.
⒋、習題1.3
課堂小結:
⒈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滿足a2+b2=c2,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⒉滿足a2+b2=c2的三個正整數,稱為勾股數.勾股數擴大相同倍數后,仍為勾股數.
八年級數學上教案篇6
一、學習目標
1.使學生了解運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義;
2.使學生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二、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難點:將單項式化為平方形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學習方法:歸納、概括、總結。
三、合作學習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在前兩學時中我們學習了因式分解的定義,即把一個多項式分解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還學習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在一個多項式中,若各項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這個公因式提出來,從而將多項式化成幾個因式乘積的形式。
如果一個多項式的各項,不具備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當然不是,只要我們記住因式分解是多項式乘法的相反過程,就能利用這種關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本學時我們就來學習另外的一種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式法。
1.請看乘法公式
左邊是整式乘法,右邊是一個多項式,把這個等式反過來就是左邊是一個多項式,右邊是整式的乘積。大家判斷一下,第二個式子從左邊到右邊是否是因式分解?
利用平方差公式進行的因式分解,第(2)個等式可以看作是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
a2—b2=(a+b)(a—b)
2.公式講解
如x2—16
=(x)2—42
=(x+4)(x—4)。
9m2—4n2
=(3m)2—(2n)2
=(3m+2n)(3m—2n)。
四、精講精練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5—16x2;(2)9a2—b2。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9(m+n)2—(m—n)2;(2)2x3—8x。
補充例題:判斷下列分解因式是否正確。
(1)(a+b)2—c2=a2+2ab+b2—c2。
(2)a4—1=(a2)2—1=(a2+1)?(a2—1)。
五、課堂練習
教科書練習。
六、作業(yè)
1、教科書習題。
2、分解因式:x4—16x3—4x4x2—(y—z)2。
3、若x2—y2=30,x—y=—5求x+y。
八年級數學上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知道負整數指數冪=(a≠0,n是正整數)、
2、掌握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3、會用科學計數法表示小于1的數、
教學重點:
掌握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難點:
會用科學計數法表示小于1的數。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課堂知識使學生懂得任何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理論來源于實踐,服務于實踐。能利用事物之間的類比性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課堂引入
1、回憶正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1)同底數的冪的乘法:am?an = am+n(m,n是正整數);
(2)冪的乘方:(am)n = amn (m,n是正整數);
(3)積的乘方:(ab)n = anbn (n是正整數);
(4)同底數的冪的除法:am÷an = am?n(a≠0,m,n是正整數,m>n);
(5)商的乘方:()n = (n是正整數);
2、回憶0指數冪的規(guī)定,即當a≠0時,a0 = 1、
3、你還記得1納米=10?9米,即1納米=米嗎?
4、計算當a≠0時,a3÷a5 ===,另一方面,如果把正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am÷an = am?n (a≠0,m,n是正整數,m>n)中的m>n這個條件去掉,那么a3÷a5 = a3?5 = a?2,于是得到a?2 =(a≠0)。
二、總結:一般地,數學中規(guī)定:當n是正整數時,=(a≠0)(注意:適用于m、n可以是全體整數)教師啟發(fā)學生由特殊情形入手,來看這條性質是否成立、事實上,隨著指數的取值范圍由正整數推廣到全體整數,前面提到的運算性質都可推廣到整數指數冪;am?an = am+n(m,n是整數)這條性質也是成立的、
三、科學記數法:
我們已經知道,一些較大的數適合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有了負整數指數冪后,小于1的正數也可以用科學記數法來表示,例如:0。000012 = 1。2×10?即小于1的正數可以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為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數位數只有1位的正數,n是正整數。啟發(fā)學生由特殊情形入手,比如0。012 = 1。2×10?2,0。0012 = 1。2×10?3,0。00012 = 1。2×10?4,以此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從而有0。0000000012 = 1。2×10?9,即對于一個小于1的正數,如果小數點后到第一個非0數字前有8個0,用科學記數法表示這個數時,10的指數是?9,如果有m個0,則10的指數應該是?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