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篇

時間:2022-11-17 作者:Youaremine 備課教案

教案在完成的時候,教師需要考慮與時俱進,教學水平的提升離不開教案的寫作,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篇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理解平均數

1、師出示一杯水,告訴學生這一大杯水大約600克,而后把這杯水分別到入4個杯子中(每個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們能求出這4個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嗎?

學生動手解決,并交流解決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數”

二、學習計算平均數

1、出示情景圖:說說老師和同學們在干什么?

2、出示統計圖: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計圖,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問題:生活中,大家分頭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大家是怎樣集中過來的?如果沒有這個統計圖,只是每個人匯報自己收集了幾個?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說說13個就是平均數,那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是個虛的數。

教師帶領學生共同理解平均數的計算過程以及其中蘊涵的意義。

6、小結

師:同學們,電視上比賽評分時,為何要去掉一最高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說說理由嗎?

引起了學生的激烈討論。學生通過討論解決實際問題,對平均數的理解又上升到一個高度,明白平均數不是一個實在的數,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是為了讓最后得分不會偏離平均分太遠。

三、鞏固訓練

另外一個環(huán)保小組也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小軍收集15個,小偉收集16個,小朋收集12個,小新收集了13個,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幾個?

四、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2

設計說明

1.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世界通過游戲展現在孩子面前,人的創(chuàng)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戲中表現出來,沒有游戲也就沒有充分的智力發(fā)展。”用游戲導入新課,可使數學知識在游戲中愉快地、自然地被學生所接受和理解。上課伊始,設計了老師說時間,學生用動作表示時間的游戲,這樣不僅喚起了學生對時間的回憶,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2.直觀演示與動手操作相結合。

重視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是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本設計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以及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時間與時刻的意義及12時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聯系。通過例題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確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間比較簡明、方便,經歷由直觀到抽象的過程,滲透比較的數學思想。

3.注重從日常生活的各個場景入手,加深對24時計時法的理解和掌握。

24時計時法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整節(jié)課以“一天”為主線,貫穿始終。出示主題圖展示生活中的一天;通過春節(jié)晚會倒計時,了解一天的開始;探究一天有多少個小時。從生活中梳理出數學知識,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時鐘模型

學生準備 時鐘模型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做游戲,認時間。

師:老師和大家做個游戲,老師說一個時間,大家不用口述,用動作告訴老師這時你在做什么,看誰表演的好。

(1)老師先說一個時刻:中午12時,用動作示范一下。

(2)老師報出下列時刻:凌晨3時、早上6時、上午11時30分、下午4時、晚上9時。(教師邊板書邊提問)

2.導入。

師:剛才我們說的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時刻的方法,叫做12時計時法。如果同學們用12時計時法表示時刻,那么應加“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或凌晨”等限制詞。有沒有一種不用加文字說明的計時方法呢?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種新的計時法——24時計時法。(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分析、歸納出12時計時法的特點,并理解12時計時法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了解12時計時法在實際運用時要有限制詞,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尋找表示時間的更為簡便的計時方法——24時計時法,引入新知,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經歷過程,體驗感知

1.體驗生活中的“一天”。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課件出示教材82頁主題圖),引導學生說出在主題圖中獲得的信息。

(學生匯報小女孩在一天中的作息時間)

2.認識一天的開始——0時。

師:大家知道一天是從什么時刻開始的嗎?(學生發(fā)表意見,教師不作答復)

師:一天的開始到底是什么時刻呢?還是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吧!這是春節(jié)聯歡晚會上大家在一起迎接新年第一天開始的情境。(課件播放倒計時的錄像)

師:新年的第一天開始了,鐘面上是幾時?(12時)是什么時候的12時?(夜里12時)

師:到了夜里12時,就表示這一天結束了,同時又表示新的一天開始了。作為新的一天的開始,我們一般又把夜里12時說成0時。

師:0時我們通常在做什么呢?(睡覺)現在知道一天的開始是什么時刻了嗎?一起說說看。(0時)

3.運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一天的經過。

師:一天的時間有多長呢?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吧!大家可以一邊看,一邊隨著畫面和音樂表演。(課件演示)現在是0時,在睡夢中我們開始了新的一天。

師:(鐘面顯示早晨6時45分)天亮了,太陽升起來了,現在是什么時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師:(鐘面顯示上午10時15分)現在是什么時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師:(鐘面顯示中午12時)時間真快,現在是什么時候?到吃午飯的時間了。

師:(鐘面顯示下午3時30分)小女孩和同學們在跳繩。

師:(鐘面顯示下午6時)現在是什么時候?到吃晚飯的時間了。

師:(鐘面顯示晚上7時25分)現在是什么時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師:大家在睡夢中,時間又不知不覺到了什么時候?(夜里12時)到了夜里12時,這一天就結束了,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3

一、單元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2、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進一步領會加、減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強估算意識。

3、使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會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初步養(yǎng)成檢驗和驗算的習慣。

第一課時:

兩位數加兩位數

二、教學內容:

萬以內進位加法

三、教學目標:

1、經歷萬以內進位加法的認識過程,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2、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進位的加法題

四、教學重點:

萬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五、教學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入新知

1、口算:

50+70300+500900—50044+22

30+5035+5587+49(遇到困難)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萬以內進位加法。

(二)新課展??

1、春天到了,學校安排我們坐車去動物園春游,三年級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輛車限坐88人,兩個班坐一輛車能坐的下嗎?

2、列式計算。用舉手的方式,認為不行的舉手?為什么不行?說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

5+7=1240+40=8012+80=92

45+7=5252+40=92

47+5=5252+40=92

4、同學們用了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沒有同學直接用45+47算的,說一說你是怎樣思考的?(請生上臺演示)

5、列豎式計算

6、多媒體出示例1圖片,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在書上完成)

7、列豎式計算(重點講解)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獨立完成做一做1、2

2、請生回答,集體講解訂正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位數的運算法則,你們學會了嗎?

(五)作業(yè)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4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教材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下面幾個特點:依照兒童空間方位認知順序進行編排,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情境,幫助學生辨認方向。

教學內容:

1、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本單元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

教學目標:

1、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課時安排:5課時

第一課時 認識東西南北

教學內容:教材第2至3頁例1及練習一第1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體驗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辨認東、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在觀察主題圖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難點: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間: 年 月日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學生背兒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么?(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么?

4、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這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練習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說一說?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觀察例1圖:

問: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 )面。教學樓在操場的( )面,大門在操場的( )面。

(2) 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布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么?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德陽市的東西南北方向? 各個方向各有什么?

5、背兒歌:

早晨起床向太陽,前是東,后是西,左是北,右是南。

四、課堂小結

今天大家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回家按照4個方向觀察房間的擺設,明天來告訴大家。

附: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早上太陽在東方

面東,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東西相對,南北相對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認識平面圖上的東西南北和路線圖

教學內容:例2、例3及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間: 年 月日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匯報課外認方向的情況。

2、說說教室和校園的東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2:

1、觀察第3頁的校園圖,你能畫出校園的示意圖嗎?怎樣畫,能讓別人看懂方向?

2、學生同桌合作畫。

3、交流匯報:把學生畫的多種情況展示出來。

4、請大家觀察這幾種不同的示意圖,你覺得怎么樣?(沒有統一的標準,太亂了。)

5、為了方便交流,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F在,你能按這個要求畫出示意圖嗎?并注意標上“北”的方向。

6、學生獨立繪制“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示意圖。

(二)教學例3:

1、觀察例3圖,你是怎么找到“北”邊的?(圖上標有)

2、兩個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宮怎么走?請你先用手指出路線圖,同桌互相看看指對了嗎?

4、同桌互相說:

去體育館怎么走?去醫(yī)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電影院怎么走?

三、鞏固練習

1、認一認地圖上的方向:(課件)

2、做一做:

從圖上獲知“北”,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練習指一指。

四、綜合練習

1、觀察第2頁天安門廣場圖,請根據示意圖指出東西南北。

2、你能說說這幅天安門廣場圖中哪個建筑物分別在哪邊嗎?

3、第6頁第3題、第7頁第4題:

觀察中國地圖,先找出“五岳”?,F在告訴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據這個說說其他的山分別是什么“岳”嗎?比一比,誰說得對!講評。

4、引導學生閱讀:你知道嗎? 五、總結。 六、布置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附:板書設計:

繪制平面圖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找到位置

學看路線圖說出路線

教學后記:

第三課時 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教學內容:例4以及練習。教學目標:

1、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余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2、借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通過知識的運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余七個方向。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指南針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間: 年 月日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畫一畫方向示意圖:

2、我們知道了這四個方向,那么,每兩個方向之間又稱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們

一起來認識。 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xù)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么?( 指南針)

三、親身實踐,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匯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并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來又發(fā)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么建筑。

3、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fā),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fā),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鞏固運用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練習二第1、2、3題。

5、練習二第4題:出示我國行政區(qū)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說說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漢的什么方向?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附: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教學后記: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5

一、教學內容:

學習小數是認數的一次重要擴展,在不能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往往采用小數表示。本單元初步教學小數的知識,也為第二學段系統學習小數的知識打下基礎。全單元編排四道例題,具體安排如下:

例1、例2:認識小數

例3:小數的大小比較

例4: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二、教學目標:

8、使學生能結合具體內容初步了解小數的含義,會認、讀、寫一位小數;能結合具體內容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會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

三、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小數的讀法和寫法。學會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及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時間:

4課時

五、教具準備:

課件和配套光盤

第1課時 小數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體會小數的含義,能認、讀、寫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知道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2.過觀察思考、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經歷小數含義的探索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學會討論交流,與人合作。

3.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習慣。通過了解小數的產生和發(fā)展過程,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的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創(chuàng)設情境:小明家新裝修了一個書房,今天他約了好朋友想自己去新開的世紀百盛購物廣場買一張合適的書桌,(出示例題圖)。他需要的書桌是怎樣的?學生觀察圖片,說說書桌面的長和寬。

你以前見過這樣的數嗎?這樣的數叫――(板書:小數。)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小數,看誰先和小數交上朋友。

0.5讀作:零點五,0.5米就表示5/10米。

0.4米呢?它表示什么?

出示教材第88頁“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各自在教材上填寫后,出示答案,全班訂正,指導做錯的學生糾正錯誤。

2.教學例2。

認識整數部分不是0的小數

創(chuàng)設情境:小明和小紅選完書桌后又選了三樣學習用品(出示:教材第87頁例2的商品圖)

營業(yè)員正好在為這些新上架的商品以元作單位標價。你能和營業(yè)員一起來正確標價嗎?(四人一組討論)

6角用元作單位是多少元?

為什么1元2角是1.2元?你是怎么想的?3元5角呢?

板書:1元2角 1.2元 1.2讀作一點二

3元5角 3.5元 3.5讀作三點五

誰來讀一讀這幾個小數?

小結:幾元幾角分成兩部分,幾元和幾角,先把幾角表示成“零點幾元”,再和幾元合起來就是幾點幾元。

完成教材第88頁“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商品圖,讓學生將價格寫成小數,并讀一讀。

3.認識整數和小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88頁上面的一段話,讓學生自主閱讀。

引導學生說一說:0.5、0.4、1.2、3.5的整數部分是什么,小數部分是什么?

師:那這些小數該怎么寫呢?讓我們動手試試。(教師隨機報出一些小數,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來,特別強調小數點的寫法)

(2)出示:說一說下面各數中哪些是整數,哪些是小數?

7 0.6 1.8 38 0 1 45.2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88頁“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先用分數和小數表示出涂色部分,再讓學生匯報答案,并說說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第88頁“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數軸,引導學生觀察。

提問:把誰看作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個小格表示幾分之幾,也就是零點幾?

學生獨立思考,回答教師提問后,完成填空,教師巡視,注意收集錯誤的答案,以便全班交流時進行有針對性的辨析。

3.完成教材第89頁“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先試著用小數表示課前到商店了解到的商品價格,再在小組內交流。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第2課時 小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從中進一步學習簡單的數學推理。

2.通過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yǎng)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習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主題圖,談話引入:今天天氣真熱,童童想到冷飲店買些冷飲。

請大家觀察價目表,看看這里有哪些品種的冷飲,價錢分別是多少?

學生看圖,教師指名說說每種冷飲的名稱和價錢。

教師整理板書: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磚1.5元,蛋筒2.2元。

提問:通過這些商品的價錢,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2.談話:童童想買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個貴一些,你能幫她比一比嗎?

揭題: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3。

提問:如何比較0.8和0.6的大小?

課件出示:0.8 ○ 0.6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并選派代表交流、匯報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想法三:因為8比15小,所以0.8

(2)談話:同學們說得很多,這些方法都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我們還可以用數軸來表示這兩個數。

(出示數軸圖)提問:你能在數軸上標出0.8和1.5的位置嗎?

學生在教材中的數軸上標出兩個小數的位置。

學生匯報交流,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結:兩個小數的整數部分不相同時,可以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

(3)引導:在數軸上標出0.6,比較0.6、0.8和1.5這三個數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學生獨立標出位置,并比較大小。

(4)任意選兩種冷飲,比一比價格,再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學生在小組里交流,主要比較以下四種情況:

0.8○2.2 0.6○2.2 1.5○2.2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交流比較的方法,師生共同講評。

比一比:四種飲品,哪種冷飲最貴,哪種最便宜,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結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提問:我們在比較小數的大小時,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來比較?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師總結。

(1)采用換算單位法,把較大的單位換算成小的單位。

(2)數軸比較法,先把這些數依次在數軸上標出,然后比較其大小。

(3)整體比較法,即位數相同,從最高位比起,相同數位上的數誰大這個數就大;位數不同,先看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時候,就比較十分位上的數,十分位上的數大,這個小數就大。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提問:從圖中你能知道兩條彩帶各長多少厘米嗎?(6厘米和9厘米)

再問:用分米作單位,這兩條彩帶分別長多少?

再問:你能比較這兩個小數嗎?(0.6分米

(2)要求:先寫出小數再比較大小。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并說說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先根據圖中的涂色部分寫出小數,然后比較大小。

指名匯報,匯報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比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先回顧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再獨立完成,完成后指名匯報。

4.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先在數軸上標出數,然后按順序把三個數填入括號內,最后集體交流,說說比較的過程。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6

一、總體說明

數學是為生活服務的。本單元解決問題,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內容包括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和運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運用乘法和除法一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和掌握需要兩、三步計算解決問題。教材通過實際生活聯系非常緊密、貼近度很高的生動例子,讓學生先從直觀的圖畫中了解信息,再運用了解的信息來解決問題,既培養(yǎng)了學生了解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運用乘法計算或除法計算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了解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生動的實例,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

(4)結合適當的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教學設想

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能運用數學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先讓學生自己觀察圖畫,了解和收集圖畫中的信息,再運用所學的知識,根據信息在小組中討論、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然后讓學生解決問題后總結和歸納生活中一般性的規(guī)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建議用5課時安排教學。數學廣角(單元教案)

一、總體說明

本單元的知識內容是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擴展學生的思維,開發(fā)學生的智力。主要內容包括:統計中的重復問題和等式中實物代換問題兩種類型。是在學生學習了統計和等式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統計中出現的重復現象和等式中通過實物進行代換問題。通過運用集合的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教學目標

(1)理解統計中出現的重復現象,運用集合圖推算事物的數量。

(2)通過實物代換,初步理解代換思想,推算事物的數量。

(3)擴展學生的思維,開發(fā)學生的智力。

三、教學設想

根據奉單元知識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和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的特點。在教學中主要采用實物分析的方法進行教學.先讓學生能通過實物理解重復現象和代換思想,再通過適當的練習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使學生能充分理解,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本單元建議用2課時安排教學。

集合的思想

教學內容

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108頁例1,練習二十四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能借助具體內容,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

難點:用集合直觀圖來表示事物。

教學準備

cai

教學過程

一、借助熟悉題材,滲透集合思想

1、巧妙設疑,直觀感悟

(1)談話:老師知道同學們有很多的興趣愛好,有的喜歡音樂,有的喜歡美術,有的兩樣都喜歡,老師想進一步了解你們,請允許我對其中的一個小組進行調查,好嗎?

(2)(指定小組)分別在“音樂”和“美術”下面簽上名字,兩者都喜歡,兩邊都簽。

(3)全班一起統計喜歡音樂和喜歡美術的人數。

(4)(故作驚訝):咦,這個小組沒有這么多人呀?問題出在哪兒呢?

(5)四人小組討論發(fā)現:統計過程中有學生既喜歡音樂又喜歡美術,是重復的,在計算總人數時只能計算一次。

2、圖示方法,加深理解

(1)(出示)先是兩個小組的集合圈,再把兩個圈進行合并。

(2)讓學生說一說圖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3)讓學生列式求出喜歡音樂和喜歡美術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說說想法。

(5)師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適當小結。

3、運用集合思想解決問題

(1)情境出示課本p110第1 題。

(2)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

(3)同桌交流,重點說說想法。

(4)反饋。(昨天和今天進貨的重復部份用重點號顯示)

二、靈活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1、談話:小動物在討論在陸地上生活還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來了10種動物,有6種動物可以在陸地上生活的,有6種動物可以在水里生活。這里面有幾種動物既可以在陸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適當給學生介紹“兩棲動物”的常識,擴展學生知識面。)

2、練習二十四第2題

要求:(1)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

(2)班內交流方法。

三、全課總結。

1、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

2、小調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學知識來解決。等量代換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9例2及做一做,練習二十四第3、4、5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操作、驗證等活動,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

2、培養(yǎng)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利用天平或蹺蹺板的原理,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為以后學習簡單的代數知識做準備。

難點: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或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

卡片學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師:看,今天水果園里正在進行“體重”大比拼呢?(播放)我們先來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說明:當天平平衡時,左右兩邊的物體一樣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師:接下來進場的是蘋果妹妹,我們假設每個蘋果同樣重。(繼續(xù)播放)看!天平又平衡了,這又說明什么?(引導學生說出:4個蘋果重1千克。)

師: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數學問題?

讓學生自由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二、教學新知。

(一)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方案。

師:這個問題提得真棒,幾個蘋果與1個西瓜同樣重呢?(10個、12個、15個、16個……)

師:小朋友不要急著猜,好好動動腦筋?;蛘咴谛〗M內擺擺學具,通過合作解決這個問題。

(留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及操作學具的時間,老師巡視,給予學生適當的啟發(fā)與指導。)

小組匯報:這時大部分的學生喊出:16個。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為:一個西瓜4千克(等于4個砝碼), 1千克(1個砝碼)等于4個蘋果,我們用替換的方法,把一個1千克(1個砝碼)換成4個蘋果。西瓜重4千克(4個砝碼),總共要換4次,因此是16個。

(師依學生的回答,一邊擺學具,利用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生2:我們組認為:如果第二個圖中天平的右邊變成原來的4倍,左邊也要變成原來的4倍,就是16個蘋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個西瓜和4千克砝碼同樣重,而4個蘋果和1千克砝碼同樣重,所以4千克砝碼就有4個4, 4×4=16(個)。

生4:……

(二)進一步體會等量代換方法。

師:小朋友說得都對,(展示:1個西瓜等于16個蘋果。)這時又來了波蘿哥哥,1個波蘿的“體重”等于2個蘋果。一個西瓜與幾個波蘿一樣重呢?()為什么呢?

讓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匯報結果。

生1:32個。

(可能有些學生會出現這樣的錯誤,老師要及時給予分析引導,再通過生生評析,幫助其改正。)

生2:8個。因為,2個蘋果可以換1個波蘿,1個西瓜等于16個蘋果,就可以換8個的波蘿。

生3: 2個蘋果換一個波蘿,16個蘋果里面有8個2,16÷2=8(個),所以1個西瓜和8個波蘿一樣重。

生4:把2個蘋果變成原來的8倍就是16個,等于1個西瓜的重量。把1個波蘿也變成原來的8倍就是8個,這樣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個。

師:(略小結。)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完成p109“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巡視,個別輔導。講評時,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師生共同梳理解題思路:要求2頭牛和多少頭羊同樣重,首先要知道2頭牛和多少頭豬同樣重,再利用豬和羊的關系進行替換(計算),最后求出結果。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四第3題。

引導學生讀題、分析關系,并嘗試抽象地推導(計算)一下。如果學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難,可以讓學生先用學具擺一擺。

2、完成練習二十四第4題。

提示:直接比較1只雞和1只鴨誰重一些比較困難,可以轉化為2只雞和2只鴨,或4只雞和4只鴨的比較。

3、完成練習二十四第5題。

第1小題,把第一個等式中的△用□+□+□替代,就變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第2小題,

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流討論,尋找方法。

建議:直接用等量代換的方法來解決比較困難,可以先把三個等式的左邊相加,右邊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換,依次求出○、△、□的值。

四、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什么是等量代換嗎?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篇7

教學內容:

教材第44-45頁練習九7-12題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2、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的進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確率。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口算卡片 紅旗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基礎知識練習。

1、70×7060×9080×5011×4030×8020×7040×6031×20

2、學生們完成后,選兩行學生按順序每人一題訂正結果,教師要統計學生口算的正確率,對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及時鼓勵表揚,有錯誤的學生要讓其說出是哪道題錯了,教師給予板書,幫助學生改正。通過練習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問題,能夠從中了解到好的計算方法,這樣可以使自己的計算更準確、更迅速。

3、老師選兩個學生當代表到前面比賽,其他學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學生按箭頭的順序分別把答案寫在題目的兩邊,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奪得小紅旗。

讓學生一起訂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對的學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紅旗。(通過比賽讓學生明白看,一味只圖快,做的題不正確,是得不到紅旗的)

二、探究新知

1、運用口算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看教材第44頁的第7題,這是一道圖文結合的題。引導學生認真看題中的文字,還要認真觀察圖,看圖中都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說一說,你從題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師引導學生想

(1)題中讓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2)解決這三個問題需要哪些數據信息?

(3)在充分分析題意之后,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過程,訂正結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紅家的蠶子可產蠶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蠶子可產繭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 50千克繭能賣900元錢。

2、小象出生后,體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后這頭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讓學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題需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需要的信息數據。學生之間互相訂正,互相補充。

(2)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計算過程和結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這頭大象重4100千克。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口算。

2、小明要買12本書,每本書19元,小明大約要帶多少元錢?

3、教材第45頁的第10題。

四、思維訓練

1、不計算,把估算結果寫在括號里。

100×24200×3032×1074×10020×4060×506×10010×70012×3034×440×6+857×0+57

2、李叔叔平均每天組裝19輛自行車,9月份大約共組裝多少輛自行車?

3、海龜出生后,體重平均每年增加100克。40年后它的體重將增加到4080克。小海龜剛出生時有多少克?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練習,在練習中使學生鞏固復習了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學生能熟練的進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確率。尤其是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地解決問題??偨Y出了實際問題中隱含的數量關系:單價x數量=總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