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篇教案都應該融入老師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教案在編寫的過程中,你們一定要考慮講授內容要點,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女雙手位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女雙手位教案篇1
學習目標:
1、林業(yè)工人對造林事業(yè)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2、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細致準確地描寫一雙手,表現(xiàn)了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3、積累課文中的生字詞。
教學重難點:
1、林業(yè)工人對造林事業(yè)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2、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細致準確地描寫一雙手,表現(xiàn)了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每個人都有一雙手:紅活圓實的,是少年的手;纖細修長的,是少女的手 ;枯瘦如柴的,是老人的手,今天,我們來認識一雙特殊的手。(板書課題)
二、 出示目標
1、理解林業(yè)工人對造林事業(yè)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細致準確地描寫一雙手,表現(xiàn)了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三、 設疑自探
請同學們自主閱讀課文,你一定會獲得下列信息:
1、 你掌握了如下生詞 :
扛鎬( )上山 造林33坰( )
睡眼惺忪( )( ) 火寥寥( )( )地痛
2、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提出你認為有價值的問題。
⑴這是一雙什么樣的手?有什么價值?(詞語概括)
⑵作者是如何描寫這雙手的?(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⑶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主探究以上問題。
四、解疑合探:
1、針對自探中未解決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
討論要求:
⑴人人參與,熱烈討論,大聲表達自己思想。
⑵組長控制好節(jié)奏,全力幫扶展示或點評同學。
⑶沒解決的問題組長記錄好,準備質疑。
⑷非展示組繼續(xù)討論,做好點評或質疑準備。
2、展示要求
⑴書面展示同學要行動迅速,字跡工整,答題規(guī)范。
⑵口頭展示同學要聲音洪亮,條理清晰,語言簡練;
⑶非展示同學要繼續(xù)討論,修正答案,準備評價。
評價要求:
⑴聲音洪亮,吐字清楚,條理清晰。
⑵點評解題方法及思路,用紅色粉筆恰當指出展示成果的優(yōu)缺點。
⑶補充或闡述自己的不同觀點并打分。
隨著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理解,你又產生了哪些問題呢?
文章開頭寫“各種各樣的手”有什么作用?
運用烘托的手法,以眾多的“各種各樣的手”突出了“一雙手”。
六、運用拓展
1、請同學們仿照本文寫法,寫一個片段,要求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部分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描寫人物外貌,來塑造人物的形象。字數(shù)不少于100字。
2、請你聯(lián)系課文內容,為張迎善寫一段頒獎辭。
七、小結
張迎善,一個平凡的林業(yè)工人,用這雙普通卻又不普通的手,創(chuàng)造了不凡的事跡。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寒風清潔工人的手,傳遞知識老師的手,粗大有力爸爸的手,溫暖細膩媽媽的手,還有你們,稚嫩靈巧的手。
女雙手位教案篇2
學習目標:
1、學習圈點批注的讀書方法,逐步養(yǎng)成讀書動筆的習慣。
2、學習抓住特征表現(xiàn)人物的寫法。
3、學習并發(fā)揚勞動光榮、樂于奉獻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點:
1、學習圈點批注的讀書方法,逐步養(yǎng)成讀書動筆的習慣。
2、學習抓住特征表現(xiàn)人物的寫法。
教學設想:
1、積累文中生字詞。
2、熟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為張迎善的一雙手建個檔案。
3、掌握運用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手法,學習、發(fā)揚主人公的精神品質。
4、結合本單元的教學目標,采用“朗讀法”“圈點批注法”來組織教學。
教學過程:
師:閱讀下面兩段文字,根據(jù)描寫說說分別寫的是哪一類人的手?
材料一:今年開學初,他父親來交學費,我看到他父親的一雙粗壯寬大,青筋突現(xiàn)的手,滿是老繭,抖抖索索地把錢交給了我,那印象實在太深了。
材料二:一次次,我總端詳她的手。那有細有短的手指上沒有任何修飾,在右手中指的前端左側有一個硬邦邦的繭子,是??!當然會有了,我經??匆娝谧雷由险J真?zhèn)湔n,再看那雙粗糙的手上總是沾滿了粉筆灰,我已看不清它真正的膚色了。不過這難道不是最美的圖案嗎?
生:材料一刻畫的是一位農民的手,材料二刻畫的是一個教師的手。
師:剛才我們看到了一雙農民的手,又看到了一雙教師的手,現(xiàn)在我們要一起來認識姜孟之筆下的一位林業(yè)工人的手,看看他這雙手有什么特點。(多媒體展示課題)
師:請同學們放聲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出要求)
1、圈點文中的生字詞,準備展示交流。
2、根據(jù)課文內容填入恰當?shù)脑~:
張迎善有一雙xx的手
生1:展示自己積累的一些生字詞。(略)
生2:補充其他一些生字詞。(略)
師:展示自己歸納的生字詞,讓學生齊讀兩遍,并讓學生積累到積累本上去。
師:指明學生回答第二問。
生:奇大、神奇、樂于奉獻、又粗又硬、布滿老繭、創(chuàng)造綠色、天下第一奇手等。
師:根據(jù)課文內容讓學生說說哪一個答案更合適,并闡述一下理由。
生(評):有一雙“神奇的創(chuàng)造綠色”的手,這個答案最好。理由是根據(jù)16、19段的內容,這一系列數(shù)字說明張迎善有一雙神奇的手,同時又說明他有一雙創(chuàng)造綠色的手,為祖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師:本文是一篇描寫林業(yè)工人的文章,描寫人物可以從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各個方面來表現(xiàn),但本文別開生面,作者抓住了一雙最具特征的手來表現(xiàn)人物的。接下來,請同學們圍繞下列問題,在文中作圈點批注,并展示你最得意的批注。
1、勾畫出文中具體描寫這雙手的句子,并在旁白處作上批注。
2、這雙手“奇”在哪?課文從手的哪些方面進行描寫的?表現(xiàn)了手的什么特點?
生:句子①“這雙手虧得是肉長的,若是鐵鑄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生(批注):用“鐵鑄”襯托“肉長的”,說明血肉勝過鋼鐵,充分地突出了張迎善同志手的堅硬和他堅韌不拔的精神,“虧得”一詞,含有慶幸、贊嘆之情,表現(xiàn)作者由衷的贊美。
生:句子②“這雙手已經栽樹26萬多棵。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坰,改造跡地林和次生林44.5坰。”
生(批注):用具體的數(shù)字說明張迎善這雙手所做的貢獻之大。
……
師:進一步引導學生來為張迎善這雙手建立檔案(多媒體逐步展示)。
我來為“手”建立檔案:
手感:“半截老松木”
手的膚色:“呈木色”
紋絡:“又粗又深”“一道道黑土色”
掌面:“鼓皮樣硬”“老繭布滿每個角落”
手指:“特別粗大肥圓”“三節(jié)老甘蔗”
手指細節(jié):“左手大拇指沒有指甲”“四條裂紋”“都纏著線,線染成了泥色”
手的大?。骸伴L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
手的別號:“天下第一大手”
手的價值:“創(chuàng)造綠色寶庫”
手的特點:大、粗糙、硬
師:從投影上來看,張迎善同志的這雙手又大又粗糙又硬,在外形上根本談不上美,從某種程度上還可以說是很“丑”的。接下來請同學們試結合文章語句議一議造成張迎善這雙手很“丑”特征的原因是什么?課文具體描寫張迎善的這雙手,其目的想要塑造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1:課文第13、16段有關內容。
生2(補充):課文第4、7、19段有關內容。
師:文章塑造了不畏艱辛、艱苦創(chuàng)業(yè)、無私奉獻、熱愛造林事業(yè)的一個勞動者形象。
師:張迎善同志作為一名林業(yè)工人,作者沒有全面具體的去介紹他,而是獲取一個表現(xiàn)林業(yè)工人的最佳角度,抓住了主人公張迎善同志的一雙最具特征的手,從一個典型的側面來表現(xiàn)這個人物的。這種通過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來表現(xiàn)人物的寫法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之一。這種寫法在我們以前學習的文章中也出現(xiàn)過,接下來請同學們仿照本文及下面三段材料的寫法,寫一段100—150字左右的片段,要求: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某一部分,多角度、細致準確地描寫人物形象。(多媒體展示)
材料一:他的面孔黃里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fā)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根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一面》
材料二: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里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故鄉(xiāng)》
材料三: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背影》
生1:張大爺高高的顴骨上架著一副老花鏡,堆滿皺紋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長年累月地干活,左手的大拇指已經彎曲變形了。寬闊的手上,粗糙的表皮如同額上的皺紋一樣,無情的刻畫著歲月的滄桑。
生2(評):上述片段抓住了張大爺?shù)拿娌刻卣?,細致的描寫了手與臉,使讀者一目了然的看出了一位歷經滄桑、辛苦勞作的老人。
生3:如果沒有見過非洲人,我還真的把他當成非洲人了。黝黑的臉上略帶幾分灰黃,象剛制成的泥塑,皺紋毫不留情的奪去了他的青春歲月,在他的臉上隨心所欲的行走,再加上許許多多個小黃斑、小傷痕,整張臉就象雨后的泥土,坑坑洼洼。也許是在訴說著這位老人的艱難歷程,也許是概括著他的飽經風霜,也許是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詮釋吧!
生4(評):上述片段運用描寫手法,著重描寫了人物的臉部,描寫細致入微,可謂筆筆傳情,讓人聽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
師:剛才同學們寫的評的都很好,本篇文章就是運用這種寫法,成功的塑造了張迎善的光輝形象。象他這樣一個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熱愛造林事業(yè)的人成為伊春林區(qū)最年輕的育林功臣,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貢獻很大。由此我想到中央電視臺近年來都在搞“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下面請同學們利用文中信息,(如有關“對人物由衷地評價、情感的流露、貢獻的敘述”的語句),模仿示例為張迎善擬一段頒獎詞。
示例:(“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節(jié)選)(多媒體展示)
1、照亮苗鄉(xiāng)的月亮:李春燕
頒獎詞: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腳醫(yī)生,提著籃子在田壟里行醫(yī)。一間四壁透風的竹樓,成了天下最溫暖的醫(yī)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擔負起十里八鄉(xiāng)的健康。她不是遷徙的候鳥,她是照亮苗鄉(xiāng)的月亮。
2、地球之巔的勇者:青藏鐵路建設者
頒獎詞:每當汽笛聲穿過唐古拉山口時,高原上的藏羚羊,都會想念他們,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堅強的笑容。他們能驅動鋼鐵,也會呵護生命。他們是地球之巔的勇者,他們締造了世上最偉大的鐵路!
生1:一雙手,并沒有什么含義,但是象半截老松木樣的手你見過嗎?這雙手每天要往土里插三四千次,長24cm,寬10cm,厚2.5cm,僅在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坰,改造跡地林和次生林44.5坰。這雙飽經風霜的手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是美化祖國,造福人類的手,這就是張迎善的手。
生2(評):首先,她語言組織的很好,開頭就點明了一雙手的平凡,其次寫到這雙平凡的手為祖國造林事業(yè)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使讀者急切想知道這是誰的手,緊扣中心內容。但要是語句再美化一些,這將是一段很好的頒獎詞。
生3:“長城是耗費數(shù)十萬能工巧匠,花了十年時間修成的;抗日是靠全國人民,花了八年時間才勝利的;青藏鐵路是中國科技人員花了35年時間筑成的?!边@些偉業(yè),是多么令人驚訝,但是一個普通林業(yè)工人用一雙手栽樹26萬多棵,造林33坰,改造跡地林和次生林44.5坰。生產木材1300多立方米,枝丫3500層積立方米?!皡s只是用了短短5年時間,這是讓我們多么咋舌,這幾乎可堪稱是奇跡。這位創(chuàng)造奇跡者就是——張迎善。
生4(評):用幾組對比強烈的數(shù)字來鮮明的評價了張迎善同志在造林領域所作的巨大貢獻,聽完以后使人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
師:本文描寫了一雙“簡直是半截老松木”的“天下第一奇手”,塑造了不畏艱辛、無私奉獻的勞動者樸實而感人的形象,抒發(fā)了對不畏艱辛、艱苦創(chuàng)業(yè)、默默無聞、樂于奉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的熱愛、敬仰和贊頌的思想感情。
師:同學們課后根據(jù)課上學到的人物描寫方法,請把你課堂上所寫的描寫人物特征的片段擴寫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通過描寫人物的特征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世界)。下課。
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目標明確。預設很充分,課堂教學能緊扣文本,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明確的指向性問題。很注重學法的指導,雙基的訓練,充分積極的調動學生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能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充分調動學生互評的積極性,新課程理念體現(xiàn)得較好,課堂教學中“亮”點也較多。
但課堂容量較大,在一些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存在毛糙的問題,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這樣會給人留下課堂教學中“深沉”的東西似乎少了些。
女雙手位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籃球教學的目的是用籃球運動的手段和方法更好的鍛煉學生的身體。通過教學使學生逐步學會一些籃球的基本技術和技能,初步掌握原地傳接球的基本動作,發(fā)展上肢特別是手指手腕的力量和動作的協(xié)調性、準確性以及思維判斷能力等身體素質和控制球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對籃球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對象是水平二四年級的學生,雖然大部分學生在二、三年級都接觸過籃球,但所掌握的程度參差不齊。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設計多種練習方法,使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得,都能感受到成功的體驗。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jù)以上的教材與學情分析,我確立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1、認知目標:學生初步建立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的動作概念,了解撐握傳接球技術動作要領。
2、技能目標:基本掌握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要領,60-70%學生可以自己運用。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頑強拼搏、團結協(xié)作的品質,學會欣賞他人,增強個人對集體的責任感。 本節(jié)課教學重難點是:
重點:傳球:伸臂、翻腕、撥指;接球:伸臂迎球,接球后引 難點:全身用力協(xié)調連貫,食、中撥球。
女雙手位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張迎善一雙手的特點,探討這雙手形成的原因,從而感受張迎善甘愿奉獻的高尚情懷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學習抓住關鍵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理解文章的閱讀方法。體會用數(shù)字說明的好處,認識以小見大,借手寫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猜手激趣
1、人人都有一雙手,可它們絕對不會是相同的。老師這兒有三雙手的具體描寫,分別是奶奶、媽媽和孩子的手,猜猜他們的主人是誰好不好?
(1) 一雙粗糙削瘦的手上爬滿了一條條蚯蚓似的血管,血管又青又紫。
(2)手掌有點兒圓,軟綿綿的,上面橫豎交錯著幾條彎彎曲曲的手紋。指頭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手指伸直的時候稍微有點彎,像一把拉不開的弓。白嫩的手指肚兒中間凸了出來,指頭尖尖的,上面深深地嵌著一片粉紅色的指甲。
(3)這雙手纖巧、靈活,那白凈、細柔的手指更顯眼,織起毛衣來,那手指活動得像穿梭一般,令人眼花繚亂。
2、這三雙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對了,有什么秘訣?(總結抓關鍵詞句的閱讀方法。)
3、小結: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經歷使每雙手各有特點。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也是一雙手。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來了解一下這雙手吧?。ò鍟n題 一雙手)
二、檢查字詞
三、品讀感悟,層層深入
1、齊讀課文,看看本文寫的張迎善有一雙恰當?shù)脑~語)
2、既然本文重點寫的是張迎善的一雙手,那開頭為什么要列舉各種各樣的手呢? 烘托這雙手
3、文章既然是重點寫張迎善的這雙手,那么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雙手的呢?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勾畫出文中具體寫這雙手的句子,看看文章是如何來寫這雙手的?這雙手到底有哪些特點?
我們?yōu)椤笆帧苯⒁粋€檔案
主人:張迎善 身份:林業(yè)工人
手感:半截老松木 手的膚色:木色
手指:粗大肥圓 像一根三節(jié)老甘蔗 紋路:又深又粗 一道道黑土色 掌面:鼓皮樣硬 老繭布滿每個角落 手的大小:長24cm 寬10 cm 厚2.5cm 手指細節(jié):左大拇指 沒有指甲 黑深人字 手的別號: 天下第一號大手 第一奇手
1、文章用“半截老松木”比喻這一雙“奇”手有什么好處?
?點撥〕寫出這雙手的特征“粗糙”。
2、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緊緊地裹住了。
說說“緊緊”“裹”等字的表達作用。
?點撥〕①說明手很大;②寫出了手的力量;③說明張迎善這個人很熱情。
3、皮膚呈木色,紋絡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
4、掌面像鼓皮一樣硬,老繭布滿每個角落,手指肥圓。一個手指似三節(jié)老甘蔗。板書:硬、粗。
這里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掌面比作 鼓皮 ,把手指比作 老甘蔗 。 描寫出了手指的形狀
生活中你見過鼓皮和甘蔗吧,那是怎樣的?你從中體會到什么了?
什么是老繭?大家見過誰長老繭嗎?張迎善的手不僅磨出了老繭,而且布滿每個角落。
5、左手大拇指沒有指甲????手指各個關節(jié)都纏著線,線染成了泥色。 抓住細節(jié)寫手,突出這雙手裂紋的深、黑、損傷嚴重。
6、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來: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這是我今生見到的天下第一號大手。
我們來拿出身邊的尺,來量一量自己的手,然后與張迎善的手比一比。 運用具體數(shù)字突出了手的大。
7、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嘩嘩”地搓了幾個來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著,看看,紅了。
我們把自己的手互相搓個幾個來回看看,什么感覺? 突出了他的手堅硬耐挫。
四、對這雙手大家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那么張迎善的手為什么會成這樣呢? 我們到文章中找出張迎善的手變成這樣的原因。
課文中的具體數(shù)字再來看看這雙手吧。
我們一起來為張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樹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這雙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這雙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張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樹?這雙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咱們學校占地200畝,這33坰有5、6個學校那么大,44.5坰,就相當于7個學校這么大。
就是這雙手,和土壤的幾十萬次接觸,創(chuàng)造了如此這般的財富。怪不得林業(yè)局負責人說:這是一雙創(chuàng)建綠色寶庫的手。
小結:這大森林啊,的的確確是綠色的寶庫,而這寶庫的創(chuàng)造者就有張迎善,就有張迎善的這雙手。張迎善真是個 不畏艱辛、無私奉獻 的人。
五、這篇文章很短小,通過一雙手反映了一位林業(yè)工人不畏艱辛、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寫得非常成功。這是由于作者獨具慧眼,這種抓住最具特征的人物部分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高尚品質的寫法在寫作中叫以小見大,我們以后在寫作中也要學會善于運用這種寫作手法。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都有這種高尚的品質。
六、在我們的課本中也有很多作家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幾段材料,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課文,看看下面的材料分別是出自哪篇 出示幾段材料一起讀一讀
材料一:他的面孔黃里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fā)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根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一面》
材料二: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
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背影》
材料三: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里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故鄉(xiāng)》
七、張迎善用他的普通的雙手創(chuàng)造了綠色寶庫,創(chuàng)造了如此這般的財富。綠色寶庫的美是以張迎善的手丑為代價換來的。請大家想一想,在我們周圍,有沒有類似的職業(yè)能說明‘美是以丑為代價’這個道理的?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風寒清潔工人的手,傳遞知識老師的手,勤勞能干爸爸的手,溫暖細膩媽媽的手等等。
八、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像張迎善一樣的感人畫面比比皆是,只要你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慧眼,就也能寫出如此感人的文章。請大家回憶一下,在我們身邊的類似的感人畫面,抓住一個點,也用以小見大的手法,也像本文的作者那樣用一組特寫鏡頭寫出令你感動終身的人和事。
九、小結
這篇文章通過這雙手讀出了人物的品質,手可以創(chuàng)造世界,為人類服務。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手,都應該用我們自己的雙手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我們不僅要用自己的雙手,我們還要用好我們的大腦,這樣才能有創(chuàng)造。
十、布置作業(yè)
回去仔細觀察父母親的手,看看有什么特點,你能不能像作者一樣細致的描寫出來,將它寫成一篇小作文。
板書設計:
一雙手
姜孟之
奇 粗糙
堅硬 綠 不 無
受傷 ---------- 色 畏 私
很大 寶 艱 奉
手 耐搓 庫 辛 獻
女雙手位教案篇5
一、指導思想
在當前體育課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練習能力是教學的需要,也是體現(xiàn)主體性教學的一種現(xiàn)代教學思想。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使學生在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體能、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全面的鍛煉與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的自學、討論、合作與交流方式,學會正面雙手傳接球。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讓學生在愉快的合作、競爭中完成教學任務。
二、教材分析
籃球運動是廣大中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本節(jié)課所學的“正面雙手胸前傳接球”是籃球教學中極其重要的技術動作,也是比賽中隊員之間最基本傳球方法。本課以學生對籃球的興趣為切入點,安排了練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傳球主要靠蹬(地)、伸(臂)、翻(腕)、撥(指)動作協(xié)調連貫。接球時要伸(臂)、收(臂)、屈(肘)緩沖動作連貫。提高學生的傳球能力,為學好籃球打下基礎。
三、學情分析
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關鍵時期,樂于參與體育活動,喜歡向同伴展示自己的動作,而且絕大多數(shù)學生已經學會多種技能,并且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有所專長,他們模仿能力強、好奇心強,而且大部分同學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在集體活動中和他人團結合作,完成活動任務。
四、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學習籃球胸前傳接球技術,熟練掌握正面雙手胸前傳球的動作。
2、通過學習籃球胸前傳接球技術,發(fā)展學生上下肢力量和柔韌、協(xié)調等素質。 3、學生能愉快的接受教師的指導,在學練中培養(yǎng)勇敢頑強、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重點:正確掌握手型1傳球:伸臂、翻腕、抖撥指 2、接球:伸臂迎球指外展、接球后引。
傳接球動作協(xié)調連貫(傳得準、接得穩(wěn)) 五、教法與學法
(1)教法:根據(jù)本課的特點,本人引用籃球大明星王治郅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想爭當籃球明星主動投入學習,學習過程中以講解示范法、分解教學法、游戲法、比賽法等教學方法為主,輔以多種教學方式手段,促進效果提高。
(2)學法:嘗試學習法與練習法為主,輔以觀察法等,首先在嘗試中發(fā)現(xiàn)問題,練習中確定問題所在,自我解決與向老師尋求方法等方式相結合,最終解決問題。
女雙手位教案篇6
課的任務
1. 勇敢練習“穿越封鎖線”, 培養(yǎng)學生靈敏,協(xié)調,勇敢精神.
2. 男生練習籃球的雙手胸前傳接球,提高籃球技術,培養(yǎng)配合意識.
3. 女生練習排球的正面雙手墊球,練習腳步移動,鍛煉配合意識.
課型
新授
本課題計劃課時
3課時
教學目標
1、第一項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勇敢,集體主義精神.
2、第二項內容讓學生基本學會雙手胸前傳球,培養(yǎng)配合意識.
3、第三項內容讓學生基本學會正面雙手墊球,練習腳步移動.
重點難點
(1)靈敏、準確判斷(2)傳球時、翻腕大母指食指中指用力撥球(3) 擊球點、墊球部位及身體協(xié)調發(fā)力
教法設計
啟發(fā)、引導學生自己設計組織練習的方法。關鍵:分好練習小組
器材準備
長跳繩5根、籃球兩個、排球兩個
教學過程
1、穿越封鎖線
2、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
3、排球正面墊球
準備----過度----示范----研究----實習-----自我評價
教法
a 主題式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入境動情,明理知味用情景激發(fā)興趣。
b 游戲競賽法
c 實踐操作法
學法指導
使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景教學中,通過引導觀察---誘導表達---模仿練習---設疑---自練---師生共同參與---互相評價---互相激勵的過程,使本課的重、難點得到解決,并讓學生充分享受到體育所帶來的無限快樂。
(1)穿越封鎖線:
要求 搖繩的學生,節(jié)奏鮮明
(2)雙手胸前傳接球:
要領:左腳上步,兩臂迅速向傳球方向伸出,蹬地、翻腕、手指撥球的力量把球傳出。
(3)準備姿勢:兩腳開立一腳在前,腳尖稍內收,腳跟提起兩微屈,上體稍前傾,重新稍靠前,兩手自然置于腹前。
要求:屈膝、上體前傾、重心偏前。
練習方法:
1、模仿練習,可自己做,亦可二人互相觀察、糾正。
2、放松走步或原地跑步中,看信號馬上成準備姿勢。
3、在做各種活動中,看信號迅速成準備姿勢。
放松活動
1、落葉
2、四步舞
女雙手位教案篇7
單元 教材分析:
本單元設《漂亮的小手絹》《有趣的瓜果》兩個課題。每個課題從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手的作用,如勞動、游戲傳達情感等。用美術的的方法參加設計、制作自己喜歡的手絹,能引導學生大膽構思、勇于創(chuàng)新,體驗成功的快樂?!队腥さ墓瞎肥亲寣W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小手制作出有趣的瓜果形象,進行藝術再現(xiàn)。
課題一 漂亮的小手絹
教學內容
1. 欣賞《洗手絹》
2. 設計小手絹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表演《洗手絹》讓學生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嘗試勞動帶來的喜悅。
2. 通過畫手絹、疊手絹、做手絹等活動,讓學生勤動腦,多動手,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在學唱歌曲的基礎上 ,能描述手絹的特征,說一說喜歡手絹的原因,提高學生的藝術感受力和理解力。能運用繪、剪、拼貼等方法,創(chuàng)作出與眾不同的手絹。
第一課時
執(zhí)教時間:4月18日——4月19日
教學內容
1.欣賞歌曲《洗手絹》
2.表演《洗手絹》
3.疊手絹
教學準備:
1.學生每人準備兩條花手絹。
2.歌曲錄音帶。
教學活動過程
活動一:
1.聽歌曲《勞動最光榮》自由做動作進教室。
2.提問:平日在家都做什么家務?(引出課題)
活動二:
1.聽賞 歌曲《洗手絹》
2.放歌曲《洗手絹》,學生配合做表演動作。
活動三:
1.分組討論表演動作
2表演《洗手絹》
3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手絹隨音樂進行表演
3.教學生疊手絹“小老鼠”
4.學生分組合作玩疊手絹的游戲。
活動四:
通過學習歌曲《洗手絹》、表演洗手絹、玩疊手絹的游戲,使學生嘗試勞動帶來的喜悅,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自己做,學會與同伴友好合作,培養(yǎng)其音樂表現(xiàn)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延伸:回家為爸爸、媽媽洗手絹。
第二課時
執(zhí)教時間:4月20日——4月22日
教學內容
1.繪制小手絹
2.游戲《丟手絹》
教學準備
剪刀、膠水、彩筆、彩紙、小手絹
教學思路拓展
1.激發(fā)學生參與設計小手絹的熱情。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大膽設計,能利用多種材料通過繪、剪、拼貼等方法,制作漂亮的多功能小手絹,并互贈制作成果,引發(fā)學生的愛心,樂于與他人交流分享快樂。
2.根據(jù)一年級學生喜歡游戲的特點,組織學生玩《丟手絹》的游戲,通過游戲活動增加學生對小手絹的了解與愛惜。
教學活動過程:
活動一:
激發(fā)學趣,組織教學:
1.學生隨音樂自由律動。
2.師生進行情感對話。
活動二:
1.學生分組表演唱歌曲《洗手絹》
2.出示教師精心準備的自制小手絹請同學觀賞
活動三:
運用多種方法制作小手絹
1.討論:你想用什么材料制作手絹?
2.請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評選出誰的方法最好。
3.小組交流相互合作共同創(chuàng)作小手絹。
4.互評:評選優(yōu)勝小組創(chuàng)作獎
5.展評后,學生互贈自制的手絹。
活動四:
游戲《丟手絹》
學生自由組合圍成圓圈,邊念兒歌(“丟手絹,丟手絹,輕輕的丟在小朋友的后邊大家不要打電話,快點快點抓住他,快點快點抓住他”邊游戲。)
札記:
平時只有爸爸媽媽為孩子洗手絹,今天讓孩子回去為家長洗手絹,孩子感到吃驚,家長也堅決不讓??磥碜尯⒆訉W會孝順,還得先做家長的工作。
課題二:有趣的瓜果
執(zhí)教時間:4月25日——4月27日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利用彩泥表現(xiàn)各種水果造型,體驗材料帶來的美感。
2、 鼓勵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發(fā)揚團結協(xié)助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 引導學生突破水果常規(guī)的造型和色彩,談談感受。
2、 引導學生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創(chuàng)新。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準備墊板、尺、鉛筆、剪刀、牙簽、彩泥等材料和一些新鮮水果。
教與學活動的過程:
活動一:
啟發(fā)學生回憶自己最喜歡的水果的造型與色彩,談談自己的感受。
分組展示,觀察課前準備的新鮮水果的造型與色彩,引導學生討論制作方法,嘗試用彩泥制作一個自己喜歡的水果造型。
活動二:
展示嘗試制作的作品,引導學生討論、思考:怎樣利用彩泥制作出香甜的水果。(提示:可以從色彩的搭配、造型擬人化等方面引導學生的想象。還可以介紹一些團、搓、壓、接、印、刻等制作方法。
引導學生獨立制作一兩件有趣的水果,然后以小組為單位,用“水果店”、“水果吧”等形式展出作品,并可以通過“選購自己喜歡的水果”的方式對作品進行評價。
收拾與整理。
課后拓展:運用學過的制作方法制作不同的水果。運用其他材料(陶土、紙張、布等)制作水果。
教學評價:
1、 是否突破水果常規(guī)的造型和色彩,談談感受。
2、 是否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創(chuàng)新。
3、 是否團結協(xié)作。
4、 是否在課前準備了充分的材料。
札記:
這樣的課,運用實物投影儀來上真是再合適不過了。我先請學生自己試著做幾個水果,互相參觀,大家可以向做得好的學生提問,然后由他在實物投影儀下演示自己是怎樣做的。這樣由學生來教學生,技法問題迎刃而解。教的學生有成就感,學的學生沒有距離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