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手教案最新8篇

時間:2022-12-30 作者:Trick 備課教案

教案在完成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意講授內(nèi)容要點,做為一名教師,你進入職場多年,對教案的制定方式一定十分熟練了,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認識手教案最新8篇,感謝您的參閱。

認識手教案最新8篇

認識手教案篇1

本課時是在學生學過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和比米小的單位,并且初步了解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教材先通過插圖說明千米在生產(chǎn)實際中的應用,然后通過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長度單位米,推算出新的長度單位千米,幫助學生建立起千米的觀念,并揭示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1千米=1000米,為了讓學生掌握計量單位間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寫出“想”的思路,使學生在計算時有所依據(jù)。例1是見解長度單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設計了針對例1、例2的強化練習(試一試)。

對于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觀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十分注重學生已有的基礎,強調(diào)新、舊知識的關系,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新舊知識的引申、發(fā)展處加以復習、強化、溝通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促成新舊知識的轉(zhuǎn)化,盡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觀念,使課堂教學過度自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當然,學生也并非是一張白紙,在平時生活中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fā)表他們的意見,發(fā)揮他們的想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他們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觀念。 當然,單單靠這些要使學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觀念還是相當困難的。學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單單讓學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認識1千米的話是遠遠不夠的。記得我第一次上這一課時時,就是讓學生

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認識1千米。結果學生對1千米觀念的建立相當差。特別是聯(lián)系生活實例時,學生就錯誤百出。使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沒有很好完成,教學的重點、難點沒有克服。

在這次教學時,結合上一次教學中的不足,我對教學過程進行新的設計,主要圍繞“怎樣較好的使學生建立1千米的觀念”思考。為了解決這一難點,在課前我在學校附近測量出1千米的長度,教學中,在學生想象1千米之后,帶學生去實地目測一下1千米的長度,這樣,學生想象的1千米和實際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對比,學生對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觀念。從之后的練習中,也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對1千米有了比較準確的認識。當然,用目測的方法來感知1千米的長度,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果有時間讓學生去走一走的話,學生對1千米的認識一定更加準確,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我讓學生課后去走一走,真實地去感知1千米的長度,加強對1千米觀念的建立。

回顧整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的參與是比較積極的,參與面也是比較廣泛的。與第一次教學相比,教學任務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學難點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整節(jié)課各部分的銜接及時間的掌控存在許多不足,在鞏固練習時沒能適當展開,沒有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

認識手教案篇2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第89-91頁的主題圖、例1、例2及相關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正確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能讀出幾分之一這樣的分數(shù)并且能掌握分數(shù)各部分之間的名稱。

2、通過合作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數(shù)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4、根據(jù)主題圖對學生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的法制教育,教育學生學會愛護保護環(huán)境。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 圓形紙片、長方形、正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關于主題圖內(nèi)容課件。讓學生觀察同學們在做什么? 指名幾名學生說說自己得到的信息。

教師總結得出:同學們在野外進行野炊活動。

滲透環(huán)境保護法:

同學們,既然他們是在野外進行野炊活動,所以就會帶著一些食品。看看圖上,他們的前面不是放有很多的包裝食品嗎?可是,同學們想想,這些包裝食品吃了后,包裝袋怎么處理呢?

學生:丟放在垃圾桶或垃圾箱里。

同學們說得真好。如果亂丟,就會影響環(huán)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中就有明確的規(guī)定:

第一章第六條第一款規(guī)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huán)境的義務。

第二款也規(guī)定:公民應當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采取低碳、節(jié)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huán)境保護義務。

因此,我們再除外野游時,如果隨手隨意亂扔垃圾,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

同學們,我們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小公民,我們從小就要養(yǎng)成愛護、保護環(huán)境的好習慣,做一個懂得愛護和保護我們生存環(huán)境的合格的小學生。同學們,一起努力吧!

2、叫2個學生上來把圓形紙片當做月餅來分,把一個月餅分給兩同學可以怎樣分?如果分得比較公平,每人分幾塊?

學生說出想法后,教師板書:平均分。

3、同學們,為了公平,我們再分物品時,盡量的分平均??墒侨绻蠋熯@里有一塊月餅,要分給兩個同學,并用一個數(shù)來表示每個同學

分得幾塊?你會表示嗎?

學生回答。

師:好的,那接下來的15分鐘的時間就交給同學們了。

要求:小組合作完成教材第93頁的內(nèi)容。用手中的圖形來折一折,幫助理解。

二、匯報交流、學習新知。

1、師生共同交流學習

師:同學們學習得怎么樣呢?現(xiàn)在來一起解決剛才老師提出的問題好嗎?

一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得幾塊?(半塊)

師:這半塊用一個數(shù)來表示,怎樣表示呢?(1/2)

舉反例說明要平均分,教師演示,讓學生判斷。體會1/2是怎么得來的,又是怎么表示的。

引導學生:

這半個月餅是幾份中的幾份?我們就說它是這塊月餅的二分之一,用1/2表示。師:另外半個月餅是多少呢?學生:也是這塊月餅的1/2。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2

2、學習怎樣寫1/2

師:這個數(shù)怎么寫呢?

讓學生先說怎么寫,教師再指導學生正確的寫法。并指導寫法:先寫“—”表示平均分,再寫“2”,表示平均分的份數(shù),最后寫“1”,表示其中的1份,課件出示:寫作1/2 。

3、學生匯報教材第90頁的自主學到的1/3、1/5

(1)、師:根據(jù)剛才的學習,如果把月餅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塊餅的幾分之幾呢?

(2)、讓學生說說教材上平均分成5份的長方形,要表示它的五分之一,應該把幾份涂上顏色。(學生回答:1份)。

三、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認識1/4

(一)、交流所得

師:同學們剛才也學習了,再來說說:

如果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四份,每塊是它的幾分之一?(學生回答:每塊是它的四分之一)如果不是平均分,每塊是月餅的1/4嗎?(課件出示)

強調(diào):只有平均分,每塊才是月餅的1/4。1/4怎么寫?學生回答后,師生共同訂正。

(二)、體驗1/4

1、師:你是怎么得到1/4的?說一說1/4表示什么?

2、學生回答:不論一個圖形的形狀、大小怎樣,只要把它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3、引導學生說說什么是分數(shù)?學生回答后,師生共同小結:像 1/2、 1/3、1/4 、1/5 ......這樣的數(shù),都是分數(shù)。 (課件出示)。

(三)、認識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及讀寫:

師引導學生總結匯報: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引導學生學會寫分數(shù)

和讀寫分數(shù)。

教師用課件出示分數(shù)的讀法:先讀分母,加“之”字后再讀分子。 分數(shù)的寫法:先寫分數(shù)線,再寫分母, 最后寫分子。

老師再舉一些例子讓學生深入體會分數(shù)的讀寫:例如:二十分之

一、三十五分之一等。

(四)、學習例2

師:請學生拿出同樣大的正方形紙,小組合作折出不同的1/4涂上顏色貼在底板上,在相同的時間里看哪組折出的方法最多。 1分子

匯報怎樣折的。(選擇學生作品展示,指名說一說各自的折法,表揚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

四、現(xiàn)學現(xiàn)用

課件出示練習題,先讓學生判斷,然后師生共同完成,并引導學生說說原因。(題目:見課件)

五、課后練習。

1、教材第91頁“做一做”第1題。

2、練習二十第1題

七、課堂小結

同學們你們今天有什么收獲?談一談。

認識手教案篇3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提升學生對圓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學生介紹已經(jīng)知道的圓的知識,教師有選擇地板書:圓心、半徑、直徑。

揭示課堂--圓的(再次)認識。

二、圓的再次認識。

⒈、感受半徑?jīng)Q定圓的大小。

⑴按要求畫圓。

出示練習十七第2題。

自己畫;媒體出示畫圓的方法;仿照畫法規(guī)范畫圓,提醒學生們在圓中標出半徑或直徑。

⑵快速畫圓。

出示練習十七第3題。

同桌比較圓的大?。涣砍鰞蓚€圓的半徑分別是多少,同桌交流。

⑶畫最大的圓,

出示練習十七第4題。

在正方形內(nèi)快速畫圓;同桌比較圓的大小,合作量一量圓的半徑;畫一個最大的圓,交流半徑是20毫米的理由;想一想,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教師在“半徑”兩字的右側(cè)板書:決定圓的大小)

⑷利用數(shù)據(jù)比較圓的大?。ò嗉壗涣鳎?/p>

出示練習十七第5題。

⒉、感受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⑴分步出示練習十七第6題。

指名回答問題。

⑵同桌說說填填第⑵問,班級交流移動的方法。

⑶獨立完成第⑶問,指名學生在屏幕上指出圓心的位置。

⑷問答第⑷問。教師在圓心右側(cè)板書:決定圓的位置。

⒊、感受直徑是圓內(nèi)最長的線段。

⑴出示練習十七第7題。

⑵同桌合作完成。

⑶班級交流你的發(fā)現(xiàn):直徑是圓內(nèi)最長的線段;圖中量直徑的方法和道理。

⒋欣賞生活中的圓。

⑴自然現(xiàn)象中的圓。

⑵工藝品和建筑物中的圓。

⑶運動現(xiàn)象中的圓。

三、總結全課,布置作業(yè)。

⑴看板書,總結全課。

⑵布置作業(yè)。

在圓內(nèi)畫一個最大的正方形。

認識手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叫出名稱,基本掌握鐘面的主要結構。

2、使幼兒知道時針、分針及它們之間的運轉(zhuǎn)關系,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活動重點:

幼兒知道時針、分針及它們之間的運轉(zhuǎn)關系,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

活動難點:

幼兒能正確辨認整點和半點,并自主操作撥出相應的時間

活動準備:

教具:大時鐘一個

學具:幼兒每人一個小鬧鐘

活動過程:

一、認識時鐘,知道時鐘名稱及用途

1、(教師出示時鐘)這是什么?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時鐘的?時鐘有什么用途?

2、請幼兒說一說。

3、教師小結:手表、鬧鐘、掛鐘、電子鐘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時鐘,它們能告訴人們時間,人們學習、工作、生活都離不開時鐘。

二、觀察認識鐘面

1、(教師手指鐘面)看,鐘面上有什么?鐘面上有多少數(shù)字,它們是怎么排列的?

小朋友再仔細看,鐘面上的三根針一樣長嗎?

2、幼兒回答。

3、教師小結:鐘面上有12個數(shù)字,數(shù)字從1開始按從小到大、順時針的方向排列。

這三根針分別是時針、分針和秒針。最短的那根是時針,再長一點的是分針,最長的那根是秒針。小朋友可以看到秒針是一直都在走,因為一秒鐘就是很短的時間。有些時鐘上不一定會顯示秒針。我們只要看時針和分針就可以知道時間。

三、認識整點、半點,了解分針和時針的運轉(zhuǎn)關系

一)認識整點

1、(教師將兩指針都撥打12上)小朋友看,時針和分針都在12上,這就表示12點。

2、提問:誰會撥1點鐘呢?(請幾個幼兒撥時間,其他幼兒觀察并檢驗結果。)

剛才他們在撥動指針時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時針和分針是怎么走的?

3、教師小結:時針和分針是朝同一個方向走的,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路,走一格就是走1個小時。幾點整時,時針就指向幾,分針都指向12、

二)認識半點

1、(教師把指針撥打12:30的位置。)現(xiàn)在請你們再仔細觀察鐘面,現(xiàn)在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時針指向數(shù)字12,就是12點鐘,時針指向12和1的中間,分針指向6表示12點鐘的一半,所以現(xiàn)在就是12:30、

2、誰愿意來撥動指針,撥出1:30鐘呢。(請一位幼兒上來撥,其他幼兒觀察并檢驗結果。)

剛才他們在撥動指針時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時針和分針是怎么走的?

3、教師小結:不管是整點還是半點,時針和分針始終是朝同一個方向走的。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走一格就是走1個小時。幾點半時,時針指向兩個數(shù)的中間,分針指向6。

四、幼兒操作,撥時間

1、今天每個小朋友都帶來了一個小鬧鐘,現(xiàn)在就要請你們聽老師說時間,然后你們來撥出相應的時間,看誰撥得又快又對。

2、組織幼兒活動。

3、評價幼兒活動。

認識手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重量概念。

2、學會換算質(zhì)量單位。

3、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這些質(zhì)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重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重量概念。

教學難點:

學會估計生活中的物體的質(zhì)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體的質(zhì)量

(1)老師手里握著一枚胸花,讓學生猜一猜,老師手里有什么,并估測它的質(zhì)量。

(2)、猜一猜老師約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頭牛媽媽、一匹馬爸爸、一頭豬姐姐、一只熊哥哥約重多少千克?

2、講故事

師:這些動物們都住在美麗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條河岸上,這條河,河水很清,在河對岸也有一個村莊,這個村莊住著白兔、小猴等動物。

3、認識噸,建立1噸的質(zhì)量概念。

師:

(1)牛媽媽、馬爸爸、豬姐姐、熊哥哥能一起過橋嗎?請同學們打開書,翻到第十一頁,看第十一頁的例6。

(2)各學習小組議一議,這四只動物能一起過橋嗎?為什么?

(3)匯報;

4、小結:

(1)噸是比千克大的質(zhì)量單位。

(2)1噸=1000千克

5、請學生說一說生活中什么東西大約重1噸。

二、單位名稱之間的換算

1、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匯報

3、總結單位名稱的換算方法。

三、鞏固、運用新知

1、讓學生說一說用噸作單位的物品有哪些?

2、獨立完成練習三的第一題和第二題。

3、指導學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題和練習三中的第三題和第四題。

四、全課總結:

說說這節(jié)課你認為自己表現(xiàn)得如何,你有什么收獲?

認識手教案篇6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27~29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初步學會看立體圖形。

2、使學生認識并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

3、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2、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模型、長方體形狀的紙盒、長方體框架。

學生:長方體形狀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學具、用學具做的長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師:畫面上是什么圖形?(長方形)現(xiàn)在請你們認真觀察,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課件演示由6個長方形圍成一個長方體的過程)

2、師:同學們在一年級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是不是由6個任意的長方形都能像這樣圍成一個長方體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繼續(xù)研究和長方體有關的一些知識。(板書課題)

3、師:周圍有很多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從主題圖中找一找。(電腦抽象出長方體的圖)

師:你帶來了哪些長方體形狀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

(一)整體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1、請你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師介紹長方體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長方體的面。

2、師邊指邊說:長方體兩個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長方體的棱。請你找出長方體的棱。

3、指導學生觀察:三條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長方體的頂點。用手摸摸看。

4、師: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學生邊說師邊用課件分別演示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

(二)探究長方體的特征

1、獨立觀察、小組合作探究長方體特征。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現(xiàn)在請你拿出長方體的物品,仔細觀察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課件出示)

小組里說一說,然后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填在數(shù)學書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學們在數(shù)面、棱、頂點的'數(shù)目時拿著長方體的手不要來回轉(zhuǎn)動,要想一想怎樣數(shù)比較好,不重復也不遺漏。(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觀察)

2、匯報交流,歸納長方體的特征。(課件一步步出示問題及答案)

在匯報交流時注意:

(1)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數(shù)面、棱、頂點的個數(shù)。

在數(shù)棱的數(shù)目時,如果學生不理解相對的棱,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相對的棱。

(2)學生介紹長方體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師分別再用課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讓學生指一指特殊的長方體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3、拿出學具按照表格中的問題完整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

4、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觀察、探究,我們知道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三)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1)拿出學具動手插一個長方體的框架,想想應該選用哪些小棒,怎樣插比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動手。

(2)師:在制作中你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每一組棱的長度怎么樣?

2、認識長、寬、高。

(1)師:我想知道做這個長方體的框架共需要多長的鐵絲(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幾條棱的長度,為什么?

師: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這三條棱的長度相等嗎?怎樣求總棱長?

(2)師:像這樣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認識立體圖形中長方體的長、寬、高。

3、認識不同位置放置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橫著、豎著、側(cè)著擺放長方體框架,分別讓學生指它的長、寬、高。

三、練習鞏固

1、深化理解長、寬、高。

拿出自己做的長方體,擺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長、寬、高。(匯報后板書)

小結: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都可以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因此由于長方體擺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長、寬、高的長度也不同,但是長、寬、高的和是不變的。

2、填空并口答。

3、書練習五第一題。(略)(如有學生回答困難,教師可讓學生拿出實物那樣擺放后再回答)

4、判斷。

(1)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

(2)長方體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都相等。( )

(3)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棱長度都不相等。( )

5、

若分別改變長方體的長、寬、高,長方體的形狀會怎么樣改變?(課件分別演示)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長方體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五、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頂點

6個

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12條

8個

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教學反思: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在幾何初步認識知識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變換;應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認識方向、制作模型、設計圖案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币虼?,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我注意充分利用和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自主探索,親身體驗,豐富學生對形體的感知,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注重動手操作,讓學生積累空間觀念。

小學生學習幾何形體知識屬于直觀幾何階段,教學時我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等實際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掌握幾何形體的特征,不斷積累空間觀念。如讓學生小組合作,發(fā)現(xiàn)并逐步抽象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征;選用合適的小棒拼組成一個長方體框架,使學生清楚地看到12條棱的關系,讓學生進一步抽象概括,從而引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概念。動手做一個長方體紙盒,并擺放不同位置,從而使學生加深對長、寬、高的理解。由于加強動手操作,使學生豐富感知,積累了空間觀念,形成概念。

二、引導多向思維,讓學生形成空間觀念

培養(yǎng)學生展開多向思維,是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的基礎。教學中注意我引導學生多向思維,如長方體棱的認識,在學生已知道長方體有3組相對的棱并制作了長方體框架后,我又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如果制作一個長方體框架,需要量出幾條棱的長度?”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條棱的長度然后用和乘4就可以了,這樣12條棱又在學生腦中分成了4組,促進了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

三、重視想象,讓學生發(fā)展空間觀念

想象是學生依靠大量感性材料而進行的一種高級的思維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按照一定目的,有順序、有重點地去觀察,在反復細致觀察的基礎上,讓學生展開豐富的空間想象,發(fā)展空間觀念。如讓學生根據(jù)圖形想象長、寬、高的長度分別發(fā)生變化后,會引起長方體的形狀怎樣改變,既使學生認識到長、寬、高和長方體大小的關系,又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認識手教案篇7

教學內(nèi)容:

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能正確找出(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來做角。

2、操作活動中體驗感知角有大小,能通過直觀觀察比較出角的大小。

3、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角,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jīng)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體驗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教學準備:

三角尺一個,小棒4根,兩根硬紙條,一張長方形的紙。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玩一個拼圖形的游戲。

(1)拿出四根小棒,你能圍成什么平面圖形?

(2)拿走一根,你又能圍成什么平面圖形?

(3)如果再拿走一根,剩下的2根小棒,又能圍成什么平面圖形呢?

(4)談話:仔細看這個圖形,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認識的新朋友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聯(lián)系生活,感知探索

1、感知角

談話:小朋友,喜歡做手工嗎?看,這兩位小朋友正在做手工呢?。ǔ鍪纠?情境圖)你看到了什么?這些物體上有沒有我們認識的圖形?

引導:這些物體上不但有我們認識的圖形,還藏著我們的新朋友角,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物體的角藏在哪里!(課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紙片、鬧鐘)

談話:這些物體中都有角,我們把角請下來,好嗎?

引導:三角尺中也有角,拿出你的三角尺,指一指它的角(指生上臺指,師指導角的指法),咱們感受一下,用手心摸摸尖尖的點有什么感覺,順著點往這兒摸,再順著點往這兒摸,誰來說說有什么感覺? 現(xiàn)在我們把這個角描下來好嗎?

談話:請同學們自學角的相關內(nèi)容,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這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直的線叫做角的邊。為了說明這個角兩條邊張開的大小,通常會在角上做一個記號,從角的一條邊畫一條弧線畫到角的另一條邊。

提問:角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邊有什么特點?指名說說,集體說一說。(教師板書)

追問:你能指出這請下來的角的頂點和邊嗎?指生上臺指一指。

2、找角

談話:角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請大家仔細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說給同桌聽。

交流:你找到角了嗎?

小結:看來角真是無處不在,只要小朋友有一雙數(shù)學的眼睛,還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角。

3、辨角

談話:聽說我們認識了角,課堂上來了一些客人,都爭說自己是角,到底是不是呢?(想想做做第1題)請小朋友們來當裁判(用手勢表示),是的用表示,不是用表示(手指表示)。你能指出角的頂點和邊嗎?

4、數(shù)角

提問: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角,關鍵要看什么?

請大家數(shù)數(shù)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請大家先做上角的記號,再填空。(想想做做第2題)

思考幾邊形就有幾個角?

學生做完后,集體交流、評議。

5、畫角

談話:經(jīng)過努力,我們知道了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請你閉上眼睛,用你的小手指在腦袋里畫一個角吧?。ㄏ犬嬍裁??再畫什么?做上角的標記)注意:實際操作中邊用尺子畫。(為什么)

三、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試一試(制作活動角)

談話:你們能像老師這樣,用硬紙條和圖釘做一個角嗎?注意安全。

(生獨立做角,有困難的,師引導同桌之間互相幫忙)

提問:你能指一指自己做的角的頂點和邊嗎?(生指)

談話:咱們來變魔術,能把你的角變大一些嗎?再變大一些。(生操作)你是怎樣把角變大的?

指出:角的兩邊張開,角就變得大一些,師演示。

引導:怎樣可以把角變?。?(生操作)

指出:角的兩邊合攏,角就變得小一些,師演示。

指出:把角的兩邊張開或合攏,角就會變大或變?。◣熒黄鸩僮鳎簿褪钦f,角有大小。(板書:角有大?。?/p>

根據(jù)你們剛才的體驗,能比較這3個角的大小嗎?(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的鐘面圖)

生齊聲說:第三個角最大,第二個角最小。

接著比較一組邊不一樣的角,得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2、折角(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動手用長方形紙折出一個角,作上角的標記,找出頂點和邊。

(2)和同桌比比角的大小。

四、課堂總結

1、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了新朋友角,如果你是一個角,你想怎樣向大家介紹自己?

2、角的用處很大,讓我們一起走進角的奇妙世界!

3、拓展延伸思考:在一個長方形上剪一刀,還剩幾個角?

認識手教案篇8

第1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43頁例1、例2以及課堂活動、練習十1——2題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能說出角的各部分名稱,會辯認角。

3、在探索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

教學難點:會辯認角

教具、學具:實物展示臺、三角尺、紙、活動角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你知道角嗎?你能說一說嗎?

2、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吹礁鞣N各樣的角。

課件出示例1圖,觀察這些物體,指出那里是角。

二、動手操作,建立角的概念

1、折角

⑴你們能用這張紙折出角嗎?

⑵你們用手摸一摸角的這兒(頂點)有什么感覺?再摸一摸角的這兩邊,有什么感覺?

學生摸一摸后,說一說感覺。(尖尖的;直直的光滑……)

⑶在學生折的角中選幾個大小不同的角,貼在黑板上。你能說出這幾個角,哪個大,哪個小嗎?

⑷:角是有大小的。

2、做活動角

⑴如果給你一顆圖釘,兩條硬紙條,你能做出一個活動角嗎?

①學生試做

②操作:聽口令,變大變小。

3、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

⑴抽象出角的圖形

課件:由活動角抽象成幾何圖形角。

教師演示,學生想象:用小圓點代替圖釘,用兩條直直的線代替硬紙條。會是什么圖形?

⑵介紹角各部分的名稱

你們想知道這個小圓點叫什么,兩條線又叫什么嗎?

①看書第43頁

②反饋。板書:頂點、邊、邊

4、:這節(jié)我們認識了什么?

三、課堂活動

1、說一說生活中所見到的角。全班交流

2、課堂活動,第2題。數(shù)一數(shù),共有幾個角?

⑴小組活動

⑵反饋。全班交流

3、練習十第1題

⑴小組活動

⑵反饋。全班交流

4、練習十第2題

⑴小組活動

⑵反饋。全班交流

四、課堂

第2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44頁例3、例4以及練習十3——5題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直角,感受直角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能說出三角尺上的直角,會判斷直角。

3、在探索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

教學難點:會辯認角

教具、學具:實物展示臺、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角,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看到各種各樣的角,指出那里是角。

2、引入新課。我們還繼續(xù)學習角。

二、動手操作,建立直角的概念

1、認識直角。指一指課桌面、數(shù)學書的封面、黑板面上各幾個角,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⑴小組活動。

⑵反饋:分別說一說。

⑶教師:這些角都是直角。

2、認識三角板上的直角。

⑴學生拿出三角板,你能指出直角嗎?

⑵教師在黑板上畫直角,并畫上直角符號。告訴學生這是直角符號。

3、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角

⑴拿出小朋友準備的長方形、正方形,觀察長方形、正方形有幾個角,它們都是什么角?

小組活動,相互說一說。

教師:長方形、正方形的4個角都是直角。

4、折直角

⑴你能折出一個直角嗎?

學生試折,你是怎樣折的?

⑵說一說教室里哪些是直角。

5、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

⑴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幾個角,想知道它們是不是直角,怎么辦?

⑵討論用什么方法來判斷。

⑶教給學生比的方法。

⑷學生用三角板比一比課桌面、數(shù)學書的封面的4個角是不是直角。

6、:這節(jié)我們認識了什么?

三、課堂活動

1、練習十第3題。指出圖中的直角,并標出直角。

⑴獨立完成。

⑵反饋。全班交流

2、練習十第4題,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⑴小組活動。

⑵反饋。全班交流

3、練習十第5題。議一議有幾個直角?

⑴小組活動

⑵反饋。說一說有幾個直角?數(shù)一數(shù)。

四、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