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認識教案6篇

時間:2022-11-25 作者:couple 備課教案

教案是幫助教師提升課堂效率的重要工具,提前制定好一份教學教案,能讓我們在講臺上更好的展現自己的教學實力,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毫米的認識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毫米的認識教案6篇

毫米的認識教案篇1

教學目的:

1、在實踐活動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長度單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長度表象;

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關系。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并且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并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

3、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學準備:學生(尺子、一張大約3厘米長的小紙條);教師(課件、米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小朋友,上個學期我們學過哪幾個長度單位?

生:厘米和米。

小朋友們還記得哪些關于厘米和米的知識?大家一起用手來比劃一下看看1米和1厘米有多長。

二、認識毫米

1、認識1毫米

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有什么東西比1厘米還要短呢?

生:眉毛、眼睫毛、螞蟻、硬幣的厚度。.。.。.

這些東西都不夠1厘米長,我們用什么樣的長度單位表示長度呢?

生:毫米。

對!毫米是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

小朋友猜猜看,1毫米有多長呢?你們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長度,你能找出來嗎?請大家試著找一找。

讓學生說一說1毫米在尺子上到底有多長?教師引導說出:直尺上1厘米之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請小朋友在尺子上比劃一下1毫米有多長。

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呢?讓學生說一說

2、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讓學生猜一猜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學生說并說明是怎樣想的?可以引導學生數一數尺子上1厘米中間有幾個小格。(板書:1厘米=10毫米)用鉛筆尖指出從0刻度開始5毫米的刻度線。比一比,誰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線;8毫米呢?

3、估一估,量一量

(1)我們的數學書大約有多厚呢?先讓學生用眼睛估測,再小朋友

自己動手測量,學生量出是6毫米。(板書:毫米)。

(2)先估測再測量桌上小紙條的長度,引導說出小紙條長度為3厘米4毫米或34毫米并追問3厘米4毫米是怎樣換算為34毫米的,理由是什么?

三、認識分米

1、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剛才我們認識了比厘米還小的單位毫米,小朋友再想一想,有沒有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長度單位?

對!分米。(板書:分米)

老師手上有個盒子,它的邊長正好是1分米,小朋友們想一想,這個盒子邊長要是用厘米表示,大約是多少厘米呢?

先請學生猜一猜,再請人上臺量一量是10厘米,問學生這說明了厘米和分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說明1分米等于10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2、找出1分米的長度

請學生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的長度

生:(0~10、15~25.。.。.。)

怎樣從尺子上找最快?引導說出找0~10最快。

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引導說出插座的邊長、軟盤的邊長、粉筆的長度、學具盒的長、文具盒的寬等。)

3、畫一分米的長度

每位同學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集體反饋你是怎么畫的?(課件演示畫一分米的動畫)

4、比劃一分米的長度

學生用手指比畫出1分米的長度,同桌驗證。

5、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學生匯報自己的想法,再說出或者展示驗證的辦法。(老師可以展示米尺,讓學生一起數一數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6、估一估,量一量

(1)數學書的邊有多長?先估一估長度,再量一量。引導說出書長為2分米多4厘米、大約2分米、24厘米。

(2)同桌學生不用尺子,估測課桌和椅子的高度大約是多少分米,并交流方法。老師記錄學生估測的數據。然后請同桌合作分別實際量一量分別是多少厘米,說說各接近幾分米,并比一比誰估計得最準確。

四、練習

1、給物體選擇合適的單位

(課件出示)一張床長大約2()、一根黃瓜長大約2()、一顆牙齒長大約4()、一塊黑板長大約40()、一枝鉛筆長大約1()5()。

2、選擇合適的測量單位。

老師家的房子要裝修,我要計算客廳的長度,選擇什么樣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請學生說出自己選用單位的理由。讓學生意識到可以根據物體的實際長度來選用合適的單位。

3思考題:

辨一辨

我們來讀一讀一個小朋友寫的一篇數學日記。

(課件出示)

今天,我系好了一條長大約6厘米的紅領巾,和老師同學們坐了一輛長大約6毫米的公共汽車去春游。我在一棵大約8米高的樹邊吃了一大約2分米長的面包。然后捉了一只大約6分米長的螞蟻。

(學生可能會笑,讓學生說說笑的理由,并幫忙改一改數學日記,可以讓學生比畫一下這些物體的實際長度來幫助學生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

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分米和毫米,加上原來的米和厘米都是長度單位,你能將它們按照大小順序排列一下嗎?(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

同桌之間用手勢比畫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約有多長。

課外活動。

(課件出示問題)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國際上采用什么樣的符號表示?

毫米的認識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 52~53 頁例 1、例 2,第 54 頁的“想想做做” 。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觀察、測量、交流等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 長度觀念。

2.使學生在實際測量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和測量工具,會測量一些物體或線 段的長度,積累一些測量和估計的經驗,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3.使學生體會認識成都單位是實際生活中計量長度的需要,感受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 價值,增強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以及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一份米長和一毫米厚的物品若干件。

學生每人準備一把直尺,一枚 5 角硬幣;每個小組準備一把米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導入新課

1.提問:誰能知道,教室的門大約有多高?要知道教室的門有多高,可以用什么作單 位來測量呢?1 米有多長?1 厘米呢?用手比劃比劃。

2.說明:米和厘米都是我們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兩個新的長度單 位 分米和毫米。 (板書課題)

二、實踐操作 認識新知

(一)認識分米

1.量一量。 出示一個長大約 20 厘米、 寬大約 10 厘米的文具盒。 用直尺量出文具盒的長邊和短邊的 長。明確:這個文具盒的長大約是 20 厘米,寬大約是 10 厘米。 指出:像 10 厘米、20 厘米這樣的長度還可以用新的長度單位“分米”來表示,10 厘米 是 1 分米,20 厘米是 2 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可以用字母“dm”表示。 (板書:分米 dm) 追問:這個文具盒的長大約是幾分米?寬呢?

2.認一認。

讓學生拿出直尺,按照 10 厘米是 1 分米,在直尺上找出 1 分米的長度,看看有多長。 提問:從直尺上看,1 分米是幾厘米? 指出:從直尺上可以看出,1 分米正好是 10 厘米,也就是說,1 分米等于 10 厘米。 (板書:1 分米=10 厘米) 提問:你能用手比劃出 1 分米有多長嗎?先試一試,再與同學交流。

3.畫一畫。

讓學生用直尺畫一條長 1 分米的線段。 反饋:你是怎樣畫的?請同桌學生互相檢查一下,再看看 1 分米的線段有多長。

4.找一找。

反饋:找找身邊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 1 分米,同桌互相說一說。 組織全班交流,進一步感受 1 分米的實際長度。

5.數一數。

讓各小組的同學輪流在米尺上數一數,看 1 米有幾分米。 (板書:1 米=10 分米)

(二)認識毫米。

1.量一量。

同桌合作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有幾厘米,并和同學交流。 提問:數學書的厚度不到 1 厘米,要表示它的具體厚度,怎么辦?你有什么想法? 指出:表示不到 1 厘米的長度,就需要認識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大家在直尺上數一 數,課本的厚度有幾個小格。 指出:直尺上 1 厘米中間 1 個小格的長度是 1 毫米。 (板書:毫米)這是我們今天要認 識的另一個長度單位,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F在請大家觀察直尺,并在直尺上指 一指 1 毫米,看看 1 毫米有多長? 學生活動后,組織交流,明確:直尺上每一個小格的長度都是 1 毫米。

2.數一數。

讓學生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 1 厘米里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1 厘米等于幾毫米?(板書:1 厘米=10 毫米)

3.看一看。

出示一些厚度大約是 1 毫米的物品(如,5 角硬幣、身份證等) ,說明它們的厚度大約 都是 1 毫米。然后讓學生在數學書上輸出 10 張紙,量一量它的厚度大約是多少,再讓同桌 學生互相比劃 1 毫米的長。 提問:測量吶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指出:毫米是比較小的長度單位,量比較短的物體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三、課堂練習 鞏固提升

1.做“想想做做”第 1 題。

讓學生看圖,同桌互相說一說各是多少毫米。 提問:你是怎樣知道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各是幾毫米的? 再問:你認為怎樣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2. 做“想想做做”第 2 題。

出示三角形圖,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形的邊,說一說怎樣測量三角形每條邊的長度。 學生獨立完成測量和填空,并交流測量的結果,以及自己的發(fā)現。 出示平行四邊形圖,讓學生獨立完成測量和填空,并組織反饋。 提問:通過測量平行四邊形四條邊的長,你有什么發(fā)現?

3. 做“想想做做”第 3 題。

完成測量后,讓學生說說課桌和板凳的高各接近幾分米,餅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4.做“想想做做”第 4 題。

讓學生分別估計數學書和講臺的寬, 說一說估計的結果, 以及為什么估計數學書的寬要 用厘米作單位,而估計講臺的寬要用分米作單位。 讓學生分別測量數學書和講臺的寬,并記錄測量的結果。

提問:數學書的寬正好是整厘米數嗎?比 18 厘米多幾毫米?可以怎樣表示? 再問:講臺的寬正好是整分米數嗎?可以怎樣表示? 比較:請同學們比較估計和測量的結果,想一想是估計的結果準確一些,還是測量的結 果準確一些。

提出:估計時,一般不需要得到十分準確的結果,可以用大約是多少來表示,而測量得 到的結果是比較準確的,可以用幾厘米幾毫米或者幾分米幾厘米這樣的形式來表示。

4. 閱讀“你知道嗎” ,并進行交流。

四、反思交流 總結收獲(略)

毫米的認識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

3、組織有效的活動,激活參與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學生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

教學具準備:

每人一條1分米長的紙條,1分硬幣,磁卡,1厘米、1米的紙條,直尺,白紙1疊、米尺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身高圖。

問:你知道這個小朋友在干什么嗎?(量身高)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齊讀:1米32厘米

這里面用到了兩個什么單位?(長度單位)分別是什么?(板書:米厘米)

2、復習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長?用手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貼出1米紙條。問:你感覺1米比較怎樣?所以我們一般用米作單位來量一些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1厘米有多長?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貼出1厘米的紙條。問:你感覺1厘米的長度怎樣?所以我們一般用厘米作單位來量一些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3、導入。

我們感覺1米和1厘米的長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們要去量課桌的長,用米作單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單位又太小了,所以我們今天要認識米和厘米之間的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板書)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一)認識分米

1、師貼出紙條,指出:這張紙條的長就是1分米。

請學生也拿出相同的紙條,問:這張紙條的長就是什么?

2、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舉例說明。(插座的四條邊、軟盤的邊)

3、師:分米和厘米都是長度單位,那么它們之間有沒有什么關系呢?怎樣證實你的猜測?用直尺量一量紙條。得出結論,板書:1分米=10厘米

4、判斷:讀:我的文具盒,長大約20厘米,寬大約10厘米。

你能換種說法嗎?

5、你能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嗎?指名在實物投影儀畫線段。

問:1分米可以從刻度0畫到刻度10,還可以幾開始畫?如果從2開始呢?從3呢?

6、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比劃給同桌看,讓同桌用尺量一量,看看估計得對不對。

7、拿出彩紙條,估計一下1分米的長度,剪下1分米,再量一量,看看自己估計得對不對,還差多少。

8、我們知道了分米和厘米的關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圖,指名回答。

數一數,米尺上一共有幾個1分米?出示:1米里面有()個1分米。回答后演示:10。

指名說說米和分米的關系。板書:1米=10分米

(二)認識毫米

1、導入。

師:你能說說數學書厚多少嗎?

師演示操作方法,學生合作量一量。得出結論:數學書厚度不到1厘米。

2、揭示。

為了看得更清楚,老師拿來了一個放大鏡(出示),發(fā)現數學書的厚度連一厘米都不到,說明我們還需要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毫米。板書:毫米。

3、認識。

放大1厘米。

師:在直尺上,1厘米中間有一些比較短的刻度線,把1厘米分成了一些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演示從刻度線0到第一根小短線就是1毫米。

4、進率。

一格一格數,數到5毫米時停下,問:這根刻度線有什么不同之處?指出:從刻度線0到這根刻度線就是5毫米。演示5毫米。繼續(xù)往下數。填空:1厘米里面有()個1毫米。

你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了嗎?板書:1厘米=10毫米

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你感覺1毫米比較怎樣?怎樣數比較方便?(用筆尖數)學生數一數。

5、舉例。

什么東西的長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

師示范量1分硬幣的方法,學生同桌合作。用同樣的方法量1元硬幣、銀行卡的厚度,再量一量多少張白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三、反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題。

(1)說出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數的?想想怎樣看更方便。

(2)第2題,量出下面圖形每條邊的長。

學生獨立測量。

匯報交流。

(3)第3題。先估一估自己的課桌和凳子的高大約是幾分米,然后小組合作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分別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幾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題。

先估計,再測量,把數據記錄下來。

(1)學生測量,記錄數據。

(2)匯報交流。

3、在()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鐵釘長2()。

(2)床長2()。

(3)大米寬2()。

(4)黃瓜長2()。

讓小朋友獨立選擇,在交流時先讓學生用手勢表示自己選擇的長度單位,然后在小組里交流為何選這樣的長度單位。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都是什么單位?它們之間的關系你知道嗎?讀一讀。

五、課堂作業(yè)

六、板書設計:

認識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教后反思

在二年級(上冊),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也初步學會用厘米和米作單位測量或估計物體、線段的長度。在三年級(下冊)學生還將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學習用千米作單位描述公路、鐵路及河流的長度,描述常見交通工具行駛的速度??梢?,分米和毫米不僅是認識長度單位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學生逐步掌握測量方法和技能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設計教學時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舊知與新知的有效銜接

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學生對厘米和米的已有認識,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由此

幫助學生明確分米、毫米與米、厘米的關系。

二、操作與思考的有效合作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實際長度的表象,幫助學生逐步提高對物體長度的把握能力。讓學生剪出1分米長的紙條,讓學生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讓學生找出接近1分米長的鉛筆,借助銀行卡的厚度讓學生體驗1毫米等活動都是為了幫助學生逐步形成1分米、1毫米實際長度的表象。像這種概念教學的課堂,讓我深深的體會到: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白觥本褪亲寣W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讓學生動手測量,親身經歷,用心總結,才能學得會,辯得請,記得牢。

毫米的認識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明晰測量的步驟與方法。

2.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估測、測量等活動,讓學生體會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測量”這部分內容的實踐性較強,要注重讓學生進行估計、測量、交流等活動,通過直觀——表象——抽象的思維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毫米的長度觀念。教學中,可以選擇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物為學具(如身份證、鉛筆、硬幣等),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同時要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培養(yǎng)估測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會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難點:體驗1毫米的實際長度,形成直觀表象。

四、教學準備

課件,1分硬幣、身份證等。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怎樣用手勢表示1米和1厘米大概的長度?米和厘米間有怎樣的關系?

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米和厘米,還知道1米=100厘米,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其他的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認識毫米

1.毫米產生的意義。

(1)估一估。

①小組活動:估計數學書的長、寬、厚。

②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③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量一量。

①小組活動: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并將測量時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②匯報交流。

③教師課件演示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的方法,并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議。

小結: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或者要求量得比較準確時,可以用毫米(mm)表示。

④教師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讓學生在測量中理解和體會長度單位“毫米”產生的必要性,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及小組合作的意識。

2.合作探究,認識毫米。

(1)初步認識1毫米。

①小組討論:關于毫米,你知道什么?

②觀察自己的直尺,你能找到1毫米的小格嗎?

③你能用手指一指嗎?那用什么工具指比較合適呢?

④1厘米里面有幾個1毫米呢?用筆尖指著數一數。

課件演示1格1格地數,得出結論:1厘米中有10個1毫米。

⑤組織學生找不同的1厘米,數一數里面有幾個1毫米,從而驗證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2)進一步認識1毫米,建立表象。

①你能用手比劃1毫米的長度嗎?

②借助1分硬幣、磁卡等實物,感受1毫米。

(3)找一找生活中的1毫米,并說一說,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時一般是用“毫米”作單位的?

(4)用毫米作單位,再次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各是多少?

?設計意圖】本課的重點是幫助學生建立“毫米”的觀念。三個探究知識點的設立著眼于這一重點,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同時,借助生活實物,幫助學生親身感受,進而抽象出1毫米的長度觀念。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練習第2題時應引導學生正確擺放直尺及正確讀數。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在練習時讓學生先估一估,再精確測量,給學生嘗試、修正的機會,使學生的估測能力在這節(jié)課得到一定的發(fā)展。

(四)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毫米的認識評課稿

毫米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毫米不僅是認識長度單位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學生逐步掌握測量方法和技能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做單位測量或描述物體的長度。本節(jié)課從思維的抽象到思維的遷移再到思維的轉化一直到思維的深化,王老師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順利達成教學目標。

課的伊始,王老師通過簡單的復習,讓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明確他們之間的關系,并且用手比劃出他們的長度。這樣可以為后面1毫米長度的建立打下基礎,導入簡潔。

無論是有意義的發(fā)現學習,還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都是小學數學學習中的重要學習方式。新課部分王老師把講授和學生自學處理的很好。王老師通過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找一找等一系列有層次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概念。

在教學毫米時,王老師是通過讓孩子估測數學書的長度、寬帶、厚度,然后直接告訴孩子因為用厘米已經不能直接準確地量出它的厚度,通過描述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入毫米這一長度單位。然后王老師通過一些操作讓學生感受1毫米有多長:量1分硬幣的厚度,比劃1毫米的長度。畫出5毫米、10毫米使學生感受出毫米很小很小。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指出思維的方向,學生根據指導要求自主學習,通過交流匯報,強化對毫米的認識與應用。

這節(jié)課是成功的,孩子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都是經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知識。但是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要更細致地考慮孩子的情感目標,在教學實踐中繼續(xù)去探索、反思、逐步完善,才能臻于完善。

毫米的認識教案篇5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0-61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結合教學,向學生滲透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2、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提問意識、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會用毫米、分米做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的建立,會用毫米、分米做單位量出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過程和在實際測量中的靈活應用。

四、教具、學具:

米尺、硬幣、直尺、紙條等。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激發(fā)興趣:

1、師:同學們,第一個航天員是誰?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無聞、刻苦鉆研的科學家,花費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研制過程中不能有一點點的失誤。你認為在研制過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

學生可能答:飛機的性能,駕駛員的技術,準確的測量等。

師:首先得經過精確的測量,絲毫誤差都可能導致失敗。

(這一環(huán)節(jié),加強了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復習長度單位:米、厘米

問:那么測量物體的長度要用到什么單位?

一米的長度大約有多長呢?用手勢表示1米大概有多長?1厘米大概有多長?

(對已建立的長度觀念的復習,為新知作準備。)

3、測量紙條的長度。(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拿出紙,,看誰能量出紙條的長度?

師:這8厘米多,多的又不夠1米,用什么單位表示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激發(fā)矛盾,提高探究的欲望,為合作探究作準備。)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認識“毫米”。

(1)調查研究后,匯報交流。

(1)師:關于毫米的知識,你都知道什么?拿出你的直尺,把你所發(fā)現的說給同組同學聽聽。(合作學習,老師巡視。)

(2)匯報交流: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3)師問:用鉛筆的筆尖指著,一毫米一毫米地數1厘米中有多少個1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4)用鉛筆尖指出從0刻度開始5毫米的刻度線。

比一比,誰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線;8毫米呢?

(5)提問:你身邊什么物體的實際長度接近1毫米?

(2)親身體驗1毫米到底有多長?

師:這是一枚一分硬幣,你先估計一下,它的厚度是多少?實際測測,看估計的對不對?

師:除了一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還能舉出長度是1毫米的物體嗎?

師:到底1毫米有多長呢?用手勢表示一下。

(3)實際測量:

① 考考你的眼力:你估計一下這本數學書有多厚?實際測一測,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導用毫米做單位測量的方法)

② 任選你喜歡的物品,測出它的長度。(小組操作、互評、反饋)

教師: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還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在課堂上體現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認識分米。

(1)引入分米:下面我們做個智力小游戲。

師:這是兩根紙條,只用尺子測出其中一根的長度,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另一根的長度。

請最有智慧,最先完成的小組到前邊來演示。

師:10厘米、10厘米地測,這個方法真好,這10厘米的長度還可以說是多長?有誰知道?(板書:分米)

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第二個長度單位:分米。

問:1分米是幾厘米?40厘米是幾分米?為什么是4分米?

(板書:1分米=10厘米)

(2)體驗1分米的長度:

師:1分米有多長呢?伸出你的兩指,比一比多長是1分米?

(這一拃的長度就是1分米)

(3) 滲透米和分米的關系。

創(chuàng)設情境:一天老師叫小老鼠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但是它的直尺斷了一節(jié),小老鼠不知如何畫。請你幫助幫小老鼠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悟出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用一把無起始刻度的直尺。)

師:1米里有幾個1分米?10個1分米是多少?

板書:1米=( )分米。(10分米就是1米。)

(三)階段,突出重點: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

現在我們一共認識了4個長度單位,今后我們在測物品的長度時,有時就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單位,如果測量時要求特別精確地話,還可以用毫米做單位,那么這4個長度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呢?下面每個小組的同學研究一下。(學生匯報略)

(四)鞏固反饋,學以致用:

蠟筆長6( );跳繩長2( );課桌高7( );粉筆長75( );

蠟筆長60( );跳繩長( );課桌高70( );粉筆長75( );測量教室的寬用( );書的厚度用( );成都到北京的距離用( )。還有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我們還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才能解決新問題。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希望你們到書中或上查查看。

毫米的認識教案篇6

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導學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知道分米、毫米這二個長度單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學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時利用直尺,觀看分米、毫米標準的長度,觀察1毫米、1分米的長度,在腦中建立表象,并讓學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長度幫助學生感悟用心體會。

2.練習法。學生鞏固知識和形成各種學習技能需要反復的練習,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在教學認識分米、毫米時,讓學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為參照物。

教學學法:

1.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和培養(yǎng)學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觀念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際的應用能力。

2.學會與人合作養(yǎng)成良好習慣。在估計測量中,由于毫米相對較小,容易出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分工完成,在課堂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回憶學過的二個長度單位是什么?比劃一下1米長度和1厘米的長度嗎?

二、教學新知

1、認識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請你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劃一下。

師提問:生活哪些物體的長或厚約為1毫米?

3、學習厘米與毫米的關系追問:通過剛才比劃和觀察,你發(fā)現什么?

毫米是相對較小的長度單位,通過觀察你發(fā)現。

(1)厘米與毫米有什么關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師:拿出數學書,讓學生觀察其厚度,你覺得數學是多厚?

(2)分米的認識

①分米

出示一條10厘米長的小棒,讓學生估,引出這條是10厘米。

師:這也是一個長度單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預計學生能知這是1

分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師: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

畫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讓學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長約1分米的物體,來幫助學生建立觀念。

②分米與米的關系

師:2分米長約是多少,用手比劃一下?4分米?10分米?

師:你發(fā)現什么?引導學生發(fā)現1米=10分米。

3.長度單位的系統(tǒng)化和展望

談話: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長度單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請你把它們與原來學習過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隊,從大到小排好?引導學生發(fā)現:相鄰單位的進率都是10。

三、鞏固練習

鞏固練習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這節(jié)課我安排的練習題

都與幾何測量、幾何直覺直接相關,符合當前課改精神。

四、課堂總結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及時反饋。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收獲的信息進行和篩選和整理,完善知識結構,并及時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