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教案教案8篇

時間:2022-10-29 作者:Cold-blooded 備課教案

在明確了自己的教學目標后,我就可以認真書寫教案了,制定教案是我們開展教學工作前的首要任務,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比的教案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比的教案教案8篇

比的教案教案篇1

一、 創(chuàng)設情境:

1、出示課本主題圖:幼兒園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這些橘子分給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請同學們想一想:你認為怎么分合理?說一說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題目:這筐橘子按3:2應該怎樣分?

(1)小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實際操作)。

(2)記錄分配的過程。

(3)各小組匯報:自己的分法。

大班小班

3個2個

6個4個

30個20個

............

2、出示題目:如果有140個橘子,按照3:2又應該怎樣分?

(1)小組合作。

(2)交流、展示。

(3)比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們的共同點。

方法一:

大班小班

30個20個

30個20個

............

方法二:畫圖

140個

方法三:列式

3+2=5

140=84(個)

140=56(個)

答:大班分84個,小班分56個,比較合理。

(還會出現用整數方法來列式計算的。)

3、小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同學們要認真分析數量關系,可以選用多種方法解答。

三、鞏固新知。

完成課本第55頁:

1、獨立試做:試一試

2、獨立試做練一練的1題、2題,3題搶答,并說明理由。

四、知識拓展:數學故事。(共同探討方法)

五、總結:1、學生看書總結本節(jié)所學內容。

2、提出自己還有些疑惑的問題。

六、【板書】

比的應用

3+2=5

140=84(個)

140=56(個)

答:大班分84個,小班分56個,比較合理

提供現實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分析問題中的數學信息。

這一過程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體驗時間,在實際操作中,學生會不斷調整一次分配的數量,不斷的產生新的解題的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例來分配的意義。

有上面小組合作的經驗與發(fā)現,這次可以操作、畫圖、列式等不同的方法來分,從實踐中發(fā)現規(guī)律,理解部分量與總量的關系。

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和老師都能及時的發(fā)現不懂的,理解不好的問題,便于及時處理。

比的教案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探索按比例分配的解決方法,并能用來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

3、樹立用自己學來的知識幫忙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解決方法.

教學難點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與分數的聯系,已掌握簡單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把比的知識應用于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題方法,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生活、工作中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也為以后學習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礎。

學情分析:對于按比例分配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曾經遇到過,甚至解決過,每個學生都有一定體悟和經驗,但是對于這種分配方法沒有總結和比較過,沒有一個系統的思維方式。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的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系統化,總結并內化成學生的一個鞏固的規(guī)范的分配方法。

教學過程

活動一

1、課前調查

奶茶中牛奶和紅茶的比是2∶9。從這句話中你看出了什么?

牛奶是紅茶的2/9,紅茶是牛奶的9/2,紅茶是奶茶的/9/11,牛奶是奶茶的2/11。

2、實際操作

要配置220毫升奶茶,需要多少牛奶和多少紅茶?

學生討論,研究不同算法。

解法一:220/(2+9)=20ml,20*2=40ml,20*9=180ml

解法二:2+9=11220*(9/11)=180ml220*(2/11)=40ml

討論出幾種就是集中不強求,比較后找出自己認為的最簡單的解法。

學生配置奶茶,共同品嘗。

活動二

1、教學例2

書上例2,列式計算

2、生活中常常要把一個數量按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節(jié)課我們來研究比的應用。(板書:比的應用)接下來希望大家能夠學以致用,來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

活動三:

1、請幫忙配糖:

一種什錦糖是由奶糖、水果糖和酥糖按3:5:2混合成的,要配制這樣的什錦糖50千克,需要奶糖、水果糖、酥糖各多少千克?(鼓勵求異思維)

3、幫劉爺爺收電費

劉爺爺管收四家電費,四家合用一個總電表,四月份供付電費83.2元,按每家分電表的度數分攤電費,每家各應收多少錢?

住戶王家張家趙家李家

分電表度數40382953

3、陸老師和高老師合租一套房,高老師住30平方米的房間,陸老師住20平方米的房間,客廳廚房等公用部分的面積是30平方米,每月房租1000元,房租怎樣分配才合理?

4、總結全課

比的應用廣泛,在工業(yè)、農業(yè)、醫(yī)藥......用途很廣,同學們今后要留心觀察生活,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比的教案教案篇3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二單元第5課時 (比的應用)

教學目標:

1、在合作探究和解決問題過程中使學生理解按一定比例來分配一個數量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3、通過實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教學重點:

1、正確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熟練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預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回顧以前學習過的平均分,由平均分的“公平”引出今天的題目如果還按照平均分,反而不公平。(兩人共同合作勞動,完成份額不同,所得分配問題)

2、小結:剛才兩位如果勞動資額相同,所以他們獲得的報酬要按1:1來分配,這種分配方式也就叫平均分。如果完成勞動份額不相同,所以他們獲得的報酬要按1:1來分配就不公平,怎么辦?

(組織交流)

師:這里的報酬要完成份額的比進行分配比較合理。像這樣,把一個數量按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揭示課題:按比例分配)

二、初步感知

1、想一想,兩位應該按怎樣的比來分配勞動所得?(板書:按完成的比3:2進行分配)

2、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3:2的具體含義。

3、誰能用算式表示兩位各應分得多少元?

4、小結:通過剛才的生活實例,你認識了什么?(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三、自主探究,合作研習

1、談話:其實,在生活中,像這樣的按比例分配的例子是很多的,你有沒有遇到過?說一個給大家聽聽,今天,我們學習第19頁內容,由于我們昨天已經布置了預習,所以我們按以下提綱進行交流。

2、 此時用ppt出示“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和“導學提綱”

學習內容:冀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19頁。

學習目標

1、認識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掌握這類實際問題的解答方法。

2、認識連比,理解三個數量連比的意義。

導學提綱

1、例1中“紫色與紅色方塊數的比是3:5”的含義是什么?

2、與同學說說例題中每種方法的解題思路。

3、你能畫圖理解這兩種解題方法與同學交流嗎?

4、你怎樣理解例2“按照2:3:5配置混凝土”這句話的含義?

5、“練一練”第3題是把1200千克培養(yǎng)料按怎樣的比來分配?

學生根據導學提綱進行下列活動,教師巡視,深入各小組交流,關注學困生。

(1)獨立思考,嘗試解答。

(2)小組交流,說說想法。

(3)組織交流,形成思路。

(4)選好內容,進行預展示。

四、集中展示

1、例1中“紫色與紅色塊數的比是3:5”的含義是什么?

預設:(1)這里的3:5,也就是在8個方塊,紫色占3份,紅色占5份,一共有8份,紫色占了方塊總數的83,紅色占方塊總數的85。求紫色(茄子)有多少平方米,就是求984平方米的83是多少,求紅色(西紅柿)有多少平方米,就是求984的85是多少。

(2)把984平方米平均分成5份,3份是茄子,5份西紅柿??偡輸?+5=8,

茄子為984÷8×3=369(平方米),西紅柿為984÷8×5=615(平方米)。

2、展示例2的解題思路及方法……

3、展示“練一練3”的解題方法

小結:通過剛才的生活實例,你又有什么新的收獲?你覺得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解答關鍵是什么?

預設:(1)關鍵是根據已知的比表示的份數關系,找出各種數量占總數量的幾分之幾,也就是把比轉化成分數,再按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乘法計算。(2)根據份數先求總份數,再求每份數,最后求幾份數。

五、反饋檢測

1、本次校運動會上共有644人報名參加各項目比賽,其中男女運動員人數的比是4 :3,你知道參加各項比賽的女運動員有多少名嗎?

2、低年級老師用一根長40厘米的鐵絲圍成一個三條邊的比是4 : 7 : 9的三角形,請你幫低年級老師算算三條邊的長度各是多少?

3、六(1)班有學生35人,六(2)班有學生36人,六(3)班有學生34人。在第十二屆田徑運動會入場式上需要制作210面彩旗,按照六年級各班學生人數的比,六年級三個班各需要做多少面彩旗?

4、一個標準的籃球場是長方形,它的周長是86米。長與寬的比是28:15。求這個標準的籃球場的面積。

六、課堂小結

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七、課堂作業(yè)

20頁,1、2、4、5。

板書設計:

按比例分配的解題方法

一要知道分配的數量,二要知道按怎樣的比分配

比的教案教案篇4

學材分析

按比例分配的練習。

學情分析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應用,將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

學習目標

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導學策略

練習、反思、總結。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基本練習:

(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1.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2.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3.男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4.全班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5.女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6.全班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

(二)學校有買來小足球和小籃球120個,小足球和小籃球個數的比是3比5。學校買來小足球和小籃球各多少個?

?

把250按2比3分配,部分數各是多少

二、變式練習:

1、被減數是36,減數與差的比是4比5,減數是多少?差是多少?

2、有一種藥水,按藥液與水的比為1比5000配制而成。用這樣的藥液0.5千克,可配制這樣的藥水多少千克?

3+5=8

1203/8=45(個)1205/8=75(個)

2+3=5

2502/5=1002503/5=150或250-100=150

4+5=9

364/9=16365/9=20或36-16=20

1+5000=5001

0.51/5001=0.55001=2500.5(千克)

教學反思

提高練習的靈活度,以及練習的形式。

比的教案教案篇5

教學目標

使學生加深對比的認識,進一步掌握比的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并加深認識不同問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并溝通知識間的聯系,提高學生應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

教學重難點

運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基本訓練

二、應用題練習

三、小結

四、作業(yè)

1、口算

練習1310

2、說出下面每句話的具體意思。

一本書,已看頁數和剩下頁數的比是2∶1。

蘋果筐數和橘子筐數的比是3∶4

一個長方形長和寬的比是5∶3

男生與全班人數的比是4∶9

要求說出各占幾份,再說出每個數量各占總數量的幾份之幾和一個數量是另一個數量的幾分之幾或幾倍。

3、用比表示下列數量之間的關系。

合唱組人數是美術組的3倍。

大米袋數是面粉的1.5倍。

公牛頭數是母牛的1/3

摩托車輛數是自行車的2/5。

1、解答應用題

配制黑火藥用的原料是火硝、硫磺和木炭。這三種原料重量的比是15∶2∶3。要配制240千克這種黑火藥,需要三種原料各多少千克?

上下練習;

問:已知什么,要求什么?這是什么應用題?關鍵是什么?

2、練習1311

問:4∶1是哪兩個數量的比?長和寬對應的總長度是40米嗎?為什么?

要下求什么,再求長和寬?

上下練習。

3、練習1313

明確題意后指出:能根據數量與比之間的對應關系把它改編成分數應用題嗎?

學生口述后解答。說想法。

能把(2)改編成分數應用題嗎?

練習131213

課后感受

同學們能運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比的教案教案篇6

設計說明

根據本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如下設計:

1、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自然引入新課。

首先利用教材中的情境,讓學生交流分橘子的方法,從而引出平均分的方法不公平,而按照學生人數的比來分橘子比較合理,將學生的思路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本節(jié)課,即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的探討中來。

2、給學生提供了充分思考和活動的空間。

在新知的探究過程中,給學生提供充分的體驗空間。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小棒代替橘子,鼓勵他們實際分配,并做好分配的記錄,使學生在這一操作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有了上面的實際操作經驗,在解決把140個橘子按3∶2進行分配時,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和交流的空間。在學生探究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后,組織他們將不同的策略進行比較,發(fā)現其中的共同點,讓學生在比較的基礎上選擇自己認為合理的策略解決問題。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觀察情境圖,獲取圖中的信息。(課件出示)

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2、提出問題。

把這些橘子分給1班和2班,怎樣分合理?

3、討論分配方案。

請同學們想一想,說一說你的分法。

(1)學生思考,同桌交流。

(2)指名匯報,說明理由。

預設

生1:可以每個班各分一半。

生2:按1班和2班人數的比來分配。

引導學生說出兩個班的人數不一樣,平均分看似公平,其實并不公平,而根據兩個班人數的比3∶2來分比較合理。

4、引入課題。

像這樣,把一個數量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板書課題:比的應用)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情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分析情境中的數學信息,為后面的動手操作、分析推導解題方法奠定基礎。

探究新知

(一)初探新知。

要把這筐橘子按3∶2分給1班和2班的小朋友,應該怎樣分?我們用小棒代替橘子分一分。

1、小組交流后學生動手分配。

引導學生明確1班占3份,2班占2份。

2、記錄分配的過程。

引導學生在記錄過程中發(fā)現6∶4,30∶20……都等于3∶2,為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奠定基礎。

3、各小組匯報,說說自己的分法。

引導學生不斷調整每次分配的數量,明確1班占3份,2班占2份。

4、在這次分小棒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fā)現?說說感受。

(每次分的小棒的根數比都是3∶2)

設計意圖:在分小棒的操作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在觀察記錄的過程中發(fā)現6∶4,30∶20……都等于3∶2,鞏固了化簡比的內容。另外,學生不斷地調整每次分配的數量,不斷地產生新的解題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意義。

比的教案教案篇7

教材分析: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與分數的聯系,已掌握簡單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把比的知識應用于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題方法,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生活、工作中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也為以后學習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礎。

學情分析:對于按比例分配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曾經遇到過,甚至解決過,每個學生都有一定體悟和經驗,但是對于這種分配方法沒有總結和比較過,沒有一個系統的思維方式。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的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系統化,總結并內化成學生的一個鞏固的規(guī)范的分配方法。

教學過程

活動??

1、課前調查

奶茶中牛奶和紅茶的比是2∶9。從這句話中你看出了什么?

牛奶是紅茶的2/9,紅茶是牛奶的9/2,紅茶是奶茶的/9/11,牛奶是奶茶的2/11。

2、實際操作

要配置220毫升奶茶,需要多少牛奶和多少紅茶?

學生討論,研究不同算法。

解法一:220/(2+9)=20ml,20*2=40ml,20*9=180ml

解法二:2+9=11220*(9/11)=180ml220*(2/11)=40ml

討論出幾種就是集中不強求,比較后找出自己認為的最簡單的解法。

學生配置奶茶,共同品嘗。

活動二

1、教學例2

書上例2,列式計算

2、生活中常常要把一個數量按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節(jié)課我們來研究比的應用。(板書:比的應用)接下來希望大家能夠學以致用,來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

活動三:

1、請幫忙配糖:

一種什錦糖是由奶糖、水果糖和酥糖按3:5:2混合成的,要配制這樣的什錦糖50千克,需要奶糖、水果糖、酥糖各多少千克?(鼓勵求異思維)

3、幫劉爺爺收電費

劉爺爺管收四家電費,四家合用一個總電表,四月份供付電費83.2元,按每家分電表的度數分攤電費,每家各應收多少錢?

住戶王家張家趙家李家

分電表度數40382953

3、陸老師和高老師合租一套房,高老師住30平方米的房間,陸老師住20平方米的房間,客廳廚房等公用部分的面積是30平方米,每月房租1000元,房租怎樣分配才合理?

4、總結全課

比的應用廣泛,在工業(yè)、農業(yè)、醫(yī)藥......用途很廣,同學們今后要留心觀察生活,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比的教案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 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思路,能運用這個知識來解決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 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以及探求解決問題途徑的能力。

3、滲透數學的對應思想及函數思想,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獨立思考、自覺檢驗的好習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思路。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解答比例分配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我們在教學中學過平均分,平均分的結果有什么特點?(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個數量分成不等的幾部分,即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種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一瓶500ml的稀釋液,其中濃縮液和水的體積分別是100ml和400ml,xxx(補充問題并解答)

二、新授。

1、教學例2。

(1)出示例2:

(2)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后,問:題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進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釋液;濃縮液和水的體積按1:4進行分配。)

(3)問:“濃縮液和水的體積1:4”,是什么意思?(就是說在500ml的稀釋液,濃縮液占1份,水的體積占1份,一共是5份,濃縮液占稀釋液的5分之4,水的體積占稀釋液的5分之1。)

(4)你能求出兩種各多少ml嗎?怎樣求?(引導學生進行解題)

① 稀釋液平均分成的份數:1+4=5

濃縮液的體積:500× =100(ml)

水的體積:500× =400(ml)

答:稀釋液100ml,水400ml。

(5)如何檢驗解答是否正確呢?(說明:檢驗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把求得的濃縮液和水的體積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釋液的總體積;二是把求得的濃縮液和水的體積寫成比的形式,看化簡后是不是等于1:4

(6)學生試做:練習:做一做第1題。(訂正時說說解題時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補充練習

(1)出示:學校把栽280棵樹的任務,按照六年級三個班的人數分配給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個班各應栽樹多少棵?

(2)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后,問:題中要把280棵樹按照什么進行分配?(著重使學生明確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數的比來分配,即按47:45:48來分配。)

(3)根據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數怎樣算出各班栽的棵數占總棵數的幾分之幾?(使學生明確:要先算三個班總共有多少人(即總份數),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數占總棵數的幾分之幾。)

(4)怎樣分別算出各班應種的棵數?引導學生解答:

① 三個班的總人數:47+45+48=140(人)

② 一班應栽的棵數: 280× = 94(人)

③ 二班應栽的棵數: 280× = 90(人)

④ 三班應栽的棵數: 280× = 96(人)

答:一班栽樹94棵,二班栽樹90棵,三班栽樹96棵。

(5)學生進行檢驗。

(6)學生試做“做一做”中的第2題。

三、鞏固練習。

練習十二的第1、3題。

四、布置作業(yè)。

練習十二第2、4、5、6、7題。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內容相對而言較容易掌握,因而學生在學習中并沒有出現什么困難。教學中,我兩種方法并重,并讓學生理解兩種方法的殊途同歸之處。對于類型稍有不同的題目,如“做一做”第2題,以人數為比例進行分配的,我在教學時添加了一道例題,教學后再讓學生獨力完成第2題,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學得較為輕松,也對這種類型題掌握得較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