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內(nèi)容豐富的教案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我們的教學質(zhì)量,制定教案是提高我們教學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方式,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化學通用類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化學通用類教案篇1
教學分析
本課題是在學習原子結構和元素概念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得失電子形成離子的過程。本課題難點比較集中,有微觀表征:電子的分層排布、離子的形成;有化學用語:原子結構示意圖、離子符號;也有把宏觀與微觀架起橋梁的知識:元素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元素化學性質(zhì)的關系。這些內(nèi)容是引領學生把學習注意力由宏觀世界轉到微觀研究的重要過渡,為學生探求宏觀物質(zhì)變化的奧秘打開了一個微觀領域的窗口,是引發(fā)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和向往,是培養(yǎng)學生對微觀世界學習興趣的一個很好的素材。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原子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難點)
2.了解離子的形成,初步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zhì)的一種粒子。(重點)
3.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涵義及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元素性質(zhì)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想象、猜想探索證明歸納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力。
2.觀察l~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歸納小結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元素性質(zhì)的關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過程,了解離子的形成,初步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zhì)的一種粒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對微觀世界學習的興趣。
2.喚起學生對科學的好奇與向往。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富有感情地朗讀學生作品──科普小論文《漫游原子世界》,鞏固原子結構的知識。
附文:我是一個小小的電子,我在原子里圍繞著原子核不停地轉動,雖然空間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總想掙脫原子核的吸引??墒窃雍诉@個小老頭很有能耐,雖然只占原子的一丁點空間,里面卻由質(zhì)子和中子構成,中子不帶電,質(zhì)子帶正電,正好把我身上的負電深深吸引。
2.設問:原子核外電子是如何運動的呢?它們能否掙脫原子核的吸引呢?
二、引導探究核外電子的排布
1學生猜想:核外電子是如何運動的?
2.學生交流:向你的同學說一說你想象中核外電子如何運動?
3.探究證明假設:閱讀課本圖文。(把圖4-9“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示意圖” 制作成掛圖,借此引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理解電子分層排布)
4.歸納結論: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5.教師啟發(fā):科學家在探索原子核外電子運動時,也經(jīng)歷了假設、猜想的階段,然后通過科學的手段、借助先進的儀器進行實驗測定、檢驗而得到真理的。那么電子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層?有的排在第二層?各電子層上電子數(shù)目有什么規(guī)律?(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后,進一步啟發(fā)學生對電子排布的通想,提醒學生到高中后還會有更深入的研究,有興趣的同學可自己查閱有關資料)
6.學習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的意義:
7.練習鞏固:向你的同桌說一說下列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意義:
8.展示掛圖: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學生觀察、互相討論、歸納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目與元素性質(zhì)的關系:
9.教師設問:稀有氣體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he為2),達到穩(wěn)定結構,故化學性質(zhì)比較穩(wěn)定。金屬元素原子和非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未排滿,要趨向穩(wěn)定,怎么樣才能達到目的呢?(制造探究情境,誘導學生下一步的探究)
6.引導提問:離子是怎樣形成的?什么叫離子?如何區(qū)別陽離子和陰離子?離子符號的書寫應與原子有什么不同?
四、小結練習,誘發(fā)思考
1.小結:在本課題,我們學了什么?
2.練習:課本習題。
教學設計說明
過去由于過分追求知識和能力目標,忽略過程和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課堂教學設計上,教師往往注重知識的灌輸和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需要比較忽視。于是基本上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教師把一個個的知識點教給學生,學生記住結果并會應用解題就行了。課堂上缺乏師生之間的感情共鳴,顯得蒼白乏味,學生學習方法不靈活,死記硬背,知識掌握不牢固。
在新的教學理念驅(qū)動下,本課題的教學設計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創(chuàng)設了多個學習情境,利用豐富的教學手段開展課堂活動:(1)欣賞科普小論文《漫游原子世界》,以輕松活潑的形式、生動形象的語言鞏固了原子結構知識,同時提出“校外電子是如何運動的”“電子能否掙脫原子核的吸引”等問題,自然入了本課題的學習;(2)讓學生猜想質(zhì)疑核外電子運動,再借助掛圖(課本圖4-9“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示意圖”)幫助學生樹立空間概念,探索、理解電子的分層排布;(3)通過學生角色扮演活化氯化鈉形成的過程,強化學生的探究欲;(4)利用圖示把鈉原子和氛原子發(fā)生電子轉移形成氯化鈉的過程簡明呈現(xiàn),幫助學生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這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應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若學生難以接受,可按教材要求簡化過程);(5)借助觀察掛圖“l(fā)~18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以表格形式進行知識類比,歸納稀有氣體元素、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目與元素化學性質(zhì)的關系;這樣處理能化難為易,變枯燥為樂趣,變結論性知識為探究性學習,讓學生饒有趣味地、自主地進行科學探究,使生硬的化學概念變得栩栩如生,易于理解。學生逐漸對學習化學產(chǎn)生渴望之情,能主動參與探究,建構新知,從而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科學態(tài)度和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
本課題設計主脈清晰,重點突出,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設計教學過程,學生參與度高,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點評
選取核心概念──離子為研討課,內(nèi)容比較抽象,難度較大,富有挑戰(zhàn)性。本設計體現(xiàn)了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科學探究的設計和培養(yǎng)。實施教學過程中,不但知識與技能目標得到較好的落實,而且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也得到較好的體現(xiàn)。課堂設計充分挖掘教材,尤其重視課堂活動設計,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而富有吸引力。
1.探究活動設計:(1)欣賞科普小論文,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對本課題學習欲望。(2)猜想、交流、探究校外電子如何運動,體現(xiàn)對學生合作精神和科學探究的培養(yǎng)。(3)角色扮演離子形成的過程,生動活潑,達到校理想的學習效果。
2.擴展學習設計:元素性質(zhì)與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關系研究采用表格設計,體現(xiàn)了推理、歸納、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
探究離子的形成
1、提供信息:①鈉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②鈉和氯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2、學生表演:兩個學生通過觀察原子結構示意圖,分別扮演銷原子和氯原子(頭上貼元素符號,身上貼最外層電子數(shù)目的“電子”),其他同學當裁判。(表演的形式活潑而又巧妙地考查了學生對原子結構示意圖的理解,學生熱情高漲地參與,課堂活躍起來)
3.學生討論;要趨向穩(wěn)定結構的鈉原子和氫原子該如何變化來達到穩(wěn)定呢?設計一個方案。(生動的情境、求知欲的驅(qū)使,學生積極設計多種方案:①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中三個電子轉移到鈉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使雙方最外層電子數(shù)平均,分別為4。②氯原子的最外層七個電子轉移到鈉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使雙方達到穩(wěn)定結構。③鈉原子的最外層一個電子轉移到氯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使雙方達到穩(wěn)定結構。這樣,較好地暴露了學生的原有思維,有利于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引導,對于方案①,教師要讓學生分辨生活中的平衡與化學中的穩(wěn)定的區(qū)別;對于方案②、③,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分析發(fā)生這兩種情況的難易程度)
4.學生表演;兩個學生和同學們一起研究各方案,選擇最佳方案:把“鈉原子”身上最外層的那個“電子”貼到“氯原子”身上。“鈉原子” 因失去一個電子而變成na+,“氯原子” 因得一個電子而變成cl-,由于靜電作用而結合成化合物nacl。(直觀活潑的表演把枯燥、繁難的學習內(nèi)容變得生動有趣,學生自然對原子與離子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區(qū)分,也為原子得失電子的規(guī)律埋下伏筆)
5.師生分析:(一邊分析,一邊板書)
化學通用類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掌握化學反應的實質(zhì),理解離子反應及離子方程式的意義;根據(jù)化學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對比掌握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能力培養(yǎng):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學會分析、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科學思想:通過觀察的化學現(xiàn)象及反應事實,使學生了解研究事物從個別到一般的思想方法,體驗研究問題,尋找規(guī)律的方法。
科學品質(zhì):通過實驗操作,培養(yǎng)學生動手參與能力,對反應現(xiàn)象的觀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
科學方法:觀察、記錄實驗;對反應事實的處理及科學抽象。
重點、難點 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問】復分解反應能夠發(fā)生的條件是什么?并對應舉例說明。
【評價】給予肯定。
【指導實驗】全班分為三大組,分別做下面的三組實驗,并觀察記錄:
一、硝酸銀溶液分別跟鹽酸、氯化鈉、氯化鉀的反應;
回答:復分解反應是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進行的,這類反應必須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氣體、難電離的物質(zhì)三者之一才能發(fā)生。
例:(1)在反應里生成難溶物質(zhì)。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應里生成氣態(tài)物質(zhì),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應里生成弱電解質(zhì),如:水、弱酸、弱堿等。
naoh+hcl=nacl+h2o
分組實驗,并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復習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訓練學生實驗觀察能力,根據(jù)提出的問題和實驗結果引起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二、鹽酸跟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鈣的反應;
三、硝酸跟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鈣的反應。
【追問】分別討論三組實驗,參加反應的物質(zhì)不同,為什么每一組會產(chǎn)生同樣的現(xiàn)象?在筆記本上完成其化學方程式。
【講解】酸、堿、鹽都是電解質(zhì),在水的作用下能電離(強調(diào)離子表示方法)。這些電解質(zhì)在溶液里發(fā)生的反應實質(zhì)上是離子間反應。
【練習】書寫如下電離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板書】一、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
電解質(zhì)在溶液里所起的反應屬于離子反應。如:復分解反應和在溶液中進行的置換反應等。
?過渡】用什么式子來表示離子反應呢?前面已經(jīng)通過實驗證明agno3與nacl、hcl、kcl均能發(fā)生反應,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請同學分別寫出上述實驗的化學方程式。
二、均產(chǎn)生無色、無味的氣體;
三、均產(chǎn)生無色、無味的氣體。
思考并討論、猜想。
回答:復分解反應均是在溶液中進行的,溶質(zhì)在溶液中大多數(shù)是以離子形式存在的。雖然反應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離子。比如鹽酸、氯化鈉、氯化鉀在溶液中均電離出氯離子,跟agno3電離出的ag+結合,所以均產(chǎn)生白色沉淀氯化銀。
練習:
hcl=h++cl-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kcl=k++cl-
完成練習
agno3+hcl=
agcl↓+hno3
agno3+nacl=
agcl↓+nano3
agno3+kcl=
agcl↓+kno3
復習鞏固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化學教案《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講解】先把溶液中易電離的物質(zhì)改寫成離子的形式,把難溶的物質(zhì)仍寫成化學式。反應前溶液中大量存在著四種離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結合成難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迅速減少,反應向右進行。把反應前后沒有變化的h+和no3-即實際沒有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刪去就寫成了“離子方程式”。
【板書】2.離子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agcl↓
1.概念: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
子方程式。
【練習】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設問】通過完成agno3分別與hcl、nacl、kcl反應的離子方程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離子方程式的意義有以下兩個方面。
【板書】2.意義
①能揭示反應的實質(zhì);
②不僅表示某一個反應,而且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提問】ag++cl-=agcl↓代表的意義是什么?
【講解】怎樣書寫離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寫、改、刪、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為例分析。
領悟。
模仿。
板書練習:
甲:agno3+nacl=
agcl↓+nano3
ag++cl-=agcl↓
ag++cl-=agcl↓
發(fā)現(xiàn)反應物雖不同,卻都可用同一離子方程式表示。可見離子方程式的意義與化學方程式、電離方程式均不同。
回答:不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間進行的反應,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銀鹽進行的一類反應。
反應的實質(zhì)是離子間相互交換的過程,探究反應的實質(zhì),引出本節(jié)的知識點。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板書】3.書寫步驟
(1)寫: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師生同時完成)。
(2)改:把易溶且易電離的物質(zhì)拆寫成離子,凡是難溶、難電離、氣體等均寫成化學式形式(易溶指易溶于水,凡不溶于水而溶于酸的物質(zhì)仍寫其化學式)。
(3)刪:刪去方程式兩邊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將系數(shù)化成最簡整數(shù)比。
(4)查:檢查書寫的離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質(zhì)量守恒和電荷守恒。①方程式兩邊各元素原子個數(shù)是否相等。②方程式兩邊電荷數(shù)是否相等。
?練習】鹽酸跟na2co3、k2co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co2↑代表的意義是什么?
?練習】請學生在筆記本上完成
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并驗證兩同學回答是否準確。
caco3+2hcl=cacl2+
h2o+co2↑
caco3+2h++2cl-=
ca2++2cl-+h2o+co2↑
caco3+2h+=
ca2++h2o+co2↑
甲:na2co3+2hcl=
2nacl+h2o+co2↑
=2na++2cl-+h2o+co2↑
co2↑
乙:k2co3+2hcl=
2kcl+h2o+co2↑
2k++2cl-+h2o+co2↑
丙:可溶性碳酸鹽跟強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類反應。
分析離子反應如何運用了質(zhì)量守恒定律;通過對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規(guī)則的練習,要讓學生熟練掌握這一重要的化學用語的基本功。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請寫出固體氯化銨與固體氫氧化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設問】有同學將此反應寫出離子方
h2o請討論此寫法是否正確?
【評價】對后一組的發(fā)言,給予高度的評價。指出,固體物質(zhì)間的反應,不能寫成離子方程式。
【設問】請寫出實驗室制氯化氫的化
學方程式。此反應能寫出離子方程式
嗎?
【評價】答案正確。指出學習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
【投影】課堂練習
一、完成下列離子方程式
1.氫氧化鋇跟稀硫酸反應
2.鐵跟稀鹽酸的反應
二、判斷下列離子方程式是否正確?
3.fe+fe3+=2fe2+
4.2fe+6h+=2fe3++3h2↑
5.實驗室制氯氣:
寫出: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討論后回答:
一組代表回答:按上述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此式正確。
另一組代表回答:雖然按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此式正確,但反應物都是固態(tài),反應物沒有發(fā)生電離,怎么來的離子方程式?我們認為是錯誤的。
討論后回答:
在無水參與的情況下,濃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發(fā)生電離,因此不能寫出離子方程式。
完成練習:
=baso4↓+2h2o
2.fe+2h+=fe2++h2↑
3.不正確,雖然元素原子個數(shù)守恒(即遵守了質(zhì)量守恒)但反應前、后電荷數(shù)不等,違反了電荷守恒原則。
4.不正確。不符合反應事實,fe被非氧化性的酸氧化時生成fe2+。
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及時反饋,進行調(diào)控。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總結】離子反應用離子方程式表示;離子方程式不僅能表示一定物質(zhì)間的反應,而且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正確的離子方程式可揭示反應的實質(zhì)。要熟練掌握離子方程式的寫法。
5.正確。此題是氧化還原反應,除了要遵循質(zhì)量守恒、電荷守恒外,同時還應遵守電子守恒。
?隨堂檢測】
1.h2s通入naoh溶液中,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h2s+2naoh=2na++s2-+2h2o
(b)s2-+2h++2na++20h-=2h2o+2na++s2-
(c)h2s+2oh-=2h2o+s2-
(d)2h++2oh-=2h2o
2.下列離子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
(a)鐵跟稀硫酸反應:2fe+6h+=2fe3++3h2↑
(b)碳酸鎂跟稀硫酸反應:
mgco3+2h+=mg2++h2o+co2↑
(d)氯化銅與氫氧化鋇反應:cu2++2oh-=cu(oh)2↓
第1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如何表達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第2題考查學生利用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規(guī)則判斷正確結果。
附:隨堂檢測答案
1.(c) 2.(b)、(d)
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化學通用類教案篇3
教學目標
了解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zhì)、用途。
掌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相互轉化規(guī)律及性質(zhì)的不同點。
能力目標
運用“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掌握物質(zhì)之間的相互關系。
情感目標
通過閱讀材料“侯氏制堿法”,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方面的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分析
鈉的化合物很多,本節(jié)教材在初中已介紹過的氫氧化鈉和氯化鈉等的基礎上,主要介紹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對于過氧化鈉,重點介紹它與水的反應,及與二氧化碳的反應。同時,還簡單介紹了過氧化鈉的用途。其中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是本節(jié)的難點。
對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重點介紹它們與鹽酸的反應,以及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同時,通過對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不同的介紹,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鑒別方法。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zhì)及其鑒別方法,同時也是本節(jié)的重點。
本節(jié)教材與第一節(jié)教材相類似,本節(jié)教材也很重視實驗教學。例如,教材中對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介紹,都是先通過實驗給學生以感性知識,然后再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引導學生共同得出有關結論。這樣編寫方式有利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使他們能主動學習。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實驗,具有探索和設計實驗的性質(zhì),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能力。
在介紹碳酸鈉和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及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時,采用了對比的方法,這樣編寫,可使學生在比較中學習,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記憶知識,也有利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材也重視知識在實際中的運用及化學史的教育。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方面的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
教法建議
1.加強實驗教學??蓪⒁恍┭菔緦嶒炞鲞m當?shù)母倪M,如〔實驗2-5〕可改為邊講邊做實驗??裳a充na2o2與co2反應的實驗,把蘸有na2o2的棉團放入盛有co2的燒杯中,觀察棉團的燃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反應及其應用。
還可以補充na2o2漂白織物的實驗,以說明na2o2的強氧化性。
na2o2 的性質(zhì)也可運用滴水著火這一引人入勝的實驗來引入。
2.運用對比的方法。對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質(zhì),可在學生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填寫表格。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訓練學生科學的方法。
3.緊密聯(lián)系實際。
教學要盡可能地把性質(zhì)和用途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對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據(jù)的化學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qū)W生說明在后面的課程里將會學到。
4.閱讀材料“侯氏制堿法”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或參考有關我國純堿工業(yè)發(fā)展的史料,宣揚侯德榜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也可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進行侯氏制堿法講座。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鈉的化合物
重點: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性質(zhì)及其鑒別方法
難點: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教學過程
[提問]鈉與非金屬反應,如cl2、s、o2等分別生成什么物質(zhì)?而引入新課
1.鈉的氧化物
(1)展示na2o、na2o2樣品,讓學生觀察后總結出二者的物理性質(zhì)。
(2)演示課本第32頁[實驗2一5]把水滴入盛有na2o2、na2o固體的兩只試管中,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試管口,檢驗生成氣體(圖2-6)。
演示[實驗 2-6]用棉花包住約0.2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網(wǎng)上,在棉花上滴加幾滴水(圖2-7)。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讓學生通過觀察現(xiàn)象分析出鈉的氧化物的化學性質(zhì)。
①na2o、na2o2與水反應
2na2o2+2h2o=4naoh + o2↑(放出氧氣)
na2o+h2o=2naoh(不放出氧氣)
②na2o2、na2o與co2作用
2na2o2+2co2=2na2co3 + o2↑(放出氧氣)
na2o+co2=na2co3(不放出氧氣)
[討論]
①na2o2是否是堿性氧化物
②na2o2是否是強氧化劑
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可得出結論:
na2o2與水作用除生成naoh還有氧氣生成,與二氧化碳反應除生成na2co3外也還有氧氣,所以na2o2不是堿性氧化物,由于與某些物質(zhì)作用產(chǎn)生氧氣,所以是強氧化劑。
[補充實驗]na2o2溶于水后
①作有色織物的漂白實驗,有色織物褪色。
②將酚酞試液滴入該溶液,酚酞開始變紅,又很快褪色。
[結論]過氧化鈉有漂白作用,本質(zhì)是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3)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na2o2的用途
授課過程中始終要求對比的形式進行比較氧化物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2.鈉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①展示na2co3 、nahco3樣品,做溶解性實驗。
演示實驗第32頁[實驗2-7][實驗2-8]
a.na2co3 、nahco3與鹽酸反應,比較反應速率快慢
b.na2co3 、nahco3、co的熱穩(wěn)定性實驗
通過觀察到的現(xiàn)象,將二者的性質(zhì)總結列表。
②讓學生回憶將過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時的反應現(xiàn)象及有關化學方程式:
co2+caco3+h2o= ca(hco3)2
[提問]:當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外因條件變化時,二者可否相互轉化?
提示na2co3也具有和caco3相似的性質(zhì):
na2co3+co2+h2o= 2nahco3
碳酸氫鈉也具有ca(hco3)2相似的性質(zhì):
③“侯氏制堿法”及碳酸鈉、碳酸氫鈉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學生閱讀課文后總結得出。
化學通用類教案篇4
一、【是真是假】
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是人們經(jīng)常用來贊美蠟燭“照亮別人,毀滅自已”高貴品質(zhì)的詩句。這里所說的毀滅是指自然界的物質(zhì)可以隨意的消滅,這是真的嗎?
2、廢品收購站的經(jīng)營之道是:先從零散的家庭當中以較低的價格收購鋼鐵之類的金屬,然后又以較高的價格出售給廠家,從中賺取差價。但廢鐵收購站往往把收購來的廢鐵放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待長滿鐵銹后再出售給廠家,這樣可以提高鋼鐵的質(zhì)量,從而獲得更高的利潤,這是真的嗎?
二、【合作探究】
請你根據(jù)幻燈片上的問題作出選擇,
我的觀點是。
請按照指導完成實驗并將實驗記錄填入下表中:
實驗名稱反應前的質(zhì)量實驗現(xiàn)象反應后的質(zhì)量我的結論
三、【快速搶答】
判斷正誤,并說出理由。
1、1g水完全汽化后質(zhì)量仍是1g,遵循質(zhì)量守恒定律。()
2、鎂燃燒之后生成氧化鎂,質(zhì)量增加,不符合質(zhì)量守恒定律。()
[學法指導]①定律的適用范圍是化學變化而不是物理變化。
②運用質(zhì)量守恒定律時一定要認清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
③定律揭示的是質(zhì)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四、【前失后鑒】
1673年,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將金屬汞放在一敞口容器里煅燒,冷卻后進行稱量,得出的結論是固體物質(zhì)的質(zhì)量增加了。該實驗導致波義耳與質(zhì)量守恒定律擦肩而過。
(1)是什么原因?qū)е虏x耳未能發(fā)現(xiàn)質(zhì)量守恒定律?
(2)說說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五、【探微求知】
(1)你能用圖片展示出電解水的微觀變化過程嗎,那就試試吧!(請以兩個水分子為例)
(2)說說你在貼圖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吧?
六、【知識運用】
1、[再回首]請你重新思考學案第一環(huán)節(jié):“是真是假”。
2、工業(yè)上用氮氣(n2)與氫氣(h2)兩種物質(zhì)反應來制氨氣(nh3)。某生產(chǎn)車間氨氣的日產(chǎn)量是340噸,消耗掉氫氣的質(zhì)量為60噸,則理論上消耗掉氮氣的質(zhì)量為
噸。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用下圖表示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氣。由此可推斷淀粉中一定含有元素。
七、【收獲共享】
?基礎篇〗1、化學變化的過程是重新組合的過程。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不變;不變;不變,所以,參加反應的的質(zhì)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
2、比較下列物質(zhì)的質(zhì)量大小,用“”填空。
(1)木材燃燒,余下的灰燼的質(zhì)量原木材的質(zhì)量。
(2)銅絲在火焰上灼燒,灼燒后的“銅絲”質(zhì)量原銅絲的質(zhì)量。
?拔高篇〗3、有人說他能使水變成油(含有大量的碳、氫元素),一本萬利。現(xiàn)在,他要把這項發(fā)明權超低價賣給你,你會買嗎?請你用化學知識揭開騙子的可惡面紗。
八、【走進生活】
減肥是當今社會上的一個時尚話題,但有許多人走進減肥誤區(qū),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專家指出:科學的做法是合理飲食、多運動。你能運用質(zhì)量守恒定律來解釋合理減肥的原理么?
化學通用類教案篇5
一、 設計思路
空氣是學生在化學課上接觸到的第一種物質(zhì),學生們在生活中可以從不同的途徑獲取有關空氣的知識,因此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是什么”不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我們都知道氧氣的發(fā)現(xiàn)在化學史和科學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不僅因為推翻了錯誤的燃素學說,給整個化學領域造成翻天覆地的變化,還因為研究過程中的實驗方法的多樣性和科學性。因此“空氣”的重要意義在于能夠提供一種化學情境,使學生開始了解化學的歷史以及化學作為一個學科的意義,了解科學探索的過程,同時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化學思維方式、實驗方法、探究方法的熏陶并逐步學習這些比知識更鮮活的經(jīng)驗。
本節(jié)課的設計思想是在科學史的情境中,讓學生進行探究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性、實用性、創(chuàng)造性三元思維,同時了解人類認識事物的曲折過程以及科學家的探索精神。教學流程是:
溫故知新,了解空氣重走科學路,探究空氣組成的歷史對空氣組成的實驗設計實踐上升為理論
探究是指利用豐富的史料,學生通過閱讀、分析材料初步認識到科學家的實驗模式,提出問題和假設,設計實驗,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體會科學的探究過程,并能夠模仿此過程完成自己對空氣組成的探究實驗、做出報告。
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