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與位置教案5篇

時間:2023-07-05 作者:Youaremine 備課教案

教案在編寫的過程中,你們務必要強調與時俱進,制定教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圍繞自己的教學目標進行思考,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方向與位置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方向與位置教案5篇

方向與位置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數(shù)對的含義,能在具體情境中用數(shù)對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紙上根據(jù)數(shù)對確定位置。

2.引導學生經歷由實物圖到方格圖的抽象過程,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發(fā)展空間觀念。

3.結合具體學習內容,體驗確定位置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shù)對的含義,能在具體情境中用數(shù)對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紙上根據(jù)數(shù)對確定位置。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數(shù)對的含義,能在具體情境中用數(shù)對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紙上根據(jù)數(shù)對確定位置。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生活經驗。

談話:同學們,你們去過軍營嗎?這節(jié)課咱們一起去看看夏令營時同學們的訓練情況吧??矗@是小強那一隊的隊列,多整齊!你能告訴老師小強的位置嗎?

(出示課本情境圖中小強那一列同學的隊列)

學生可能說:第2個、第4個、從前面數(shù)第2個、從后面數(shù)第4個等。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要在一列隊伍中確定一個人的位置只要說清數(shù)的方向和第幾個就行了。

二、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明確行、列的意義。

1.(出示信息窗情境圖)

同學們這是小強全班同學的隊列圖,現(xiàn)在你能告訴老師小強的位置嗎?

學生思考一段時間交流,可能出現(xiàn)的說法有

橫著數(shù),第2排第3個

豎著數(shù),第3排第2個

從左數(shù)第3排第2個

從右數(shù)第4排第2個

從前數(shù)第2排第2個

2.教師引導: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亂,同學們所說的排,在數(shù)學上豎排叫列,橫排叫行。數(shù)列的.時候習慣上從左往右數(shù),依次為第1列、第2列,數(shù)行的時候習慣上從前往后數(shù),依次為第1行、第2行。把情境圖上的每有列和每一行按順序寫上,同學互相指一指。

3.教師介紹:通常情況下,描述物體位置時先說列,再說行。

讓學生用正確的方法描述小強的位置。(第3列第2行)

你能用剛學習的知識描述一下教室中同學的位置嗎?(學生練習)

認識數(shù)對

1.談話:同學們,如果用一個圓點表示一個同學,他們的隊列就可以表示成一個點子圖。(隱去人物圖,出示點子圖)用點子圖表示隊列有什么好處?

引導學生體會點子圖的簡潔。

第5行 ○ ○ ○ ○ ○ ○

第4行 ○ ○ ○ ○ ○ ○

第3行 ○ ○ ○ ○ ○ ○

第2行 ○ ○ ● ○ ○ ○

第1行 ○ ○ ○ ○ ○ ○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1 2 3 4 5 6

列 列 列 列 列 列

2.讓學生在點子圖上找出小強的位置。

3.個性化表示位置,學習數(shù)對這一概念。

談話:數(shù)學的一大特點是簡練,剛才我們用一句話描述了小強的位置,能不能想一種更簡潔的方法來表示呢?

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學生的個性化表示可能有:第3列第2行、3列2行、列3行2、3/2、3-2、3+2、2/3等

教師介紹:小強的位置我們可以用兩個數(shù)來表示,寫成(3,2)。數(shù)學上把這一對數(shù)叫做數(shù)對。

談話:根據(jù)描述的習慣,你認為括號里這兩個數(shù)各表示什么?(第一個數(shù)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shù)表示第幾行。)

用數(shù)對表示位置,根據(jù)數(shù)對確定位置

1.用數(shù)對分別表示圖中其他同學的位置。(小青、小亮等)

引導思考:我們用數(shù)對表示物體位置時要注意什么問題?(不要把列和行弄顛倒了。)

2.用數(shù)對表示自己的位置,再根據(jù)數(shù)對確定是班中哪一個同學。

3.找生活中的數(shù)對。(找坐位、找樓座等)

在方格紙上根據(jù)數(shù)對確定位置。

1. 展示方格圖。(將圓點連起來,成為方格圖)

介紹方格圖:標注方格圖上的列和行,使學生明白,橫為行豎為列,列與行的起點為0。

談話:我們把每個同學看作一個點,連起來就成為方格圖,這樣有什么好處?

引導學生體會方格圖比點子圖更為簡潔。

2.在方格圖上標出小強的位置和其他同學的位置。

3.52頁紅點例題。

三、鞏固應用

1.自主練習1、2、3

2.自主練習6、7

3.利用所學的方向和數(shù)對的知識繪制一張你的座位圖。

四、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回憶數(shù)對的抽象過程,鞏固所學知識,回憶有人物圖抽象為點子圖,再將點子圖抽象為方格圖的過程,體會用數(shù)對表示事物位置的簡潔,理解研究數(shù)學的方法。

五、作業(yè)

觀察思考:生活中還有什么地方用到數(shù)對?用數(shù)對可以解決生活中哪些問題?

教學反思:

根據(jù)數(shù)對確定位置,使原來憑生活經驗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數(shù)學方法確定位置。確定位置知識的拓展或者重新建構,有效的方法是引發(fā)學生認知的沖突。教學中在學生描述一列隊伍中人物位置的基礎上,讓學生描述方陣中事物的位置,制造認知沖突,激發(fā)探究的欲望。

方向與位置教案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112頁“總復習”單元位置與方向、扇形統(tǒng)計圖內容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方向和距離來表示平面上的位置的方法,并能精確地描述位置和簡單的路線圖,以及兩個點位置的相對性,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進一步了解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據(jù)分析觀念。

3.運用位置與方向、扇形統(tǒng)計圖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學會在生活中應用數(shù)學。

教學重點:

綜合運用位置與方向、扇形統(tǒng)計圖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位置與方向、扇形統(tǒng)計圖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復習

教師:本學期,我們學習了位置與方向、扇形統(tǒng)計圖的有關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相關內容(板書課題:位置與方向、扇形統(tǒng)計圖復習課)

教師:十一黃金周,燦燦一家去國外旅游啦!乘坐的航班于北京時間8:30從北京起飛,預定16:25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降落,中途需要經停(經停:不需要下飛機,只是飛機加油或上下乘客)。

?設計意圖】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學生更容易接受。同時,可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的事物中學習數(shù)學、理解數(shù)學,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

二、延續(xù)情境,重點復習

1.復習扇形統(tǒng)計圖

教師:這是燦燦一家所在航班的乘客統(tǒng)計情況(課件出示扇形統(tǒng)計圖)。

(1)從統(tǒng)計圖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學生觀察作答:中國的乘客最多。

教師:我們并不知道中國有多少乘客,你怎么一眼就看出來中國乘客最多的?

學生:因為中國乘客在扇形統(tǒng)計圖中所占的百分比最多。

教師小結:是的,扇形統(tǒng)計圖的優(yōu)勢就在于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數(shù)量與總量之間的關系(課件出示小結內容)

(2)算一算中國乘客的人數(shù)是多少?

學生獨立完成并回答。

12÷5%×63.75%=153。

答:中國乘客的人數(shù)是153。

?設計意圖】問題(1)中,中國乘客的人數(shù)未知,是為了突出扇形統(tǒng)計圖的優(yōu)勢,從所占的百分比就能看出中國乘客最多,復習了從扇形統(tǒng)計圖中獲取有用信息以及它的特點和作用;問題(2)是扇形統(tǒng)計圖中涉及的較為復雜的問題,因為根據(jù)扇形統(tǒng)計圖首先要算出總量是多少,再根據(jù)中國乘客所占總量的百分比算出中國乘客的人數(shù),這對一般的'學生來說還是較為困難的,教學時要細致分析并強化理解,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據(jù)分析觀念。

2.復習位置與方向

教師:航班于北京時間8:30從北京起飛,預定16:25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降落,中途需要經停(經停:不需要下飛機,只是飛機加油或上下乘客)。

(1)根據(jù)世界地圖,請你量一量,算一算北京在吉隆坡的什么位置,吉隆坡在北京的什么位置?

學生獨立完成并回答。

教師小結:在解決兩個點位置的相對性的問題時,我們要看清楚是以哪個點作為參照點,然后再以參照點作為標準,講清楚方向與距離。

(2)飛機大致在北京西偏南40度1800千米處經停,請你畫出飛機經停的位置。

學生獨立完成并展示作答結果。

教師小結:在畫位置時,我們根據(jù)圖上的線段比例尺可以算出1800千米在圖上的對應距離是4 cm。然后以北京為參照點,畫好方向和距離,并標好度數(shù)即可。

(3)達到吉隆坡后,燦燦他們第一天的旅游行程是環(huán)島游。他們從吉隆坡出發(fā),先向東行675 km,再往北偏東30度行540 km,最后往北行450 km,請你在圖上畫出環(huán)島游的路線。

學生獨立完成并展示作答結果。

教師小結:當我們畫路線時,參照點是不斷變動著的,我們應該找準參照點,準確畫出方向和距離。

?設計意圖】用三個問題把位置與方向的三部分內容串聯(lián)在一起,問題(1)是強化學生精確地描述位置以及兩個點位置的相對性,后者對學生來說是難點,所以在復習課的時候需要再一次鞏固;問題(2)和問題(3)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方向和距離來表示平面上的位置,并能畫簡單的路線圖,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鞏固練習,靈活應用

1.完成教材第114頁第6題。

(1)學生獨立完成并進行交流。

(2)說一說所在城市的空氣質量以及在霧霾天的防護措施。

2.完成教材第117頁第17題。

(1)學生獨立完成并進行交流。

(2)明確根據(jù)扇形統(tǒng)計圖所給數(shù)據(jù),算出石油總消費量是關鍵。

3. 完成教材第117頁第14題。

(1)四人小組合作說一說四個小動物的位置。

(2)鼓勵學生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并互相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設計,一方面再一次鞏固了位置與方向、扇形統(tǒng)計圖的相關知識;另一方面讓學生在具體的現(xiàn)實素材中解決較為復雜的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意識,真正體現(xiàn)了“學以致用”的思想。

四、全課總結,梳理脈絡

師生共同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位置與方向和扇形統(tǒng)計圖的哪些內容?(課件出示重要知識點)

?設計意圖】位置與方向和扇形統(tǒng)計圖這兩部分內容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知識之間沒有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所以教師在課堂初始環(huán)節(jié)通過問題情境的方式把相關復習內容進行串聯(lián),到課程結尾再進行知識點小結。如果說復習的過程是“畫龍”,那么最后的小結就是“點睛”,讓學生對這兩部分知識有了整體概念和脈絡的清晰梳理和認知。

方向與位置教案篇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2頁至第4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3、借助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體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學生背兒歌:

早晨起來,面向太陽。

前面是東,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jù)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小組同學互相說一說,然后把看到的主要的景物記錄下來,并標明方向。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注物體。

3、到教室,請各小組的記錄紙貼在黑板上,匯報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法,上方定為什么方向,為什么這樣定?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5人一組,1人指揮,4人做動作。(1人指揮站中間,4人聽指揮站4個方向。)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方向與位置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以不同的地點為觀測點判斷方向。

2、在學生學會確定任意方向的基礎上,使學生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3、“做一做”呈現(xiàn)了兩名學生合作判斷對方所在方向的活動情境,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學重點:

為什么在描述兩個城市位置關系的時候會有兩種方式。

教學難點: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學內容:

第22頁例3和做一做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觀察書上插圖

小組討論

(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識說一說這些城市的位置關系。

(2)討論后每組選出一名同學在班內匯報。

2、匯報討論結果

(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圖上的位置。

(2)確定以誰為觀測點。

(3)用語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體位置。

(以北京為觀測點,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為觀測點,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3答疑解難

(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解答,能在組內解決的在小組內解決,努內解決不了的老師解答。)

二、復習鞏固

1、完成做一做

(1)組織學生做游戲(可兩人一組也可四人一組)

(2)讓每個學生充分參與到活動中來,人人開口說一說。

三、復習反饋

1、完成練習第1、2兩題

2、當堂匯報

(北京在哈爾濱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爾濱在北京的備偏東的方向上。)

(學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離約是900米。)(小剛)

(你家在學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

方向與位置教案篇5

教學內容:教材第2至3頁例1及練習一第1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體驗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辨認東、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在觀察主題圖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難點: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2008年的奧運會在哪里舉行嗎?這是我們祖國的驕傲,也是全國人民努力的結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愉快體驗,探究新知

1、觀察主題圖

(1)出示第2頁彩圖。

(2)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你們看見了哪些建筑物?愿意當小導游為大家介紹一下嗎?同桌之間互相解說。

(3)指名上臺講。

2、學習例1:出示第3頁彩圖。

(1)圖上畫的是小明和他的學校,你能告訴老師他在干什么嗎?大家想和他一樣去我們的操場上認識這四個方向嗎?

早上太陽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陽,我們面對的是什么方向?背對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學生相互說說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現(xiàn)在同學們像老師一樣伸開兩臂,我們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讓學生說說學校的東、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提問學校的教學樓等建筑物在操場的哪一面?

(3)請4位同學面朝4個方向背對背站好,讓他們說說自己面對的方向。引導其他同學觀察和發(fā)現(xiàn)東西兩個方向的同學背對背,南北兩個方向的同學背對背。

強調東西相對,南北相對。

(4)回教室填寫例1。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各有什么(練習一第1題)?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5人一組,1人指揮,4人做動作。(1人指揮站中間,4人聽指揮站4個方向。)

四、課堂小結

今天大家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回家按照4個方向觀察房間的擺設,明天來告訴大家。

板書設計:位置與方向

一、教學目標

1、能夠使用前、后、左、右、遠、近等詞描述周圍物體的位置。

2、一個物體的位置需要由該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來確定。

3、學會對生活中物體的位置進行定性的觀察與描述。

二、教學內容

本課是《位置與方向》單元的第一節(jié)課,是學習描述物體位置的第一步。

在這一課中,學生將通過實踐活動,先以自己為基準,再過渡到以別人為基準,學習使用前、后、左、右、遠、近等次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

在“拓展與應用”活動中,學生還會通過站在校園里的不同位置,描述教學樓等周圍物體位置的活動,進一步理解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時,需要首先說明該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

三、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每組一張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的紙條,用于學生做“找位置”的游戲。

(二)學生準備

?學生活動手冊》、筆等。

四、安全注意事項

提醒學生在教室里做“找位置”游戲時,不要擁擠,不要打鬧,防止摔倒。

五、教學過程

(一)提出和聚焦問題

教師利用課間操站隊情境引入問題。課間操是學校每天都會舉行的集體活動,全校的同學都要參加。課間操隊列人數(shù)眾多,但整齊劃一,這是因為每一個班、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個相對固定的位置。

1、教師根據(jù)課業(yè)提出問題。

(1)你能說一說自己或者某個同學站在課間操隊列里的什么位置嗎?

(2)在描述位置的時候,我們用到了哪些詞?

2、明確任務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怎樣描述位置。

(二)展開“科學實踐”活動

在課頁引入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并組織學生進行相關活動。

1、提出問題。

(1)提問:現(xiàn)在,誰能說一說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什么位置?

(2)學生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位置。

(3)談話:剛才在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什么位置時,一部分同學說“我坐在教室的前面”或者“我坐在教室的后面”,另一部分同學說“我坐在教室的右面”或者“我坐在教室的左面”,還有的同學說“我坐在第三列”或者“第四排”。但是這些描述都不夠明確,也就是沒能很明確地描述出每位同學所做的具體位置。

看來我們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位置時,用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更準確地描述自己的位置呢?

2、以自己為基準描述位置。

(1)提問:坐在教室的位置上,請你說一說,你的前、后、左、右各是哪位同學?

(2)學生活動。

學生試著用“我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來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位置。

3、以別人為基準描述位置。

(1)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現(xiàn)在,我們能夠用自己的前、后、左、右都是誰來準確地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位置了,那么,如果把自己換成另一位同學,你能說一說他坐在教室里的什么位置嗎?他的前、后、左、右各是誰?

(2)學生活動。

教師先指定一位學生,讓其他學生通過方位詞來描述這位學生的位置。再讓學生任選另外一位學生,利用方位詞來描述那位學生的位置。

4、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前、后、左、右的相對性。

在學生練習用“前”“后”“左”“右”等描述位置時,教師從講臺位置走到教室的后部。

(1)提問:現(xiàn)在,請你轉過身來,再說一說你的前、后、左、右各是誰?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學生活動。

通過活動,學生發(fā)現(xiàn)當面向教室后面時,他前、后、左、右的同學發(fā)生了變化。

(3)教師總結:當你面向講臺時和面向教室后面時,你前、后、左、右的同學會發(fā)生變化,但事實上這些同學在教室里的實際位置并沒有發(fā)生變化。這樣我們就發(fā)現(xiàn):在使用前、后、左、右等詞描述位置時,必須先明確自己的朝向。

5、學生做“找位置”游戲。

(1)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找位置”提示條,提問:現(xiàn)在你能根據(jù)對于一個位置的提示,在教室里找到這個位置嗎?

(2)學生左游戲活動。

(3)活動后,教師提問:說一說你是怎樣找到位置的?

(三)“拓展與應用”活動

教師將學生帶到操場上,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學校操場周圍物體的位置。

1、提問:請你站在操場上,說一說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2、學生活動并描述。

3、進一步提問:請你站在校園的不同地方,描述教學樓或其他物體的位置,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學生活動并描述。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動一動,加強學生對四個方位的認識和辨認能力,并能靈活根據(jù)方位確定物體的位置。

(4)將豐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學,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培養(yǎng)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

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能根據(jù)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余三個方向。

教具:

校園情境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實際,導入新課。

師:新學期,我們介紹一下學校的位置好嗎?(出示課題:位置與方向)

師:今天我們用東、南、西、北這些新的方位知識幫助我們辨別方向。

二、聯(lián)系生活,自主探索。

(一)學會辨認東、南、西、北

1、尋找生活中的數(shù)學

師:生活中,你觀察過太陽是從什么方向升起的嗎?

師:現(xiàn)在坐在教室里觀察,你能在黑板上的哪個方向畫出太陽?(指名一個學生畫,同時老師標出太陽升起的方向是東面)

師:從黑板上太陽的位置,你能知道我們教室里哪一面是東面嗎?請大家面向東面。

2、分組討論,合作探索

師:我們借助太陽知道了東面,還有幾個方向怎樣確定呢?

3、游戲激趣,鞏固運用

(1)用手勢表示方位

老師說一個方向,學生迅速用手指出來(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知識,培養(yǎng)快速應變能力)

(2)快速轉向辨認方位

師:面向北(生:前北,后南,左西,右東)

面向南(生:前南,后北,左東,右西)

面向東(生:前東,后西,左北,右南)

面向西(生:前西,后東,左南,右北)

(二)用東、南、西、北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1、用東、南、西、北描述教室各個方向有什么物體?

2、模擬情景:說出物體所在的方位。

師:請四名學生分別扮演公園里的游樂館,它們分別是海洋動物館、馬戲表演館、

海豚游泳館、兒童影視館。

請四名學生分別站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再請兩名學生分別扮演游客和導游

游客:請問我要去海洋動物館該怎么走?

導游:向東走。

3、介紹自己的房間

師:誰能用我們學習的方位知識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房間是如何布置的?

師:請同學們在紙上簡單畫出某某同學的房間布置圖。

(三)、學以致用

學生先在操場上仔細觀察,然后兩人一組,互相介紹

1、學生用東、南、西、北描述校園各個方向分別有什么物體。

2、學生介紹校園的物體分別在什么方向。

3、學生之間開展一人提問,一人解答,并嘗試根據(jù)所給方向尋找目的地的活動。

三、總結:

我們在辨認方向時,必須先確定一個方向,然后根據(jù)東與西相對、南與北相對的原則來確定其它三個方向。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學會根據(jù)太陽的位置辨別方向。體會一天中,早、午、晚天氣冷熱變化。

2、科學探究目標:能利用太陽的位置辨別方向及冷熱變化。

3、科學態(tài)度目標:開展小組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勇于發(fā)言,積極動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將學生置于現(xiàn)實情境中,鼓勵學生親近自然、關注自然、發(fā)現(xiàn)自然規(guī)律。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利用太陽位置辨別方向。

教學難點:利用太陽位置辨別東、南、西、北。

教學準備

1、小組活動:每組東、南、西、北、太陽、早、午、晚8張圖片。

2、教師準備:課件、班級記錄單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預設8分)

1、太陽從哪里升起?(引入課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太陽位置和方向的關系)

2、你知道如何根據(jù)太陽的位置辨別方向嗎?(教師播放課件中的動畫)

3、當我們來到大自然如何辨認方向呢?讓我們一起去操場來驗證我們的猜想。

二、探究利用太陽位置辨別方向(預設22分)

1。老師把學生帶到操場,選出一組示范。

老師根據(jù)太陽位置確定方向:

早晨,面對太陽,太陽在東、右為南、后為西、左為北。找4名同學舉著圖片分別站在東、南、西、北4個方向。一名同學舉“早”站在東,一名同學舉“午”站在南,一名同學舉“晚”站在西方。

2、老師手舉“太陽”圖片邊走邊說,早晨在東、中午在南、晚上在西。

3、小組活動

各小組分別確定方向,觀察兵與同伴說一說操場東、南、西、北各有什么東西?

學生在記錄單上記下各方向的東西。

交流記錄結果,體會規(guī)定方向的必要性。

三、帶回學生討論:(預設5分)

清晨、中午和傍晚,面對太陽我們如何判斷前、后、左、右的方向。

討論一天中什么時間最熱,記錄我們的冷熱感覺。

四、交流總結:(預設5分)

一天中,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樣變化的?我們怎樣利用太陽辨別方向?

早、午、晚,什么時候最熱?我們是怎樣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