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愛中國演講稿5篇

時間:2023-07-12 作者:Cold-blooded 演講稿

通過演講稿的寫作可以表達我們自己的觀點,演講稿的存在是為了提高我們演講的自信心,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小學生愛中國演講稿5篇,感謝您的參閱。

小學生愛中國演講稿5篇

小學生愛中國演講稿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中國夢”。

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莊子夢想著自己能成為一個無憂無慮的大鵬,海運就徙于南冥然后變成一條暢游南冥的鯤,老子夢想著他能騎著一頭青牛出關。

他可以看到世界上所有的歷史而不受世俗勢力和利益的干擾。但我并不奢求也不贊同這樣的夢想,我們都是生活在現實中的人,自然不能完全脫離社會,那么為什么要被動地逃離這個世界呢?

既然社會為我們提供了生存的條件和庇護所,為什么我們還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無所事事”呢?在社會上我們應該有一些積極的夢想,所以我們應該有中國夢。

中國夢是什么?在我看來,中國夢是我們對社會和社會人民的奉獻。此時,中國夢已不僅僅是一個夢;它已經成為一種指導我們做什么的信念??v觀歷史,沒有夢想,沒有信仰,誰能被稱為偉人?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周恩來年輕時的夢想,也正是循著這個夢想他加入了國民黨,在黃埔軍校任政治處主任時為中國軍隊培養(yǎng)了一個又一個優(yōu)秀將領,在抗日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挽救了處于絕境中的中國。

“為人民服務”是周恩來一生的夢想,正是這個夢想指引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第一任總理,領導全國人民建設強大的祖國。

在新中國最困難、最無助的時期,他運用民族外交成功地擺脫了新中國的外交孤立??梢哉f,正是因為有了中國夢,周總理才在人民心中擁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偫磙o世萬余群眾上街悼念和送別就是對周總理中國夢的贊同和感激。

一個民族之所以能夠持久和充滿活力,不僅是因為這個民族有夢想,而是因為這個夢想能得到繼承。

周總理去世后,他的夢想并沒有消失,而是繼承和發(fā)展。改革開放使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真正活躍起來,這不就是一個好的繼承和發(fā)揚嗎!白駒過隙,如今正青春的我們同樣需要中國夢。

我們可以從每一件小事實現我們的夢想:努力學習,掌握技能,盡我們所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為社會和國家建設作出貢獻……

正如毛澤東的詩所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中華民族的昨天,可以說是“雄關漫步真如鐵”;中華民族的今天,正可謂“人間正道是滄桑”;中華民族的明天,可以說是“長風破浪會有時”。

要使中華民族能夠自強不息,自立于世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要看到我們這一代的中國夢能夠勇于創(chuàng)新,繼往開來。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小學生愛中國演講稿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曾記得小時候,總愛在雨后出門,踩著濕漉漉的泥土奔跑,那一個個小腳印是我歡樂的象征。漸漸長大了,我開始愛干凈、愛美,便不再雨后出門,甚至討厭雨,無論是綿綿細雨還是狂風暴雨?,F在,門口是一條又寬又長的水泥路,走在這平坦的道路上,沒人再會抱怨污泥弄臟了她的衣服縱觀祖國的整個“進化”,它經歷的困難數不勝數,可這又豈是一個“數不勝數”足以概括的!

這個堅實的“外殼”下,是一滴滴汗水、眼淚與鮮血。勤勞的人們用他們布滿老繭的雙手為我們撐起了一片蔚藍的天空。這樣的天空讓我們這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愧疚無比。未來,我期待您給予我一片輕松的天空 回望過去,我們的城市經歷的也是一段漫長的“進化史”:從物資緊張短缺到商品琳瑯滿目;從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到風格樣式洋溢國際范兒;從物產手工加工到生產一體機械化……這一系列新新產品的出現,是建立在科學技術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的??粗@些新產品的出現,心中不禁大快,對未來實在充滿美好的憧憬??呻S著科學技術的全面發(fā)展,一些“無良”商家為了微薄的利益,不斷提煉出“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質,不惜為此危害人民的生命!這樣的“高新技術”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為中飽私囊而不惜摧殘他人生命的技術,我們寧可不要!現在的城市,人們充滿了對金錢的渴望,因為他們相信“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走進現在的城市,烏云密布的天空,渾濁的空氣,忙碌的背影,一切都在不斷壓抑著人們的心,在原本純潔的心靈上蒙上一層厚厚的陰霾,失去了應有的翩翩風度。這樣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不斷地加快速度,不斷地增加污染。未來,我期待您給予我們一片干凈的天空。

縱觀古今,我們的中國歷經興衰離合。悠久的歷史,承載著五千年來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中國現在的科學技術躋身于世界前列:xx年的第一枚載人航天器的發(fā)射,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個發(fā)射載人航天器的國家;xx年的蛟龍?zhí)栂滤?,使中國成了潛水艇下潛深度最深的國?hellip;…不了解中國歷史的人,會覺得中國應該自古就是一個強國,可誰會想到,幾百年前的中國,還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家。在經濟科技比西歐晚了兩百多年的情況下,中國奮起直追,科技發(fā)達程度以高于西歐,這飛躍般的發(fā)展速度,實在是國民一大傲事。

現在的中國,如中國版圖一樣,是一只引吭高歌的雄雞,屹立于亞洲。她的雄風,世界欽佩;她的嘹亮,舉國自豪。生活在這樣的國家,我們引以為傲。未來,我期待您給予我們更廣闊的天空。過去了,留下一片哀嘆與贊揚;經歷了,留下一段經驗與教訓;奮斗了,留下一串美好與紀念;期待了,留下一陣歡樂與憧憬。美好的未來,是我們的夢,是中國的夢,是世界的夢。用自己雙手打造的,是永不退色的美好!我們的夢,充實生活;社會的夢,充滿人間;中國的夢,充盈未來!懷揣中國夢,實現中國夢,擁抱中國夢。為理想而奮斗;為夢想而執(zhí)著;為未來而無畏!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小學生愛中國演講稿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小學的時候,爺爺曾對我說:一個人可以什么都沒有,但就是不能沒有夢想。

這句話,我一直記到現在。是的,正是因為有了夢想,人才能夠經歷坎坷磨難而依然前行;正是因為有夢想,偉大的人物才能夠歷經滄桑卻信心不改。人尚如此,國亦然。

五千年的斗轉星移;五千年的潮起潮落;五千年的滄桑變化;五千年的滾滾黃河水;孕育著一個偉大民族的復興之夢。

透過歷史的眼眸,站在歲月的肩膀上,回望過去。

我看到盤古開天辟地,迸發(fā)出生命的光芒;我看到四大發(fā)明,使古老的中國異彩紛呈。我看到孔子,舉起圣火照亮了幾千年的文明;我看到絲綢、瓷器遠涉重洋。

我也看到:圓明園內的沖天大火,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南京城里的燒殺搶掠。勇敢的炎黃子孫擦掉眼淚,擦干血跡,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抗爭與探索:孫中山在黑夜里規(guī)劃治國方略,在貧瘠的土地上運籌帷幄;遠矚,指引多災多難的祖國從世紀的風雨中神奇地走過!無數中華兒女就執(zhí)著于這個強國之夢,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上下求索。

2011年,姚明在退役發(fā)布會上感言:感謝這個偉大進步的時代,使我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和價值。國家,國家,先有國后有家。

今天,我們每個人未必像姚明那樣盡情綻放了夢想,但我們都有自己的夢,也都或多或少地實現著自己的夢。每個人夢想的成長,都有中國夢的成長相伴。有了中國夢的茁壯,我們自己的夢才能自由的飛翔!

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已經落在我們的肩膀上。

新世紀的中國人,來吧,讓我們攜起手來,自強不息,唱響時代的音,圓夢中國!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小學生愛中國演講稿篇4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夢,每個夢都不一樣,而且夢有大有小,夢有很多種,中國夢,教育夢,學校發(fā)展夢,個人人生夢。而我的夢也就是中國的夢,中國的夢需要我們來實現。

記得梁啟超曾經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所以,我認為少年心懷夢想,則國充滿希望。

而我夢中的中國是一個人人平等、環(huán)境優(yōu)美、安全的國家。我希望我們的國家每處都充滿著愛,美好的環(huán)境讓每個人都可以舒適的生活著,還有較好的國民素質讓你我生活的和諧,而且還可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不要讓動車親嘴、地鐵追尾、火車出軌、戰(zhàn)機墜毀;不要讓地溝油、塑化劑、蘇丹紅、瘦肉精、三聚氰胺充斥著整個市面。像家一樣溫暖的國,在我們在外漂泊的無依無靠時會想起的家。我希望我的國會像家一樣,當我們在外漂泊的累的時候可以找到一個可以停靠的港灣,希望那些在異國他鄉(xiāng)拼搏的人不會忘記自己中國人的身份。在國際的大環(huán)境下獨立、有尊嚴、有地位,當我們在外面流浪的時候,我們可以在別人面前驕傲的挺起自己的胸膛說“我是中國人”,希望在國際的舞臺上聽到中國人的時候,別人會很友好的說句“你好”。

每個人都有一個只屬于自己的夢,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著朝氣的民族,新時期的中國是我們實現夢想的時代,所以年輕人的夢想與國家民族興衰榮辱緊密相連,要勇敢追求自己心中的夢想,并付諸行動,為實現“中國夢”增添新的活力。

小學生愛中國演講稿篇5

今天站在這里,我感到既慚愧又興奮。慚愧的是,我從十歲開始背誦《三字經》到現在接觸傳統(tǒng)文化也不過區(qū)區(qū)十年功夫,和真正的大師相比,是蜉蝣和大鵬鳥的差別。然而令我興奮的是,年輕的我尚有充足的精力和熱情去恣意遨游,在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海洋里乘風破浪。

我非常感謝首都師范大學給我們這樣的大學生提供了十分舒適的環(huán)境和便捷的渠道,北一區(qū)的圖書館可能沒有想象中那么宏偉,但是你一進去,首先引入眼簾的就是一排排厚厚的《傳世藏書》,匯成商學院排了三個柜子。

我認為“典籍”便是傳統(tǒng)文化走進校園,走進我們大學生活的第一通道。我專門了解過身邊的同學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一些看法。有的同學會直接將“傳統(tǒng)文化”等同于“文言文”。其實這也是我小時候的想法。這種理解看似簡單粗暴,但其實有一定的道理。沒錯,進入大學之前的我們,基本上都是從課本教材里面學習一些零星的傳統(tǒng)文化文本,為了應付考試也根本無暇思索背后的精神內涵。而一旦進入大學,也有不少同學對“之乎者也”的古文嗤之以鼻,總想趕緊擺脫。

面對這樣的現象,有人痛心,也有人痛斥,但我覺得,時代的浪潮會把所有的泥沙都淘洗干凈,只要是金子總會發(fā)光。只要有像在座各位一樣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人存在,我相信我們的民族精華就有希望薪火相傳。我身邊就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榜樣,他是我們文學院師范班的同學,熟讀四書五經,信手拈來完全不是問題。

一開始大家會覺得他就是個書呆子,平常也不怎么說話,走路飛快,人稱“小馬達”。但是在我和他交流,或者說“辯論”之后,我就完全被他的修養(yǎng)所折服了,這個看起來瘦瘦弱弱的書生完全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抱負和氣魄。也是因為他,讓我對傳統(tǒng)文化有了新的認識。它不是我們學習中的墊腳石,而是不可或缺的,值得我們反復咀嚼的精神食糧。

除了文化典籍之外,“活動”是傳統(tǒng)文化走入大學校園的另一個重要的渠道。相比于高小的學生而言,大學生無疑有更多可以自由利用的時間。在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親身經歷。除了參加一些校內組織的活動之外,通過老師的介紹,我還參加了一些社會上的有關傳統(tǒng)文化的活動。比如說書院中國的一些有關茶文化、古琴文化的雅集和四維通慧書院的講座和游學?,F在社會上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法人組織有很多,“四維國學”是我個人認為當中做的最得比較成功和有特色的。

它不僅有聯合北京高校的支教活動,而且還會資助大學生組織傳統(tǒng)文化游學。去年暑假,我個人擔當了第五屆“瞻禮圣王”游學的領隊,和劉宏毅老師一起去河南游學,收獲頗豐。這些社會活動可以幫助大學生走出校園,去更廣闊的天地,獲取到更多出色的文化資源和更高維度的能量。歸根結底,其實這些社會活動是為了幫助我們建設更美好的精神花園,也有利于傳統(tǒng)文化更好地走進校園,走進我們的生活。就首都師范大學而言,本身就有非常優(yōu)厚的文化資源。

文學院就有鹿鳴演頌社和鶴鳴吟誦社,兩個社團都已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精神作為自己的宗旨,并在此方向指引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作為鹿鳴演頌社的社長,我十分榮幸接觸到著名演頌家胡樂民老師,在他的指導下,我們演頌社蓬勃發(fā)展,先后出演了二十幾場大大小小的活動。比如說4月23號的世界讀書日,東城區(qū)第一圖書館邀請我社參加讀書活動,我社社員集體表演了《光的贊歌》。對處于這個階段的我們來說,學習傳統(tǒng)文化,老師的帶領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胡樂民老師正是這樣一個具有強烈責任心的能給我們很多幫助和指引的老師。胡老師為人十分隨和,每次他出差回來都會和我們同學交流心得。最近他去成都參加中國影視高考培訓聯盟會議,他將所思所得分享在我們的微信群里,足足有一個小冊子那么長,我和我的小伙伴們都驚呆了。在鹿鳴演頌社里,同學們不僅能原創(chuàng)古詩,還能將之生動地演繹出來。

此外,我本人還在鶴鳴吟誦社擔任骨干,參演過一些吟誦節(jié)目,比如說《木蘭辭》、《木瓜》等等。主要是我個人比較感興趣,吟誦是古代讀書人學習與交往的基本方式,優(yōu)美而高雅。古人三五知己,怡然唱和,旗亭畫壁,流觴曲水。

以這樣一種真誠而高雅姿態(tài)生活怎么能不讓人向往和傾羨?恰好學校也提供了非常優(yōu)厚的吟誦資源,比如說像楊懿蘭老師的講座、徐建順老師的吟誦課等這個暑假我們還將迎來第三屆“中華吟誦周”,到時候名師濟濟一堂,場面會更加盛大。在這些活動中,我不僅能學會各種各樣的朗誦、吟誦的技能,還親身體驗到一種更加自然而愜意的生活態(tài)度。所以,我認為,傳統(tǒng)文化離我們大學生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遙遠,反而可以說是觸手可及的,我們要做的,可能就是用自己更多的身體力行去表現,去感染。但并非刻意地表現,唯有我們自己本人真正了解和受益于傳統(tǒng)文化,我們才能將之發(fā)揚光大。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里來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對了,就要堅定不移朝著目標前進。”__在北大師生座談會的講話中提到“傳統(tǒng)文化”四個字多達五次,所引用的傳統(tǒng)文化文本更是超過二十余條。我們是誰?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這堪稱世界上最難的三個哲學問題幾乎都可以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里找到答案。

我們本自具足如此優(yōu)厚之文化資源,怎能坐而廢棄?因此最后,我想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斗膽以鄙人之見闡述我對“傳統(tǒng)文化走進校園”的四點建議:

第一,沉下來。我認為大學生首先要具有敏銳的眼光和前遠的意識,這就要靠積累和沉淀,一邊從閱讀中積累,一邊從活動經驗中沉淀。從下往上打基礎。也就是__所說的“勤學”和“明辨”。

第二,走進去。身處校園之中的我們,不能兩耳只聞窗外,一心只讀圣賢,必須先有勇氣走進社會去實踐。擴大自己的經驗范圍。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否能做到“修德”和“篤實”往往決定了一個人價值的高低。

第三,選出來。根據自己的理解,從浩浩文獻中挑選出自己認為最精華的,最經典的傳統(tǒng)文化書籍,同時繼續(xù)進行積累性閱讀以達到效益最大化。

第四,升上去。在體驗古人的傳統(tǒng)精神,吸收傳統(tǒng)文化的高維能量之后,我們大學生就要借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精神水平。我始終堅持,傳統(tǒng)文化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塊墊腳石,而是我們不可缺少的養(yǎng)料。